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中式,大家想到的都是傳統的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疊山理水……
中式產品這麼多,但大家變來變去,多是一些符號和元素上的變化。骨子裡的中式,還是傳統中式的構架,並沒有完全打開和突破。
當很多人還在模仿「復興經典園林」的融創桃花源時,他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桃花源系產品實景圖/山水樾瀾庭示範區實景圖
今年,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中式產品,他們做到了真正的創新。
山水樾瀾庭中央庭院實景圖
它,完全通透;
山水樾瀾庭中央庭院實景圖
它,線條簡潔;
山水拾間實景圖
它,擯棄繁飾;
山水拾間實景圖
但置身其中,又能感受中式情境。
山水拾間實景圖
這就是融創的「山水系」,剛剛斬獲兩個國際設計獎。
山水樾瀾庭項目獲得了2019倫敦設計大獎銀獎(Silver in 2019 London Design Awards);山水拾間也獲得了美國建築大師獎榮譽提名。
山水樾瀾庭項目獲獎信息截圖
今年剛推出就獲獎,說明設計可圈可點。
哪怕沒有傳統的中式元素,不刻意使用青瓦白牆、飛檐翹角,一樣能營造出中式意境。
採用現代感的大玻璃,把視線穿透性做足、將遠處山景、近處庭院引入。
山水拾間實景圖
新材料新工藝下的屋頂,保留了傳統中式建築的意韻,但更加輕盈和簡約。雖是金屬屋面,頗有古建神韻,讓人聯想起宋徽宗的瑞鶴圖。
山水樾瀾庭屋頂實景
宋徽宗的瑞鶴圖
打破傳統中式的沉重感,色調更乾淨、明亮、愉悅。
山水拾間實景圖
景觀審美追求意境效果,不執著繁複裝飾,你看不到太湖石、花街鋪地。
山水拾間實景圖
將「山水系」作為融創最具創新精神的產品來打造,是上海區域項目研發團隊給自己提出的挑戰。
他們將經驗總結成了 「三歸九法」,用於指導產品設計,實現 「底層模塊標準化,外在感官個性化」的目標。
底層邏輯:「三歸」是指回歸自然、回歸極簡、回歸生活。這是不同設計團隊合作時會先統一的底層邏輯。只有達成共識,設計才能真正開始。
設計手法:「九法」在山水樾瀾庭和山水拾間各自都有不同,結合到具體項目會做調整。
山水拾間實景圖
山水樾瀾庭面臨蘇州獅山,
它的「九法」指的是
隱、引、映 | 光、影、風 | 凈、境、靜。
引,是將山水和景色引入,
境,是體會物境畫境心境。
而山水拾間位於上海崇明,
它的「九法」指的是
島、水、風 | 簡、靜、靈 | 光、露、度。
簡,是去繁從簡的雅致,
露,是俯仰天地的院落。
山水拾間實景圖
正是從最初策劃就注入的細微差別,造就了有趣——而這種差異性,正是產品思維中所強調的一點。
首先,融創上海區域希望將中式產品做到極致。像「桃花源」已經把傳統中式做到了很成熟的地步,但它一來選址條件比較嚴格,二來受眾有一定限制,所以能不能在此基礎上,尋求到新的突破?
他們就思考是否能研發一種屬於這個時代的產品,用新的材料、新的語言,去喚起傳統文化。它能夠在鋼筋混凝土森林裡,給現代人創造一種寧靜,帶來一方山水。
這就是「山水系」產品的初心。
山水拾間細節實景圖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再到明清,文人騷客將山水寄托在詩詞、繪畫、造園中,因此,山水精神可以說是中國人的一種信仰——周遭有沒有山水並不重要,只要心中留有山水。
中國繪畫中的「山水」
我們去看融創對於產品的研發和創新,能發現他們不只停留在中式的表皮。
他們為山水客定製山水產品,是以相對極致和極簡的方式,通過建築的語言,創造「大家心中的山水」,具有普世價值。
他們在2016年就成立了中式研發基地,將產品創新、客群需求的疊代整合到一起;也能根據不同城市的個性,打造生長於這座城市、無法複製的產品。
融創做中式產品,並不是單一產品的生產能力,而是在有體系能力和團隊資源整合力的情況下,做出戰略性變革,以平台化運作,推動整個中式文化的復甦和創新。
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這樣一個具備完整性創新能力,平台化運營能力的開發商,才能夠贏得客戶,贏得下半場。
山水拾間示範區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