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剛出道的時候一直享受流量的快感,再到沒有流量…」30歲出頭的張翰說起人生,已經很有唏噓之意。
他至今能完整回憶起自己在流量海中的浮沉:「《流星雨》8月開播,一直到過年前我的百度搜索指數都是第一;結果馬上來了一個爆款《宮》,你立刻覺得自己被淘汰了;後來《隋唐演義》圈了一些粉,《杉杉來了》圈了一些粉,包括《花兒與少年》,但中間又出了很多其他劇,不停地更新換代,大家都喜歡別人去了,你這邊流量就不斷地下滑。」
「下滑的感覺怎麼樣?」
「老痛苦了。」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完全沒打算假裝清高。
以如今的標準看,張翰並非「流量藝人體質」。他從小就是個靦腆的孩子,每一次班級合影都自動站到最邊上,臉上帶著安靜的微笑。初中時因為崇拜謝霆鋒去學電吉他,還參加過學校演出——躲在舞台一角低頭伴奏,「自嗨」,把追光全讓給主唱,所以他堅決否認自己學生時代是「風雲人物」。
「那一個劇組合影的時候,你會去卡c位嗎?」
「從來不會。」張翰斬釘截鐵地回答。
從一開始,他就痛恨這個行業的「吸睛法則」。在《流星雨》中,儘管他身為絕對男主角,還是要面臨發布會站位、海報排位的撕扯——這並非演員本身的意願,他們都是「提線木偶」,背後是公司旗下各經紀組的明爭暗鬥。
張翰想不通:「大家都是朋友,為什麼要這樣?娛樂圈太現實了。」
後來他琢磨明白了:「公司是一個藝人的模式,不是演員的模式。」當時,「流星四美」張翰、俞灝明、魏晨、朱梓驍都是天娛旗下的藝人,在這家以選秀節目立身的公司,造話題、搏出位、搶資源,再正常不過了。
作為一個因機緣巧合而人行的演員,張翰覺得自己「被帶著跑偏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他運氣不差,及時得到了提點。當時團隊里的一名宣傳人員私下出誡他:「張翰,你千萬不要去爭這一朝一夕坐在哪兒,你要專注於自身的成長;等你成了劉德華,哪怕坐在門口,所有的鏡頭也會全都對著你。」
實際上,就連劉德華本人,至今也沒有擺脫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的爭議,只是他「偶像派」和「實力派」的後綴是被蓋章認證的「演員」:「偶像只能依賴粉絲,而演員不僅有粉絲,還有觀眾的認可,對我來說那將是—種解放。」張翰說。
張翰「甩掉偶像包袱」這件事費了點周折。儘管他連連表示從不認為自己是大帥哥,但偶像劇男一號演久了,總避免不了「想要去監視器里看自己剛才帥不帥」的自戀傾向。直到《杉杉來了》大熱之後,他成為「塘主」,在網上看到自己各種「狂拽酷炫」的表情包,他像被點了穴一般,決定「再也不耍帥了」。
「我特別感謝那些給我做表情包的人,這些表情包讓我意識到,扮得再帥還是會被截出這麼多醜圖,那我還在意這個幹嘛?不如拋掉那些外在的東西,專注於角色本身。「張翰一臉認真,深邃的抬頭紋隨話音起伏一早年他曾因抬頭紋被觀眾吐槽丑而很是煩惱,現在他已經完全不在意。
迄今為止,張翰是我們採訪過的唯一一個,對市面上所有「爆款」作品都能娓娓道來的明星。他不愛社交,沒有那麼多的朋友聚會,除了宣傳期,基本不出來參加活動,一年有300多天待在劇組,偶爾兩部戲之間有個空當,就「半個月不出門,把這段時間沒看的電影、熱播劇看一遍」。他的片單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
《人民的名義》他看了前8集,「整個製作都特別精良。」
《我的前半生》一直追著,「全是好演員,大家都較著勁演,所以出來的效果特別好。」
他在這些電視劇里尋找「爆款」的秘密:「我去電影院看《拆彈專家》,就發現現在(觀眾的口味)已經轉變了,男女主角不再是唯一的中心了,有些小人物、小警察,包括他的父親,都可以用來突出人性。」
他也惋惜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坡》的命運:「品質那麼好,還請了大導演(管虎)來拍,但影響力也許沒那麼大,盜墓題材這些年拍太多了,市場已經沒有新鮮感了。」
