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歲末,一群中戲表演系學生的畢業大戲《翠花,上酸菜》橫空出世。
一台畢業公演,卻能夠火爆一時,風頭無兩。
第一輪商演破百萬之後,加演近兩百場,轟動全國。
此後,《翠花》被公認為北京商業喜劇的「鼻祖」,獲得了「中國第一笑劇」的稱號。
導演英達曾在一次會議上,號召大家向參與演出的一名學生學習,誇讚他:
「以後會是在喜劇上開宗立派的人」。
梳著兩個麻花辮、穿著及踝裙裝的反串造型,隨著音樂款款擺動自己的腰肢,這位備受讚譽的學生,正是鄧超。
這一場戲,讓喜劇和話劇,成為了鄧超的畢生追求。
也許正是因為英達那句話,一直激勵著鄧超要去成為一個劃時代的「喜劇之王」,也只有這句話,能詮釋鄧超後期為啥對喜劇有那麼大的「狂熱」。
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鄧超的這副樣子再熟悉不過。
2014年,鄧超加盟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並在節目中擔任隊長。
總被嫌棄的年齡、屢次翻車的吹噓、生動靈活的肢體等等因素,構成了鄧超在綜藝節目中的笑點。
尤其是一句蹩腳的「We are 伐木累」,讓他的「搞笑男」人設從此屹立不倒。
但將時間倒回到《奔跑吧兄弟》播出的10年前,那時候的觀眾如果看到了,大約會驚掉大牙。
彼時的鄧超,還以「皇帝專業戶」的身份,剛開始在演藝圈活躍。
01 超啊,你是舞台上的太陽!
鄧超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條件還不錯,父親帶著2孩子,母親帶著一個,鄧超是這個重組家庭的結晶。
此前鄧超還開過玩笑,自己名字的「超」,是「超生」的超。
重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相對複雜,任何一邊都打不得,鄧超就成了那個唯一能打的孩子(誰也不能說偏心)。
小時候天真無邪的他成績很好,可以各種獎拿了不少。
但到初中的時候,鄧超的外號是「混世魔王」。
那時候的他打耳洞、染五顏六色的頭髮,經常進出歌舞廳,還幫「兄弟」打架出氣。
因為看不慣保衛科科長欺負女同學,他拿著菜刀滿校園追趕對方,老師在旁邊喊:「鄧超瘋了!」
青春期的鄧超嚮往學習武術,當大俠,然後去打抱不平。
最大的一次叛逆,是自己跟父母置氣跑去廣東混。在父母千辛萬苦找到他的時候,一番懇切的言辭才把他拉了回來。
而他年少的野性和用不完的精力,在遇到表演之後,獲得了最大的發揮。
1995年,鄧超在父親的建議下考入江西藝術職業學院95級話劇班,結識了指導他走向正途的恩師鄧學東老師。
三年後,他從江西趕往北京參加藝考。
從藝考時的視頻來看,當時還是愣頭青一個的鄧超,就有著清秀的五官和超凡的表現力。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他順利就讀中央戲劇學院。
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鄧超是最用功的學生。
經常背著一個大包,裡面裝著各種演出服裝,到處去彩排。
當時中戲負責道具的老師見到鄧超就頭疼,常常問他,「什麼時候還道具,你借得最多又最久不還!」
也是在這個時期,鄧超愛上了話劇,他享受在舞台上現場享受觀眾掌聲的那種感覺。
老師的一句,「超啊,你是舞台上的太陽!」堅定了鄧超在演藝事業上進一步的信心。
鄧超就這樣成為了中戲校園裡有名的「戲瘋子」,還有一個在激動之時會親吻舞台的怪癖。
那幾年,全情釋放熱愛的中戲學生鄧超常常去北京人藝排練話劇,並幻想著以後在這裡工作的場景。
畢業後滿腦子「奧斯卡、坎城」,想要上舞台、拍電影的他,信心滿滿地來到北京人藝卻被拒之門外。
表演路上的第一次挫敗來得突然,對方只留下了一句「你不適合」並未多做解釋。
鄧超想不通為什麼,出了人藝就買了一瓶二鍋頭喝,這一幕讓他至今刻骨銘心。
幸運的是,後來他進入國家話劇院,有了工作。
02 皇帝專業戶,這個稱號讓我很煩惱
畢業後,鄧超拍了兩部戲都石沉大海,直到《少年天子》的出現。
時來運轉,他幸運地遇上了一個優秀的團隊,改變了他對於電視劇的看法。
只想著站在舞台上的鄧超發現,把電視劇拍好了也挺好的。
