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刊總第27579期
近期,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黃金檔,並於優酷同步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讓觀眾體會到了什麼叫「過山車」般的感受。隨著劇情和人物命運的不斷展開,觀眾們先後體會著「氣死」、「上頭」、「解氣」、「感動」、「過癮」、「淚目」等強烈的追劇情緒。
諸如「取消婚鬧」、「退彩禮」、「王友德窩裡橫」、「親家見面」等劇中的情節點,也成為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爭相討論的話題。甚至有人因為猜測後續劇情和編寫大結局而被網友怒懟為劇透。由此可見,觀眾們普遍認可了該劇的真實感,與人物產生了強烈的共情。
《幸福到萬家》是繼豆瓣評分高達9.0分的《功勳》之後,又一部由春羽影視主投、主控並製作、發行的電視劇。該劇可謂是聚光燈下誕生,被人拿著放大鏡看著長大的孩子。
無論是開機還是殺青,都曾衝上微博的熱搜;無論是優酷預約量破紀錄,還是開播後收視率蟬聯榜首,都被業界看作是正常現象。因為在著名導演鄭曉龍、資深製片人曹平的創立和帶領下,「春羽製作」已經成為了業內外高度認可的一塊新的金字招牌。
從家國大業到鄉村振興,春羽影視總能把宏大敘事完成得情感真摯、感人至深。這其中,人物的精微塑造,是其避免枯燥、消解斷層、吸引觀眾、引發共情的秘密所在。劇中無論戲份的多寡,每個角色都被主創精微化到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心理活動等深層真實。
人物設定的飽滿立體、群像性格的豐富多元、行為邏輯的自然合轍,既構築了《幸福到萬家》諸多具體情節的根基,又在拔高抽象立意的時候自帶鋒芒。
儘管本劇不營造對立,不放大衝突,但以精微化的人物來展現鄉村振興進程中傳統觀念與現代法治的碰撞,顯然更為觀眾所接受,也更能把道理講到觀眾心裡去。
核心人物的精微:
時代性、地域性、成長軌跡
縱觀全劇,最有戲的是這三個人:何幸福、萬善堂萬支書,以及何幸福的老公王慶來。因為在這三個角色身上,有更加鮮明和厚重的時代性和地域性。他們的成長軌跡,也與該劇展現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法治文明建設的主題緊密相扣。
《幸福到萬家》的故事開篇為2009年,這個時代不僅體現在場景和道具的準確還原上,也體現在所有登場角色的言行舉止上。在這個年代,法律意識在不同的人身上,覺醒的程度有很大不同。何幸福,恰好成為了已覺醒者(以慶志、幸運等進城讀大學的年輕人為代表)和未覺醒者(以萬支書父子,幸福公婆為代表)之間的橋樑。只不過這個橋樑,是以衝突為外在形式的。
鄭曉龍導演特別擅長展現出時代和環境給角色帶來的「約束」。他的作品裡,即便再光芒萬丈的主人公,也被他/她生活的時代和環境所約束著。
何幸福,在劇集初期雖然執拗地找人要各種說法,但她的這種行為明顯是源於對公平公正的原始渴求。這個時代的幸福,法律意識的覺醒還不如她妹妹幸運。她能夠在萬家莊裡這麼跳脫,也是因為她是外村嫁過來的媳婦。相對原始的「要說法」行為,非常準確地體現了幸福在此時此地的「約束」。
人物是一部電視劇的基礎,劇情和故事其實就是人物的成長軌跡。何幸福的成長軌跡,在劇中被勾勒得非常細緻。鬧婚事件的解決,是以萬支書發公告取消婚鬧習俗做結的。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不是法律解決方案。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幸福嘗到了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甜頭」,法律意識得以萌發。當她面對亞妮這種更現代化的思維時,也還是有點兒招架不住的。
在被迫離開萬家莊進城打工,並結識關濤律師,成為律師事務所員工後,幸福的法律意識才快速成長,明白了法律是為人民服務的,明白了法律不僅懲罰人還約束人,明白了用法律保護權益的方法等等。以至於後來幸福拿著秀玉所簽的保密協議找到關濤時,關濤讓她先憑直覺說說看法。很顯然,關濤知道這時候的幸福已經有了足夠的法律意識。
