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縣域經濟「扛把子」,正為「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扛大旗」

2023-09-11     智能相對論

原標題:湖南縣域經濟「扛把子」,正為「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扛大旗」

文|智能相對論

作者|沈浪

部分內容由微星沙提供

郡縣治,天下安;郡縣興,國家強。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上,郡縣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單位,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時至今日,縣域經濟依舊是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在湖南,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省當局正積極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中國共產黨湖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長沙召開,全省122個縣市區有關負責同志列席省委全會。

如此盛況,當屬近年來的首例——縣域經濟發展,湖南格外重視。而在省委全會的前一天,省委、省政府縣域經濟發展座談會也在長沙召開,86個縣市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而在此之前,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也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分別赴株洲醴陵、益陽桃江、湘西古丈進行調研,並在這三地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意見建議。種種信號表明,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關鍵發力點。

接下來,推動全省縣域經濟齊頭並進,協同全局發展,加速「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是大方向。而在此過程中,正如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所強調的,湖南需要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新路子從哪來?現如今,湖南淌出了四條——根據賽迪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醴陵市成功入圍,成為湖南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杆。其中,長沙縣更是多年穩居中部縣域經濟Top1,其背後發展總結出來的「星沙模式」既有全國領先優勢,也有地區特色差異。

那麼,長沙縣作為引領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更應該是全省其他縣域學習發展的「樣板間」。

「十一項大力推進」,星沙率先打了個樣

長沙縣能成為全省其他縣域學習發展的「樣板間」,助力「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嗎?

回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上,最為實際的問題即如何進行「施工」?全會則是明確了「十一項大力推進」的重點指標。

以「十一項大力推進」的指標為參考,由此可見長沙縣作為縣域經濟的代表是如何助力「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的。

一、大力推進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建設。先進位造業一直是長沙縣實體經濟的核心主體,更是長沙縣的立縣之本、強縣之基。

近年來,長沙縣的產業布局日趨豐富,從早期的工程機械一業獨大,到後來的「兩主一特」(即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再到今天聚焦先進位造業,形成了工程機械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新一代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產業、生物技術及生命健康產業等多業共舉的新產業高地。

其中,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的「燈塔工廠」、三一集團被譽為「中國最聰明的工廠」「亞洲最大的智能化製造車間」的「18號廠房」、山河智能領先世界首創的5G智能鑽機、5G旋挖鑽機等項目均落戶長沙縣,是長沙縣助力湖南大力推進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建設的標杆。

二、大力推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設。目前,長沙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37家,有效發明專利5076件,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6,並持續湧現了全球最大噸位旋挖鑽機、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進機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成果有目共睹。

為助力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近年來長沙縣也緊緊圍繞「1345」發展思路,大力弘揚「四敢四拼」精神,全力爭創國家創新型縣,奮力建設「科技強縣」,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走深走實。

對此,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則進一步強調,要不斷爭創新優勢,加快提升現代化產業競爭力。構建創新體系,完善重點產業鏈技術創新驅動機制,鼓勵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打造創新平台,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推進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成果轉化,緊扣「研發」和「轉化」兩大環節,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顯著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三、大力推進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長沙縣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一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方有今日之成績。2022年,長沙縣進出口總額接近1300億元,約占湖南全省18.4%。其中,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60.91%的實施面積位於星沙。

前不久,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縣舉行。期間,星沙首屆中非交流會舉行,共有14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約15億美元。長沙縣正積極走出湖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連接多國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交匯點。

此外,在大力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系;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大力推進擴大內需戰略,著力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大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建設,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措施上,長沙縣均有相關成績落地。作為湖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杆,長沙縣為縣域經濟助力「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很好地打了個樣。

與此同時,在長沙提出建設全球研發中心的願景後,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在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經開區「兩基地兩標杆」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重大項目推進、招商引資提效等20個方面,進一步走好群眾路線,切實把制約縣區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找准、破解方法謀實。

對於湖南其他縣域而言,有了長沙縣作為先進樣本,先行先試,也就有了可以模仿學習的區域對象,更容易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縣域「落子」,如何跟進「星沙模式」?

身處中部地區,湖南各個縣域所面對的區位條件、人文環境等都能有所借鑑,那麼長沙縣就不僅僅是一個先進的榜樣,更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區域樣本——如何跟進長沙縣高速發展的「星沙模式」,是接下來各大縣域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的又一關鍵。

總結「星沙模式」,縣域若要高質量發展,當「落子」於四處。

一、強機制,搭好「擂台子」。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產業要發展,有活力,無非就是要政府搭好台,企業唱好戲。而搭台的關鍵是機制的完善,即要有符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切實解決當地產業發展問題的新機制,以機制盤活產業,方有持久的產業動力。

以長沙縣為例,該區域聚集了大量產業鏈上下游的製造業企業,盤子大、體量大,產業定位非常關鍵。近些年來,製造業企業正處在智能化轉型的關鍵節點上,這也是湖南大力推進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建設的一大方向。