《少年天子》講述的是清朝開國皇帝順治五歲登基、二十四歲夭折的戲劇人生,改編自當代歷史小說家凌力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
文學作品的基調,讓《少年天子》比起其他清宮劇,將劇本的亮點側重在了封建王朝對於人性摧毀的可怖和人性深度的挖掘。
換句話來說,鄧超在這部劇中的表演,必須要將順治這一歷史人物有血有肉的展現在螢屏之上。
而初出茅廬的鄧超,不負眾望的詮釋了順治,更出色的完成了演技的初綻放。
他的帝王之氣,他的少年懵懂,他的仁慈之心,他的悲辛無盡。
在帝王和少年兩個身份之間的過渡自然,在家國大事和兒女情長兩樁心事中同樣的煎熬難捨,足以證明了鄧超的演技不俗。
《少年天子》的編劇劉恆曾評價他說:
「鄧超的表演極富衝擊力,
真的難以想像他是個20幾歲剛剛畢業的青年人,
如果他能將自身的控制力與爆發力更好地平衡的話,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大演員』。」
因為這部劇的精彩表現,此後鄧超在《少年康熙》、《天下第一》、《明末風雲》中屢次出演皇帝類型的角色,被媒體稱為「皇帝專業戶」。
《少年天子》讓鄧超一炮而紅,而對於他而言更值得欣喜的,莫過於他在這一年來到了北京人藝實習。
漸漸地,在街頭失意喝著二鍋頭的年輕人鄧超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代小生」、「直奔一線小生」、「四小天王」的新聞。
2005年,鄧超於中國評劇大劇院舉辦出道以來的,第一個影迷見面會。
脫下「龍袍」的他,身穿紅黑色緊身上衣,一出場就亮開嗓門大唱勁爆歌曲,高興地跳了一段霹靂舞。
在這場見面會上,他說:
「我出道以來先後飾演過順治皇帝、康熙皇帝、正德皇帝、崇禎皇帝,和很多人叫我『皇帝專業戶』。」
「這個稱號讓我很苦惱,總覺得是貶義詞。」
「(因為)一旦安上『專業戶』,意味著就只能演這類角色。」
抒發完肺腑之言,鄧超趁機宣傳了一下自己的新劇——和孫儷合作的《幸福像花兒一樣》。
他希望這部劇能成為他的轉型之作,擺脫「皇帝專業戶」的稱號。
從「龍袍」到「軍裝」,從「古裝劇」到「現代劇」,鄧超的熒幕形象從拿腔拿調的古人變化得更加靈活、生動。
可這部讓鄧超摘下「皇帝專業戶」稱號的作品,又讓他火速扣上了「高幹子弟專業戶」的帽子。
之後的《甜蜜蜜》又重複了高幹子弟的戲路,甚至人物性格都是同樣的玩世不恭。
但恰恰也是《幸福像花兒一樣》,讓馮小剛導演看到了「鄧超身上有股軍人的勁兒」,於是邀請他出演《集結號》。
自《集結號》開始,鄧超完成了從電視演員到電影演員的跨越。
之後的幾年,他在電視圈有條不紊地發力,用《艱難愛情》、《你是我兄弟》、《延安愛情》幾部劇證明了自己在小螢屏上的人氣和作為演員的國民度。
同時,也在電影界後來者居上,《李米的猜想》、《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國合伙人》幾部作品展現了他演技的潛能無限和對於各種不同角色的把控能力。
3 坐在他們中間,感覺我像第三者
在「皇帝專業戶」和「高幹子弟專業戶」兩個光環的熱度之後,鄧超曾說:
「現在無論是接電視劇......雖然經濟上去了,知名度上去了......離我要的東西還挺遠的......」
「這個彎路我可以走,但我不會走太久,我最終還是要回到我熱愛的舞台上。」
在演藝圈打拚的同時,鄧超在2009年與俞白眉成立了話劇團隊「白眉工作室」。
重回舞台的鄧超,再度出演了當年火爆全國的話劇《翠花》,此外還出品了《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等多部由俞白眉編劇的話劇。
幾年後,兩人與其他幾位合作夥伴,在北京創建話劇院「超劇場」,提供戲劇演出服務為重點,同時兼具文藝會展、學生實訓等多重功能。
鄧超與俞白眉的合作,源於兩人在娛樂圈只此一家的深厚友誼。
2001年,俞白眉為自己的編劇作品《網蟲日記》尋找演員。
在一段短短的錄像中,他一眼就對當時還是大學生的鄧超「一見鍾情」,十分欣賞。
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遺憾錯過,最終沒有達成那次合作。
此後,鄧超在俞白眉編劇的《閒人馬大姐》、《歡樂青春》、《東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劇中幾度合作。