何幸福有著始終如一的信念,那就是凡事都要對得起公平公正的良心。在這個不變的內心外層,是時代和地域的變遷所帶來的成長,體現在言行、態度、選擇上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被人所理解和信賴。
與何幸福一樣,萬支書和王慶來也是通篇鋪設了鮮明成長軌跡的角色。他們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環境里,有著心理狀態和言行舉止上的顯著不同。只是他們的成長腳步,慢於何幸福,還有一定的被動性。
萬支書雖然被萬家莊所有人所敬重,但他對萬家莊的管理,依然是大家長式的以人情為主。在劇集的前半段里,萬支書最愛強調的一句話就是:「萬家莊的事,萬家莊人自己解決。」這是一句非常有時代和地域特色的話。在那個時代,大部分村的村支書,差不多都是這個態度。
即便萬家莊的富裕程度,在全省一萬多個自然村裡能夠排到第二,也不能否認萬支書法律意識不高的事實。這也是《幸福到萬家》很早就點出的一個主題:經濟建設不是鄉村振興的唯一目標,富裕也不是終點。在物質文明之上,還有精神文明、法治文明、生態文明等諸多課題等待中國人去完成。
主創非常生動地描寫出萬支書被動覺醒法律意識的過程,與幸福的主動覺醒形成對照關係。他最早建立法律意識,是因為對法律的懲罰功能感到恐懼。在劇情推進到冒名頂替事件、水污染案時,萬支書法律意識的覺醒已經相當到位。他已經不再心存僥倖,不再試圖以人情去代替法律。他更意識到,只有法律意識覺醒程度最高的何幸福,才是接替自己成為萬家莊領路人的最佳人選。
王慶來在本劇里的很大一部分時間裡並不為觀眾所喜愛。究其原因,在於他身上的時代性和地域性里,有相當大比重是以負面形式出現的。他的成長軌跡不僅滯後於何幸福,而且充滿了磕磕絆絆。可慶來卻是《幸福到萬家》的敘事能夠宏大能夠全面的關鍵。如果說何幸福代表的是個體法律意識的覺醒,那麼慶來代表的則是集體法律意識的覺醒。
慶來並不是一個擅於反思和自己拿主意的人,大部分時間都以別人的建議為重。這就帶出了非常濃重的集體意識。正是因為這點,慶來在城裡的生活可謂處處不如意。他進入了新的環境,卻遲遲無法做出改變,也反思不到自己碰壁的原因。
然而,慶來果真沒有成長嗎?也不是。在得知秀玉被傳美頂替上大學後,慶來表示如果是以前,會和慶來媽一樣的想法,但在律所工作一段時間後,看到很多有權有勢的人也會輸官司後,想法就改變了。
慶來竟然說出了「萬家不能比法大」的話。這讓人們看到,雖然集體意識里的法律意識覺醒不會像個體那樣因為某個契機而突飛猛進,但會呈現出一種「浸染」狀態。也就是說隨著個體覺醒的數量增多,集體的覺醒就會緊跟著到來。
重要人物的精微:
推動成長、對照作用、缺席時光的雕刻
由於足夠真實鮮活,所以《幸福到萬家》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止於何幸福、萬善堂、王慶來三個人。比如人格魅力爆棚的關濤律師、何幸福的妹妹何幸運、總是成為戲劇衝突導火索的萬傳家,以及經常「乾飯」的小門小戶老王一家人,也都收穫了觀眾的喜愛。
這些角色的精微化塑造,主要體現在他們對三大成長人物的推動,形成多組對照關係,以及缺席的時光在他們身上留下的雕刻,為劇集提煉主題提供了足夠多元的群像樣本,完成了對現實的全面觀照。
關律師相當於是主創設立的一個法律意識覺醒的標杆,可能算得上全劇唯一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他對何幸福人物成長的推動力度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關律師也提供了一個觀察和判斷鄉村法治建設發展的視角。關律師第一次見萬書記後的感嘆:「他竟然不太懂法」。可見,基層法律意識的覺醒程度之低,是超出關律師預想的。關律師的法律正義,是在不斷與農村人接觸,不斷實踐中完善起來的。
當正義感十足的關律師參與到農村的訴訟案件中來,觀眾可以體會到無論是完全走司法程序,還是庭外和解,在法律意識覺醒不足的時代,都無法實現最理想的和諧。只有法律成為一種普遍的廣泛的思維方式,關律師的理想才能得以實現。
幸運和秀玉以受害人的身份形成了一組強烈的對照。幸運是故事裡最早顯露出法律意識覺醒的人物。正因如此,和幸福、秀玉她們對法律的第一渴求是「要說法」不同。
幸運可以接受法律的另一個功能,就是作為談判資本,通過協商來獲取最大化的經濟賠償。幸運的做法不能說有錯,因為這畢竟是現代社會上人們常做的選擇。作為一部現實題材劇集,自然不能無視。
