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區消費者煩惱圖鑑

2019-07-09     商業地產觀察

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天津自建衛起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水旱碼頭,三教九流,都能在這裡和諧共處。

每個生活在天津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煩惱。

和平區 只恨自己太洋氣

和平人的煩惱:太洋氣。

和平區的洋氣古已有之,小洋樓、五大道,這些各國風格建築早已成為天津旅遊的打卡地,「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名號不是蓋的,來天津旅遊不跟小洋樓合個影似乎總說不過去。

老天津衛間隱約存在一條鄙視鏈,鏈條的頂端就是和平。「我們家住和平區哪哪哪……」、「我戶口和平的」,說這話的主兒總是帶著一股子傲氣。時過境遷,即便舊樓拆遷早已搬離了和平區,提起身份證號開頭6位數「120101」依舊是由衷的自豪。

和平人的驕傲自有和平人的底氣。和平家家戶戶都是學區房,老和平人下樓走大約一條街就是天津市數一數二的小學,再走倆路口,就是和平路濱江道,從最古老的勸業場到最時髦的樂賓百貨,都在人家門口。

和平人的煩惱大概還在於家門口商場太多,奢侈品雲集,讓人應接不暇。凡外來商業品牌無不以和平為最優先選址地點,畢竟在和平落地就意味著一舉占領了天津商業地產的無上制高點:伊勢丹、恆隆廣場先後在濱江道南北兩端開業,持續為和平路-濱江道商圈加碼,而以海信為代表的奢侈品賣場則選址在於濱江道相臨的小白樓商圈,最終確立了現如今和平的商業格局。

河東區 工人階級也煩惱

三十年前,河東大概就是「工廠+工人新村」的代名詞。如果河東人有煩惱,一定是苦於怎麼撕掉舊標籤。

舊天津以紡織工業文明,海河沿線一個接一個的紡織廠一度成為天津經濟發展的支柱,大國企,有派,筆者父母年輕時以當一名紡織工人為榮。唐家口工人新村、中山門工人新村等一個個大規模居民區成為工人階層的聚居地,他們的生活水平也隨著紡織業的沒落而走低。

如今的天津市區早已寸土寸金,知名開發商蜂擁而至,海河沿線河東段尤其明顯:金茂、萬達、招商、恆大相繼進駐印證了天津海河沿線地段的價值。

河東早年間的繁華興起於大直沽,早在元代,今河東區大直沽一帶就已經開始形成早期商圈的雛形。以海運為主的年代,大直沽是直沽海漕的中心,直到明政府用運河漕運取代海運,漕運中心移至三岔口,大直沽才失去了發展優勢。

近十年間,津濱大道成為河東再次繁榮的區域:萬達、愛琴海相繼開業,是市區範圍內較早形成的區域級商圈,萬達院線更是能吸引到其他區域的客群前來,前不久愛琴海還推出了「老門口兒」夜市,不但形式新穎,還在商圈的運營時間上擴展了廣度。

河西區 打破買醬油都得開車的無奈

老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用來形容世事盛衰興替,變化無常。往後看三十年,我還是看好河西。

河西是近年市區新房供應量最高的區域,八大里和梅江版塊也成為天津新興的富人區。八大里規劃了百萬平城市商業,有人將這裡看做下一個崛起的城市中心;梅江則以梅江公園、梅江大湖等生態資源,主打宜居豪宅,成功吸引天津高端人群置業。

河西的發展首先離不開市政府的加持,天津市政府搬至河西極大的提升了區域關注度。作為坐落在「市政府門口」的商業項目銀河國際易手華潤萬象城,更是令人矚目。但是,華潤萬象城遲遲沒有動靜,梅江更是被人詬病「買瓶醬油都要開車去」。配套落地,是河西人最大的煩惱。

位於大梅江版塊西北部的新業廣場和永旺梅江店的開業,一定程度上承載了整個梅江的消費需求,輔以版塊內部江灣廣場、田園商業廣場等社區小商圈的點狀輻射,富人區的購物窘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南開區 土著只能逃離

南開大學是南開人的精神支柱,南開大學於南開人的自豪感甚至勝過老城廂。

老城廂是天津的發祥地,天津市區內只有老城廂的路正南正北,如北京城一般規矩。這裡秉具自然人文景觀和商業人脈,自古以來就是商鋪林立,碼頭檣帆雲集,商船川流不息。自古以來老城廂就是商賈雲集之地,古時達官顯貴商賈巨富便居於此,今時今日這裡仍舊吸引著天津高收入、高學歷、高品位的成功人士。

都說南開人民素質高,八成是得益於天津最著名的兩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由於習慣於生活在大學周邊,也是出於眷戀大學的時光,這兩所大學的學子畢業後仍舊喜歡居住在南開。

南開的商業地產,北有大悅城、天佑城,南有魯能城的多重加持。土地市場方面,南開是天津「地王帶」之所在,房價更是居高不下。近年來,隨著西青中北鎮、南站等新興住宅版塊的崛起,大量居民外溢,很多老南開人都苦於「怎樣留在南開」。

河北區 我不是黃蓉

河北區人民的煩惱在於,他們經常要跟別人解釋,我是天津市河北區,不是河北省。

河北區人民的煩惱大概還在於,過多的鐵路線將地塊切得稀碎,立交橋和地道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不便,也嚴重阻礙了河北區的商業發展。在河北區人眼中,新開河以北地區是另一個「河北」。

河北區人民心中的繁華街區始終在中山路,由於沒有新房供應,地段稀缺性日益凸顯。北寧灣萬福生活廣場的開業,大大優化了新開河以北的購物環境,緊鄰地鐵3號線鐵東路站更是北寧灣的交通加持。

紅橋區 即將消失的天津

雖然老城廂位於南開,但恐怕紅橋才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天津。當下紅橋人的煩惱,大概是再難找回老天津衛的樣子了。

紅橋濃厚的娛樂氛圍孕育了大量茶館,郭德綱便是自小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下,從而成長為一代相聲大師。隨著西於莊拆遷,天津最後一片棚戶區即將消失。天津早已不是天津,恐怕再也無法存在能誕生下一個郭德綱的藝術土壤。

天津變得更加開放包容,茶館文化、茶館經濟恐怕再難盛行,取而代之的,水游城和陸家嘴中心商場成了紅橋人購物的不二之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8CRwWwBJleJMoPMRi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