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失利,眾人奪權,動力電池市場風雲再起

2023-10-20     BusinessCars

跌了,寧王的市占率又跌了。

剛剛在股市失意的寧德時代在終端同樣遭遇滑鐵盧。9月份,寧王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市占比又跌了,這一次直接降低到了39.41%。雖然依舊是第一,但誰都看到出,寧德時代的份額正在不斷被蠶食。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十多年裡,寧德時代從幕後走到台前,從國內第一,走向世界第一,長期占據動力電池裝機量霸主的地位,甚至對整個市場價格有著明確的話語權。

而跟隨在寧德時代身後的一眾電池廠只能默默發展,直到在電池價格快速下跌的今年,寧德時代終於漏出了破綻。

基本盤不穩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中高端車型都以標配寧德時代的電池為宣傳點,甚至連不少入門級電動車都在不斷宣傳標配寧德時代電池的優勢,但隨著市場的擴大和技術路線的轉變,寧德時代的產品不再成為唯一選擇,越來越多的電池製造商衝到了台前。

特別是在經歷過電池價格飛漲之後,主機廠意識到單一供應商存在巨大成本風險,開始尋求其他供應商,而部分家大業大的主機廠開始了自研電池,既能保證供應,同時還能降低成本。

在眾多自供電池的主機廠中比亞迪是最成功的,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全部都是來自旗下子公司弗迪電池,而弗迪電池不僅在原材料飛漲時期讓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登頂國內市場,同時還將自身從裝機量增長到接近月裝10GWh的量級。

一直以來弗迪電池或者說比亞迪對於寧德時代構不成太大的威脅,畢竟弗迪只供應自己,而寧德時代供應給整個新能源市場,特別是手裡還有大客戶特斯拉,就算比亞迪的裝機量上來了也最終也不會影響太多。

直到今年,新能源市場的不斷內卷,機廠需要更有性價比的電池產品,價格便宜的弗迪電池開始大範圍外供,而此前普天蓋地宣傳的刀片電池成為了不少主機廠的首選。

刀片電池雖然在能量密度上要比寧德時代的產品略低,但在成本上卻是實打實降低了不少,同時因為結構上的優勢,在續航上也有不錯的表現,可以說是寧德時代的平替產品。

甚至推出了寧德時代+弗迪電池的組合模式,高配車型用寧德時代,低配車型用弗迪電池,像高合HiPhi Y的四款車型中,560km續航版本使用的是比亞迪的弗迪電池,810km長續航版本使用的是寧德時代電池。

同時弗迪電池的外供品牌越來越多,從工信部的新車信息來看除了已經有合作的一汽、豐田、江淮等以外,東風、奇瑞等主機廠都已經成為弗迪電池新的客戶,可以說弗迪電池已經跳出了比亞迪電池廠的舒適圈,走向更大的市場。

並且在國內市場除了弗迪電池外,其他的電池製造商也在攻克其他的主機廠,例如欣旺達和東風汽車合資生產的電芯產品已經開始量產,廣汽和中創新航共同研發的高性能電池業已經出現在廣汽的第一款量產超跑昊鉑SSR上,同時廣汽自研的電池廠也有不小突破。

億緯鋰能更是在廣汽埃安、合眾哪吒、小鵬汽車等新勢力品牌中賭對了合作,這幾個新勢力品牌的熱銷也帶動了億緯鋰能裝機量的上升。

可以說今年國內的動力電池市場已經不再是寧德時代一家的獨角戲。

海外市場各顯神通

不僅僅是國內,寧德時代的海外布局其實也沒有特別順利,第一家海外工廠是和大客戶特斯拉一起在德國建設的,主要滿足特斯拉德國工廠而建。

之後的投資依然圍繞著客戶群體而選址,匈牙利工廠就是靠近寶馬工廠,從這一點上來說並沒有太多問題,畢竟動力電池也是隨著新能源汽車而發展起來的,作為供應商的寧德時代當然是跟著主機廠走,所以在2022-2023年的海外拓展就只有德國、匈牙利、印尼和美國。

其中美國與福特合作的工廠因為政治原因已經在9月25日正式確認暫停,這讓寧德時代2023年的海外市場更加難做,出海成為了寧德時代擴張路上的難題。

和寧德時代不同,其餘的國內電池製造商在海外可是大放光彩。

近一個月以來,弗迪電池海外事業就好消息不斷,9月4日弗迪電池與LG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歐美市場上合作推出「超強競爭力」的產品,兩個一直屈居與寧德時代之後的電池製造商合作,其目的也是很明顯要向第一的位置發出挑戰。

10月14日,弗迪電池從台州海關順利出口到日本,首單交易價值就接近3億元人民幣,雖然沒有透露買家信息,但目前猜測豐田的可能性相當大,畢竟雙方在中國市場已經有過合作。

算上之前弗迪電池供應特斯拉德國工廠,弗迪電池在2023年開啟了瘋狂的海外擴張,不只輻射東南亞市場,更將產品賣到了歐洲。可以說,比亞迪目前已經在海外市場擁有了雙重保險的盈利模式。

在海外市場大放異彩的還是國軒高科,近兩年時間國軒高科已經在海外投資了接近10個項目,分布在東南亞、歐洲、美洲等多個地區,就連壁壘森嚴的美國市場也被國軒高科攻破,今年9月國軒高科再投資147億人民幣在伊利諾州投資新建一座鋰電池超級工廠,在寧德時代的合作還停滯不前時,國軒高科已經開啟美國的的第二工廠建設。

根據國軒高科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在海外地區實現營業收入30.62億元,同比增長296.74%,已大幅超過2022年全年的海外營收規模,成為上半年在海外市場增長最快的電池企業。

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都有中國的電池製造商企業的身影,無論是近處的東南亞、中東,還是燃油車發源地的歐洲,甚至是遠到太平洋彼岸的北美和南美。可以說,中國電池企業向外擴張的腳步愈發穩健。

在韓國電池商轉向磷酸鐵鋰技術,日本電池廠攻克全固態電池時,中國電池製造商憑藉多元的技術路線已經搶先開展市場爭奪,逐漸從單極走向多極化發展。

越過寧德時代這座行業大山的,到底是後起之秀的弗迪電池,還是曾經的霸主LG新能源,亦或是其他黑馬,爭位的戲碼已經開場,就看誰能笑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91c4c52201836fc0321e9fdb5c328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