而對於自己一個棲身於「市場」的小演員成為偶像劇男主角的命運,他也看得相當透徹,並且全盤接受:「我們中戲畢業的很多師哥師姐,出道都是演正劇、好的古裝劇,自然而然大家就認為你是實力派;但在我出道那個時侯,正劇已經不流行了,偶像劇是最流行的。」
他衷心地稱讓自己被「黑」了很多年的處女作《一起來看流星雨》為「最好的禮物」:「它讓很多人認識了我,雖然可能它並不是一部口碑很好的戲。」
他當然想演「口碑很好的戲」,比如自己特別喜歡、看了三四遍的《貞觀長歌》那種。也不是沒試過—在《隋唐演義》里,張翰飾演將軍羅成,與姜武、杜淳、王寶強等公認的實力派演員飆戲,自覺「也表現得很出色」。
可羅成這個角色並未激起太多水花,那也是張翰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拍古裝正劇。好在他很快碰上《杉杉來了》,重回流量巔峰。
做「流量明星」實在是一件痛並快樂著的事情。像黃渤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你演過一個茄子,所有紫色的都來找你」。張翰演過一個霸道總裁,於是來找他的戲,都是霸道總裁。
張翰很努力地演著各種霸道總裁。有同行回憶。有次半夜一點打電話採訪張翰(他太忙了,劇組收工才能接受採訪),張翰愣是花了整整半小時跟她解釋「不同的霸道總裁要有不同的演法」。
他耿耿於懷的是,「並不是演偶像劇就沒有演技」。所以,流量小生和優秀演員他都要當,並且要讓前—個身份為後一個身份保駕護航。
真正讓張翰演技得到認可的,是一開始不被看好的《戰狼2》。其實在找到張翰之前,吳京已經在「很多年輕演員」那兒碰了壁,「不是藉口不來,就是故意發難,開出了無法承受的天價片酬」。
經紀人證實了「張翰自降片酬參演《戰狼2》」的傳聞,張翰更笑稱,自己是「抱著要斷手斷腳的覺悟」來到片場的,結果發現是自己嚇自己,「他們很專業,把演員保護得很好」。
但他能感覺到,導演吳京,甚至整個劇組,都對自己充滿了懷疑。「一個偶像演員,出現在這種氣質的片子裡面,我能感受得到一種有色眼光。」
頂著這種眼光,張翰該幹嘛幹嘛。第一次舉槍的那場戲,他的手自然地抖了一下,監視器後的吳京眼前一亮。「慢慢演著演著,他會說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再演一條嗎?我說可以啊,我們就換了一種方式,京哥說不錯,這就是過招嘛,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什麼水平了。」再演著演著,連「過招」都省了,「京哥就說,你自己去演吧。」
唯有動作戲、槍戰,吳京始終不放心,「總盯著我練。」於是,在沒有自己戲份的時候,張翰就瞪大眼睛看別的演員怎麼拿槍,再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練習。結果是,「到了殺青的那一天,京哥過來說,兄弟,你這個槍法還可以。」
但張翰清楚,這份肯定還遠遠不足以將自己推到期望的位置。但他並不著急。
張翰一向擅長「以史為鑑」: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時候,他翻出陳道明的採訪記錄,證明「把那個年代的道具放到這個年代的戲中,就是不行」;如今,他用唐國強的經歷勸自己慢慢來:「他也是一出道就被貼上了奶油小生的標籤,花了好多年,直到在《三國演義》里演諸葛亮才真正轉(型)過來。」
這位表演系的學生也在拓展自己的專業範圍:
「除了當過製片,你還想當導演嗎?」
「想,很想,特別想。」
事實上,張翰認為自己現在已經具備當電視劇導演的能力了,「電影還不行」。
為什麼想當導演?「因為我很喜歡坐在監視器前的那種感覺,整個畫面、整個打光、整個前期策劃,所有的呈現都是我的思想——假如說一個劇就是一個夢,那這就是我造的夢。」
這一刻,他露出了「偶像劇男主角」式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