在人類的抗抗菌病毒的歷史上,比消毒液和酒精更早出現的是它們!

2020-08-11     考拉阿絲

原標題:在人類的抗抗菌病毒的歷史上,比消毒液和酒精更早出現的是它們!

一直以來,精油是通過美容護膚走進大眾生活和視野的,精油進入中國首先也是在美容院引入,被列為化妝品類別進行備案監管。

正值特殊時期,精油應該發揮它更大的價值,除了護膚領域,更應該應用到我們的日常健康防護中!

精油是一種由天然植物中的花、葉、種子、果皮、枝幹、樹皮、木質、根、地下莖、樹膠或油性樹脂中萃取出來的濃縮液體,它是該植物的揮發性芳香物質以及植物免疫與修護系統的精華。

現在市面上可見的精油有:100%純植物精油(純精油)、汽化精油、配製精油。

100%純植物精油(純精油):分為單方精油(也稱單油)、復方精油(也稱復合油)和基礎油(也稱基底油),價格昂貴。

單方精油(單油)是指單純的一種品種、未經配方的純精油,可單獨使用,也可供混合調配時使用,猶如未經配方的單味藥。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精油的萃取方法開始說起!

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

1、水蒸氣蒸餾法:操作最簡單,成本較低,是最常用的萃取方法。

2、化學溶劑萃取法:是花類精油的常用萃取方法。

3、油脂分離法(脂吸法):是花朵精油的昂貴的萃取方法。

4、冷凍壓縮法(壓榨法):專門用來萃取貯藏在果皮部分的精油,如柑橘類的果實。

5、二氧化碳萃取法:是一種十分昂貴的方法,所萃取的精油質量近乎完美,價格也非常昂貴。

一般來說,要越少化學干預越能保持精油中的「植物生命力」,這也是精油之的以作用於人類身體與心靈的根本。

通過以上方式提取的物質是芳香藥用植物的揮發性物質,屬芳香族化合物,是天然的,非人工合成的。所有的天然藥材發揮的治療機理都是其化合物產生作用。

別對精油成分的藥效機制懷有偏見,眾所周知的青蒿素也是從植物黃花蒿莖葉中,運用乙醚浸提法和溶劑浸提法等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藥物。

精油這個概念是由西方傳入的,聽起來感覺一般般,但,追根溯源,和在此次抗疫中大展身手的中醫同氣連枝!

我們熟知的精油一直被作用在芳香療法中,而近代芳香療法發展歷史也就近100年而已,對揮發性成分的應用研究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但中醫藥的研究卻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記錄在冊的芳香開竅醒神、避穢化濁等芳香揮髮油的種類多達400餘種(詳見中藥大辭典),僅以《國家新編中成藥》第2版為例,以芳香揮髮油入藥的中成藥就多達266個。

不僅中醫藥對此早有記載,眾多研究也確證了精油的藥效,比如《茶樹、尤加利對空氣傳播流感病毒的滅活作用》該論文由2012年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研究小組發表在《氣溶膠科學與技術》上,文中主要詮釋了茶樹和尤加利精油不僅有較強的抗病毒能力,還可以在接觸到微生物的5-10分鐘內,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消滅這些細菌真菌微粒。哪怕是在氣溶膠狀態中,茶樹精油TTO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萜二醇-4、桉葉油醇、α-萜二醇等也可以很好的消滅病毒,並且減少病毒以氣溶膠形式再次回到我們身邊。

細胞再生、殺菌、鎮定、免疫功能是單方精油的四大共性,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精油都有抗菌屬性。木乃伊製作用精油的原因就是精油可以殺菌防腐。只是不同的精油殺菌或者抗病毒的能力有差別。

「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是精油的基本特性之一,從致病細菌、病毒到真菌,精油能有效殺滅細菌而不產生耐藥性,是一種極好的抗菌及抗微生物的資源。

精油的用法用量不同,性質就不同,只用在用量也就是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算是「藥」。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的臉上,以1%的濃度來使用,那只能算日常的皮膚保養。

精油抗病毒或者預防一般流感,在正常的年月里,做精油空氣噴霧5%、鼻腔護理油1%,而新冠病流行的現在濃度可以稍加提高。

總而言之,精油可以作為加強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O195HMBd8y1i3sJo1b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