秀玉則始終保持著最本真單純的心,家裡前前後後發生了那麼多的事,但凡秀玉發表意見,都是最直言快語的心裡話。她對家人的愛、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現下的考量,始終充滿了樸素質感。這兩個人的對照關係,不僅豐富了劇集的現實關照,而且還投射出當下新一代女性通過不同的途徑來追求獨立的時代訴求。
把很多觀眾氣到上火的萬傳家,表面上看起到的是引發衝突的戲劇功能,實際上其個人故事也是非常之豐富,角色形象非常之飽滿。和其他角色不同,萬傳家的很多個人故事是「缺席」的。他的童年沒有演,他運營萬家集團沒有演,幸福和慶來進城的那幾年他在做什麼也沒有演。可是,通過主創精微到語氣、表情、台詞、動作等細節表現後,這些缺席時光在萬傳家身上留下的雕刻,刀刀可見。
萬傳家頂著「傳家」這樣一個飽含期望的名字,在家裡和他爸萬支書說起話來卻有點兒沒大沒小。觀眾很容易感受到,這個孩子之前一定是在父親巨大的身影下,壓抑著叛逆長大。他對除了父親之外的所有人都囂張跋扈,辦起事說起話來無所顧忌,從來就沒有耐心聽任何人把話說完。這些都是因為他內心對成功和認可極度渴望,於是才會經常對別人的指責和質問一點就炸。
他也許沒有幸福那樣的主動成長,但時光依然會給他雕刻。我們看到幸福和慶來回鄉後,隔了數年再登場的萬傳家,雖然本性沒改,但在請求幸運以律師的身份和拖欠貨款的客戶吃飯時,言語和態度上、方式和方法上都和之前有了不少轉變。可以看出,這幾年全權負責保健品廠的運營,給予萬傳家的心性不小的歷練。這讓萬傳家作為一個人物飽滿立體,而不是淪為一個反派。
次要人物的精微:
社會代表性、提前鋪墊
在一些諸如慶志未婚妻一家、韓主任、莫經理、萬傳美等次要人物的精微塑造上,春羽影視一方面重點抓住其社會代表性,讓群像進一步多元化,另一方面會在人物到來前進行鋪墊,讓人物的融入度更高,觀眾的沉浸感更強。
這些角色身上都有比較鮮明的社會標籤。主創在這些標籤之下,讓他們代表的範圍再縮小一點兒,也就是去代表大標籤下的一類人。
比如亞妮爸爸的社會標籤是處級領導,但他重點呈現的不是所有處級領導都有的那些風貌,而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處級領導,是一個被窮親戚不厭其煩地打擾以至於不敢掌握實權的處級領導。這種處級領導是該社會標籤下的一部分。主創抓住這些特徵來塑造,就令他和其它劇集裡擁有相同標籤的角色有了差異化,擁有了自己的個性和魅力。
韓主任、莫經理等角色,並不是時刻參與劇情的,只是在某個事件里參與。主創對這些角色的態度並非「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韓主任第一次登場的時候,就已經「性情中人」了;莫經理第一次登場給萬支書彙報工作,就已經虛頭巴腦了。他們所參與的劇情還沒展開,就先用台詞和動作把性格給立住了,從而在後期搞出事情來,觀眾也覺得有水到渠成之感。
比較妙的一個提前鋪墊,是萬傳美。她是以不登場來實現的登場。現在觀眾都知道萬傳美頂替了秀玉上大學的名額,於是沒臉回萬家莊。回想一下,其實早在劇集的初期,「傳美」這個名字就已經數次出現在萬支書的口中。就是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情況,為她後來的劇情做了最好的鋪墊。
人物,是影視作品最重要的載體,既可以把抽象的主題附著在具體的故事裡,又可以從具體的事件里升華出抽象的思考。
春羽影視通過《幸福到萬家》,讓人們看到精微化的人物,可以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構建起象徵的橋樑。
「幸福」是一個角色,也是一種生活的狀態;「萬家」是一個村子,也是所有集體的代言。從人物性格的豐滿到行為邏輯的嚴密,春羽製作給觀眾吃下的是一顆定心丸,給觀眾交出的是宏大敘事的滿分答卷。
另據悉,由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指導、由春羽影視出品製作,書寫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偵察英雄》即將開機。
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堅持講好故事、打造精品、做好內容,春羽影視已然成為現實題材創作領域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