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美院高材生設計的《中國日報》封面,斬獲報刊界「奧斯卡」

2019-10-18     素描微學堂

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國日報》為國慶也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

巧妙的色彩搭配與其獨特新穎的構圖

還有行雲流水般的線條

勾勒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蓬勃的發展


國際范中式美學









前排左起:馬雪晶、石宇、宋晨;後排左起:李旻、蔡艨、羅傑


李旻

2009年畢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是《中國日報》的編輯主任

她創作的《微信控》

獲中國新聞獎漫畫三等獎



李旻插畫作品 《中國日報》歐洲版7月頭版


李旻插畫作品 《中國日報》歐洲版7月頭版(局部)



李旻插畫作品《「畫」說熱點》(部分)

另外一位主創者——羅傑

創作的《中東鬧鈴》

斬獲中國新聞漫畫一等獎

這個團隊

每個人都獲得各種漫畫大獎

他們從來不驕不躁

敢於拼搏、勇於探索創新

不僅如此

他們

憑藉這樣獨特的封面

斬獲報刊界「奧斯卡」

首獲「最佳國際報紙獎」

簡約大氣的色彩

透漏出濃厚的中國風特色

精美絕倫、高顏值報紙震驚國外網友:

真沒想到,中國版報紙也可以這麼炫酷!

簡直帥炸!



在我們印象中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報紙不就是:

白紙黑字,一兩張圖片里

鋪滿密密麻麻的文字嘛


但在李旻團隊里

看似繁瑣枯燥的英文數據

以及眼花繚亂圖案

反而覺得多姿多彩

有型有色



美妙的排版方式,大膽創新的內頁設計....

極具有藝術性的報紙

每次發行新作

不僅火爆朋友圈,更是獲獎無數


作品中涉及到人文歷史、神話傳說

文化遺產、山水國畫、以及大自然中各種生靈塗炭

無不是上下五千年里的

一塊凝聚的瑰寶



許多網友問她:這塊瑰寶你是如何去構造的?


李旻表示:「中國風」這個東西可以發揮很多東西,比如:人文歷史、神話傳說,文化遺產等等。在創作中,可以借鑑這一傳統畫風,因為中國這些古代畫風、畫種都能受到歪果仁的感興趣。


李旻: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就是好的,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傳承的基礎上去創造,其次就是要考驗一個插畫師有沒有創造力,有沒有創新的潛質。好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畫中,讓它更國際化、時尚化、適應當今社會的審美需求。

在他們的封面中

似乎在闡述一個故事,一種經歷


報紙與歐洲其他同類報刊相比

辨識度非常高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並非容易

有的人需要5年、10年、20年、甚至還更久...

沒有人隨隨便便能一蹴而就

成功是靠汗水和努力去爭取

即便是天才也靠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滿屏的中國風與英文相結合

無不透漏出濃厚中國特色

可看出畫家精妙設計和良苦用心

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李旻老師插畫作品 組畫《加油中國》,許多愛好者搶著收藏

李旻老師插畫作品的方巾衍生品

李旻老師插畫作品的方巾衍生品

圖為李旻老師

堅持你所熱愛的,熱愛你所堅持的

安安靜靜,畫無止境

(部分作品來源:中國日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藝術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學更多素描教程,請關注公眾號:素描圈 (名稱:素描圈,ID:sumiao669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LGG320BMH2_cNUg1C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