志趣相投的兩人,因為同樣對喜劇的熱愛,逐漸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好友。
因為兩個人的關係過於親密,俞白眉的妻子代樂樂曾說:
「坐在他們中間,感覺我像第三者。」
2013年,對於鄧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他成立了個人工作室,並且與俞白眉共同創辦了影視公司,兩人迫不及待地準備在影視喜劇領域開創一番事業。
次年,鄧超因為加盟綜藝《奔跑吧兄弟》人氣再度攀升。
趁著這趟東風,他與俞白眉共同創作、出品的電影《分手大師》於暑期檔上映,兩人的喜劇在話劇界外引起轟動。
影片取得了6.6億的票房,在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時,是第一個賣光票的中國電影。
可口碑,卻一塌糊塗,甚至有觀眾將其稱為「年度十大爛片」。
從話劇改編為電影的不成熟,讓《分手大師》被批「搞笑方式單一、故事邏輯牽強、表演模式神經質」。
這一次口碑上的敗北,並沒有擊垮鄧超和俞白眉,兩人在喜劇道路上「負重」前行。
但《惡棍天使》的又一次滑鐵盧,讓觀眾逐漸對兩人的合作產生牴觸情緒,認定兩人出品必屬「爛片」。
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鄧超在娛樂圈中的形象呈兩極化割裂。
作為一名演員,他產出了《美人魚》、《乘風破浪》這樣市場和觀眾喜愛度兼得的佳作。
也在《烈日灼心》、《影》中貢獻了驚人的演技,提名最佳男主角。
表演事業一派輝煌,但鄧超仍然和俞白眉在導演的位置上「較真」。
2019年,他與俞白眉合作導演的第三部影片《銀河補習班》上映。
僅一天票房破億,個人總票房破100億,鄧超成為第4位「百億票房俱樂部」的華語演員。
《銀河補習班》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在口碑上,仍未實現完全的逆襲。
有觀眾深受感動,也有觀眾認為這就是「一碗毒雞湯」,業界對於該部影片的評價普遍為「太過用力」。
為什麼會這麼「用力」,或許我們從前作《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的評價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輕浮」、「秀下限」、「毫無營養」等等......
被「批」成這樣的導演鄧超,渴望一部有深度和社會意義的影片,挽回自己的口碑。
於是我們看到《銀河補習班》中反思起了教育制度,刻畫了父愛如山,想談時代情懷。
但仍因為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不足,顯得煽情和說教,作為一部想要談探討現實主義的影片卻很不自然。
雖然這部影片在很多影迷心中仍未及格,但讓很多人看到了鄧超做電影的態度。
今年,鄧超與俞白眉再度四戰,兩人合作導演的新片《中國桌球》據說將於不久後上映。
回顧鄧超的演藝圈之路,鄧超能夠靠自己拼成一線明星,背後遠沒有我們想像的簡單。
從電視劇到舞台,從正劇到喜劇,從「皇帝專業戶」到「綜藝咖」。
他總是在打破僵局,追求更好的自我。
從早期的叛逆小孩,到皇帝專業戶,高幹專業戶,再到綜藝咖,導演。最典型的,就是他近10年的軌跡。
本來可以躺在《美人魚》《烈日灼心》《影》這些功勞簿上享受觀眾的讚譽,但他就是喜歡折騰自己,找來俞白眉一起當導演,拍出來的東西還屬於是拍一部被罵一部。
可他就是不想停下來,如今兩人還有個待映的《中國桌球》,似乎兩人不搞到一部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電影就不收手的意思。
但別人再怎麼罵他,這次我也要夸。
拍爛片不可取,但是停在舒適區更讓人鄙夷。
從這一點來看,鄧超的這種「進取心」還是很值得讚賞的,至少對於現在演藝圈浮躁撈錢不思進取的一幫小鮮肉而言,鄧超的折騰,反倒讓人舒服多了。
而如果把視線放寬到整個鄧超的成名史奮鬥史來看,鄧超的這種折騰勁,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閃光點。
當然,作為影迷,我們還是希望鄧超,能多拍點好片,這是我們最大的訴求了。
青石電影 | 雀雀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