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過,「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王陽明認為,「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司馬光認為,「人性善惡先天不等,生來兼而有之,有的性善占優勢,有的性惡占優勢。」總結這些古聖先賢的論斷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人性是複雜的,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定論。
雖然「人性作為概念」很難做出一個定論,但「人性的某些特徵」還是有跡可循的。了解這些特徵,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看透這個人類的世界,從而獲得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要了解「人性的某些共同的特徵」,讀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今天喜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人性有多複雜?《左傳》10句話,讓你看穿人性,看透人生。
1、凡有血氣,皆有爭心。
凡是有血液流動的、凡是能喘氣的,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有一顆「爭利」的心。這好像司馬遷的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作為人來說,避免不了「爭利」,但要爭出個水平。該爭的,一定要爭;不該爭的,堅決不爭;真爭不下,那就算了吧。
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是人,都會犯錯,無論是聖人還是凡人。犯了錯,要懂得反省自己,以免重蹈覆轍;犯了錯,要懂得不遷怒別人,否則只會增加你的愚蠢;犯了錯,要懂得舉一反三,別所有的錯全都試一遍。孔子說過,「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對待「犯錯」,我們應該好好學一學顏回。
3、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個世界,就是有一部分人的行為和言語,讓你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大到國家,你永遠不明白西方的雙重標準;小到家庭,你永遠不理解為何小人要挑撥離間你的家庭。答案就一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再簡單點:這些人,就是見不得你好;你好、你幸福,就是原罪。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功,「一鼓作氣」都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捷徑。隨著次數的增加,你的氣勢、信心、能量和意願都會大打折扣,自然你的成功率更低。毛主席有句詩和這句話有些類似,「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5、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一個人,要想汙衊你,他總會給你羅織一個罪名的,哪怕你是聖人也沒用。歷史上最著名的小人之一來俊臣曾經說過,「人皆可罪,罪人須定其人。」還好,我們生活在新社會、法治社會,不用特別擔心這種事。
生活中,我們更應該提防那些造謠中傷你的人。雖然造謠的事情本身不存在,但傳得多了,多多少少會對自己有影響。所以,對於造謠中傷;要及時闢謠,要和壞人對質,再不然訴諸法律。
6、福禍無門,唯人所召。
司馬遷說過,「禍不妄至,福不徒來。」《增廣賢文》中也說,「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對於「福事」和「禍事」,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除了飛來橫禍,剩餘的全在自己如何去做。怎樣做呢?福事多出於細心,禍事多出於僥倖。還有就是《易經》教導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7、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一個人在社會上居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全看他有沒有與之配位的德行。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對於我們小老百姓來說,無所謂什麼位置;但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必須得有自己的強項。所謂強項,就是精通於某件事。老話也說,「寧可人前全不會,不可人前會不全。」
一個人能不能幹什麼事,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最佳。看見別人賺錢,先別急著眼紅,先別急著去模仿,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腦子夠用不夠用、自己的身體吃消吃不消、自己的心理能不能承受失敗的風險。
8、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鮮矣。
受寵而不驕橫,驕橫而能安於下位,安於下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非常罕見的。所以說,我們教育子女,千萬不能過分寵愛;不然,一定會教出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玩意。對於孩子,不能滿足他的過分要求,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有父母和他辦不到的東西;這樣他才會有敬畏之心。馬雲也說過,「我敬畏未來,我敬畏我不懂的東西。」
9、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對於君主來說,禮器和名爵是絕對不能借給別人的。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有好多東西是不能借給別人的。比如:自己的名聲,不能讓人冒名頂替;自己的身份證和車,不能隨便借人;自己的錢和信用卡,也不能隨便借人;媳婦,就更不用說了。網絡有言,「媳婦和車概不外借」;謹記啊!
10、不義不昵,厚將崩。
一個人,對君主不義,對百姓不親;即使實力再雄厚,也終將崩潰。這句話揭示了,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做事要符合道義;二是,做人要有溫度。做事總是要符合某種道義的,不然「多行不義必自斃」;做人總是要親近某些人的,不然要麼變得形單影隻、要麼變得眾叛親離。
以上就是人性的10個特徵,也可以說是人性的10個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洞悉人性,未必能讓你快速致富、飛黃騰達,但能讓你活得明白、活得洒脫、活得心安理得。人生的境界,不在於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的錢有多多,而在於你周圍的人認可你、你自己也認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