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招聘招得滿腦子都是包。
應屆生太多了,很多根本就不成熟。
其中一個問我:老闆我除了做本職工作之外,還可以在公司有其他成長嗎?
我就很納悶,問說:你想要什麼樣的其他成長?
對方說:你每天直播當中講的那些書,可以和我探討一下嗎?
我心態崩了,哪裡可能有時間。
這個提法也不能說不行,但真的太幼稚了,嚴重缺乏職業素養和對社會的認知。
學校培養的能力,和社會要求的能力,完全是不一樣的。
我之前招過一個能力很強的男孩,後來離職了,一直覺得很可惜。
他做事很拼,但是就是太獨。
許多事不是自己做的,也要說成是自己做的。
到最後,大家都不願意和他合作了。
我很惋惜,但也沒有強留他在公司。
我們成為大人之後,才知道應該怎麼培養孩子,尤其是我成為老闆之後,更知道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光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學習好的人,他必須得是個人才才可以。
而成為人才,我覺得有幾點能力,從小就要重視。
第一,為他人的成功喝彩。
不懂得這一點,首先你不會融入一個團隊,其次你自己會活得非常擰巴。
昨天熱搜上有個視頻,讓人看了心情很好。
老師分試卷,喊到說,某某某,100分。
班上的小朋友本來各做各的事,聽到這個100分眼睛都亮了,鼓掌歡呼了起來。
被喊到名字的孩子,超級興奮地從最後一排跑到講台領他的試卷。
回到座位的時候,有個小男孩還從自己的座位里跑出來,給了他一個大擁抱,說「太棒了」。
真的太棒了!
沒有考到100分的孩子,真心喝彩,考到100分的孩子,真心開心。
優秀的人,不會故作謙虛說,沒什麼,我不是很厲害。
他不覺得羞恥,可以坦坦蕩蕩地接受讚美。
而在別人成功的時候,也會發自內心地祝賀對方。
放到社會上,誰會不願意和他合作?
這種小朋友其實已經獲得了全世界五百強最看重的,協同能力。
健康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應該成為光,而不是遮住光。
所謂自己家的孩子,即便不是光,也應該學會讚美光、趨近光。
因為這社會,不只需要一個孩子去建設。
第二,學會不爆炸。
你心裏面必須有一定的韌性,換一個比較專業的詞,叫做復原力。
應采兒他們家參加一個綜藝,Jasper說,我把剛剛拍的視頻全部刪掉了。
可那個視頻導演組要用。
應采兒知道以後,超級凶,質問了好幾遍,why。
應采兒失望的點在於,Jasper沒能夠擁有閃電俠的衣服,很生氣,心態爆炸,對拍出來的東西不滿意,所以把視頻全部刪掉。
她覺得這樣處理很不妥當,抗壓性太弱。
我類比了一下,就好像是媽媽給你做了一頓飯,你發現不是自己想吃的,就把所有的飯菜掀翻,不管也不顧別人要不要吃。
應采兒解釋說:
「現在的小孩子,童年都過得很好。我很害怕你們將來,碰到一點點事情,就先爆炸。這個事情不至於摧毀你,但你先把自己摧毀了,因為你沒有經歷過壓力。
希望你會碰到一點挫折,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你才會知道,這個事情過了,原來就這樣子。而不是說,天吶,我要怎麼辦,我做不到,我受不了之類的。」
我覺得這番話特別有道理。
如果你是一個一點就會炸的人,即便事情沒有那麼糟糕,你也會讓它糟糕到回不去。
無數個未來,都會葬送於此。
所以,一定要讓小朋友有一定的心理韌性,學會不爆炸。
如果他發現爆炸了就能解決問題,就能夠被滿足,他將來總有一天會炸到別人,炸到自己,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炸碎。
社會可不會慣著他。
第三個應該從小培養的能力,是表達謝意和歉意。
「謝謝」有非常強大的力量。
1996年4月,有人見義勇為,救了兩個被流氓調戲的女孩,遭報復挨了四刀。
然後這兩個女孩消失不見了,傷他的人也沒有找到。
久而久之,同學嘲笑他編故事,甚至父親也開始懷疑事情的真實性。
二十多年以後,見義勇為的男子偶然得知其中一個被救女孩的下落,找到對方。
可對方沒有任何的回應和感謝。
男子特別心寒,把人告上法庭,訴求就一個,希望對方跟他說「謝謝」。
一個人做了好事,結果收不到任何迴音,是非常痛苦的。
現在有很多小孩都不太會說「謝謝」了,一種是因為從小被父母和家人包容和澆灌,覺得所有人幫他都是理所應當,還有一種是羞於說。
這兩種都是不可取的。
沒有人有義務幫你,說一句「謝謝」,不會顯得你能力弱,你虛偽,只會讓你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除了「謝謝」之外,還要學會說「對不起」。
承認錯誤的能力,會幫你渡過非常多人生坎坷。
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培養,因為年幼的時候,最容易接受到善意,也最容易毛毛躁躁,叨擾到別人。
最後,要教孩子在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趣味。
人生往往沒有那麼多的波瀾壯闊,大起大落的次數,掰著手指頭都數得過來。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中規中矩上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畢業了以後,中規中矩工作。
很多應屆生到我這兒求職,都以為他要參加一個多大的事業。
來了我會先潑冷水,說你做這事沒什麼,非常枯燥非常無聊,跟很多公司的工作是一樣的,我們首先要甘做螺絲釘。
以此打破他們的幻想,以免他們來了之後會失望。
工作是無甚波瀾的,生活亦如是。
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抱怨無聊了,他們可能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刷抖音快手,甚至有人會去嘗試一些刺激性的動作。
能夠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那點趣味,是一種令人信服的能力。
記得那篇文言文嗎?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說自己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能夠張開眼睛看著太陽,看清最細微的東西。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會仔細觀察它的紋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小孩子的這種天賦,隨著長大就消失了。生活當中的小細節,已經很少能夠給你帶來趣味了。
但我希望大人能夠為孩子保留這種能力。
《猶太媽媽不買玩具》這本書里說,不用給孩子買那麼多玩具,因為真正的樂趣都在生活里。
希望你的孩子擁有這四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