怎麼轉?光喊口號,轉不動。大部分企業面臨著「不敢轉、不會轉、資源少、管理難」等問題。對此,長沙縣首創提出「揭榜挂帥」機制,讓有需求的地區結合當地實際與行業特點編制智能製造技術指南並設置榜單,明確揭榜要求。揭榜企業按照榜單推進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和場景建設,專業機構提供檢驗檢測、諮詢診斷、評估評價等公共服務,通過聯動政府、企業、專業機構三方,為企業智能化轉型解決實際問題。

像部分企業面臨的資金困難等問題,長沙經開區就改變了傳統的申請模式,通過與企業簽訂項目創新合作協議,在約定好企業轉型技術指標、經濟指標(產值、固投、稅收)、推廣指標、個性指標的前提下,提前給予企業資金與政策方面的支持。這樣既保證了政府資金得到有效管控,又打消了企業智能化轉型顧慮。

二、強服務,當好「台柱子」。台子要穩,台柱則要撐得起,而對於區域經濟發展來說,優質的政府服務就相當於撐得住的台柱子,是支撐企業上台唱戲的關鍵。

長沙縣入圍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前十的背後,離不開優質的政府服務所造就的良好營商環境。目前,長沙縣在全省縣市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一,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位居第九位。具體來看,長沙縣積極推進數字政務建設,順利完成了1個主平台+7個支撐平台建設,共接入2094項服務,其中公共服務252項、政務服務1842項,「全程網辦」率達96.4%,「非接觸式」辦稅比例達90%以上。

受益於優質的政府服務以及打造的良好營商環境,截至6月24日,長沙縣區共有經營主體205247戶,較2022年底增長13930戶,增長率為7.31%;企業數量為73779戶,較2022年底增長4918戶,增長率為7.14%。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強調,要不斷強化新舉措,加快優化現代化產業發展環境。全力支持企業穩健經營成長,持續深入開展「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和「三帶三抓兩促進」千人幫千企暖企行動;不斷加強政策服務供給,積極構建支持先進位造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優化完善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服務等支持政策;加快打造營商環境4.0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深度構建極簡審批、「三證合辦」「四零」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三、重實效,守好「硬槓子」。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有實效則產業才有發展。戲台不空,戲台也不能「唱假戲」,重點在於以什麼樣的標準去落實產業項目,以什麼樣的指標去衡量區域經濟發展。

以項目建設成績為例,今年1-6月份,長沙縣區1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5.4億元,投資完成率為58.8%;68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0.4億元,投資完成率53.9%;縣區336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10.7億元,投資完成率52.6%。146個新建重點建設項目開工121個,占全年計劃的82.9%。

項目跑起來了,區域經濟才能同步跑起來,走向高質量發展。2022年,長沙縣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大關,並榮登全國發展潛力百強榜首,位居百強縣投資潛力第三、新型城鎮化質量第四、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第五等等。

四、重人才,牽好「牛鼻子」。產業「有戲」,則須企業唱戲,而企業發展的關鍵則是人才。人才興則企業興,這戲才有的唱下去。歸根結底,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牽好了「牛鼻子」,企業自然興旺,產業則同步崛起。

人才這一「牛鼻子」應該如何牽好?從長沙縣的經驗來看,一方面人才要吸引、要培育,長沙縣從去年5月份開始發布縣區「1+1+N」系列人才政策,73個政策點涵蓋重點產業人才、鄉村振興人才、社會事業人才等多個人才類別,計劃5年投入15億元廣攬天下英才。

另一方面,人才要留得住。長沙縣以高標準建設了1400平方米高層次人才服務發展中心,為全縣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務。同時,長沙縣星光人才綜合服務平台和「星光人才」微信小程序,更是集合人才資訊、政策發布、政策諮詢、政策申報和審核等功能。在線上申領「星光人才服務卡」,長沙縣則提供「機場服務、高鐵服務、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休閒旅遊、專員服務」六大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具體來看,今年3月,長沙縣開展2023年第一批次人才政策申報,共計11項支持政策、271個申報對象符合條件,最終兌現政策資金1506萬餘元。本月27日,長沙縣人才政策資金兌現暨服務企業現場辦公會在湘銳賽特舉行,又一次兌現產業領軍人才創業項目扶持資金。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長沙縣拿出了「真金白銀」,真抓實幹。

除此之外,長沙縣積極落實縣域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普通大眾最關注、最急需的出行、餐飲、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生產生活問題,保障人民生活幸福感,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住。目前,長沙縣已連續16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結語

長沙縣是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的一個縮影,也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杆。未來,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全面實現,需要更多縣域經濟能像長沙縣一般走出一條湖南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聚焦星沙模式,其他縣域發展須搭好「擂台子」,當好「台柱子」,守好「硬槓子」,牽好「牛鼻子」,在機制、服務、實效以及人才四個方面重點發力,以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現。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8a65385211ce836efbefc661841f5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