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揭秘聽證會後爆火的周受資,40歲躋身上流的精英上升史

2023-04-03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名利場||揭秘聽證會後爆火的周受資,40歲躋身上流的精英上升史

這幾天的大新聞當屬TikTok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都過去一周了,各方仍在熱烈討論,而其中最出圈的莫過於CEO周受資(Shou Zi Chew),幾乎從一個素人變成坐擁TikTok百萬粉絲、迷妹無數的網際網路大紅人

美國時間上上周四,他在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出席作證,回答了有關TikTok安全和隱私風險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聽證會上的他,一身淺海軍藍的西裝,內搭白襯衫,繫著藍領帶,正襟危坐,時不時報以禮貌微笑,左手無名指戴著象徵著已婚的戒指。

說到TikTok,即「海外版」抖音,是迄今為止中國科技公司海外化最成功的案例。

其母公司位元組跳動(ByteDance)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抖音,但直到兩年後才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海外版的TikTok。創始人張一鳴曾表示,「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只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如果我們不在全球範圍內擴張,勢必會輸給盯著這剩下五分之四的同行們,所以,走向世界是必須的。」

張一鳴和蘋果CEO Tim Cook(圖右),2018年10月在北京的合照。

要說TikTok徹底迎來火爆,應該是2020年的事情了,很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歸功於疫情期間的「居家」,現實生活里社交距離的控制讓更多人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尋找娛樂方式。

2020年4月的一篇報道,TikTok在全球範圍內的下載量已經超過20億次。

2021年,TikTok甚至超越谷歌,被認為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網站;同時超過Facebook,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平台。

而禁止TikTok,也是早在2020年8月就有了的議題。

彼時的美國總統川普首次發布了針對TikTok的禁令,隨即大量用戶上街反對,該禁令在生效前夕被聯邦法官否決,後在拜登政府上台後撤銷;本以為危機解除,但2023年3月,美國政府對TikTok的態度再次發生改變,白宮要求TikTok出售中資股份,美國國會議員則提議新法案「RESTRICT Act」,旨在賦予政府更大的權力來禁止TikTok。

這便是這場聽證會的前因。

據報道稱,2021年5月才被任命為TikTok CEO的周受資,最近都在華盛頓斡旋,與議員、智庫領導人和記者碰面,希望能幫助公司解決目前的困境。

而就在聽證會的前兩天,他在TikTok官方帳戶上更新了視頻,跟大家分享好消息,即美國TikTok的註冊用戶已經高達1.5億人(差不多是美國總人口的一半),其中包括了500萬的美國企業通過該平台來擴展生意渠道。他還感謝了7000名在美國的TikTok員工,表示是大家一起努力才創造了這個成績。最後,預告了即將到來的國會聽證會。

擺出幾個顯而易見的數據,將TikTok跟美國大眾牢牢聯繫在一起,屬實高招。該視頻有高達430萬的點贊,聽證會之後評論數仍在源源不斷地增加,大部分都是用戶在表達支持他、支持TikTok的聲音。

美國時間3月23日聽證會當天,現場媒體的陣仗實在是大到驚人。

從入場到就座,媒體記者們的長槍短炮都對準了周受資。

正式開始後,先是5分鐘的自我闡述:

儘管他率先表明並且再三強調自己是新加坡人的身份和立場,但政客們還是強行把他跟我們國內聯繫掛鉤在一起。議會兩黨難得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將咄咄逼人和居高臨下展現得是淋漓盡致。

老實講,過去出現在國會聽證會上的美國企業家不在少數,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幾位,個個都是座上賓。

1998年的比爾蓋茨,應對美國政府關於微軟反壟斷的訴訟。

之前寫比爾蓋茨的時候聊過此事(點這裡 ),當時已經是世界首富的他在去國會的時候直接被人當街砸pie,相當受挫。

2018年,馬克·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回應有關處理用戶數據、隱私和內容審核等問題,事後被形容像是AI機器人。

同一年,谷歌CEO Sundar Pichai在聽證會上回答了同樣關於隱私、數據收集等問題。

還是2018年,推特的前CEO Jack Dorsey在國會聽證會期間連發了16條推特,闡明聽證會主題,即關於公司對錯誤信息和仇恨言論的處理。

2020年,因為疫情關係改成了線上聽證會,當時還是亞馬遜CEO的貝佐斯出席,回應了有關商業行為構不構成反競爭壟斷的問題。

但要說外資企業的CEO在美國國會作證,實屬罕見,上一回都得是2010年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在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面前解釋關於數百輛汽車召回的安全問題了。

當時的文章標題是,「美國國會定期召集美國執行長進行公開審訊,這周來了個罕見的外國公司頭頭」,可見,國會真是過了這麼多年都沒變。

整場聽證會長達5個多小時,伴隨著直播,很快便在網際網路上全方位發酵。

媒體,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周受資的表現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準備不夠充分,應答不夠流利,有人覺得他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重點,也有人心疼他氣勢太弱,全程被打壓。

《紐約雜誌》用「TikTok CEO在國會面前度過了糟糕的一天」為標題報道此事。

甚至還有直接形容聽證會是「災難」的。

《紐約時報》的大標題,「立法者們似乎不相信TikTok CEO的證詞」。

不過相比媒體的苛刻,網友們對他的讚許和追捧,簡直超乎想像,前所未有。

一般來講,這種時長的聽證會,年輕一代誰會願意從頭聽到尾呢,但許多TikTok用戶們不僅去聽了,還把能做成視頻的素材重新剪輯,透過網際網路二次傳播,而能令他們這麼做的,當然不只是對聽證會本身內容的興趣,更是因為CEO周受資本人。

油管上有一個華盛頓郵報的長達7個小時的直播版本,到目前為止有51萬的瀏覽量,另一個C-SPAN的精簡時長版本(5個半小時),也有45萬的瀏覽量。

兩個版本底下都留了超過4000條評論,其中的最熱評論,一個是說「讓我驚訝的是這個男人多麼有耐心」,一個是說「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國會不讓他回答問題?!我的頭好痛!」

同時,還有人指出,國會對待周受資跟扎克伯格的方式截然不同,簡直讓人憤怒。明明網際網路平台面對有關隱私和安全問題的質疑都是相似的,但提問者們公然不尊重人的方式,實在叫人沮喪。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聽證會期間令人印象深刻的幾個點吧。

一個是,竟然有人問出TikTok會不會連接家用Wi-Fi這種匪夷所思的問題:

一個是瘋狂單方面輸出了5分鐘,超級目中無人的提問者,而當周受資想回應時,被告知「不能(沒時間了),我們要進行下一位了。」

因為每個提問、回答的時間區間就是5分鐘,政客一方用完了,他就沒得說了。但他也算淡定,這反倒加倍襯出了對方的無禮。後面搖頭的這位是TikTok的副總裁、美國說客,Michael Beckerman。

周受資的一些回答被國內網友們誇讚機智:

比如被問到為什麼未成年人能在平台上接觸到毒品、槍枝等內容時,他的回答是,「在我的祖國新加坡就沒有毒品等內容,因為新加坡有著極其嚴格的打擊毒品的法律。」潛台詞,政客們把平台的內容全部歸因於平台,而不考慮到自己國家的政策因素。

還有被問到「你的孩子使用TikTok麼?」他回答,因為孩子們住在新加坡,那裡的法律規定不讓13歲以下的兒童使用類似軟體(他的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8歲), 所以孩子們不用,但如果在美國,會讓他們用(青少年模式)的。他也強調,TikTok會努力開發適合不同年齡的功能,來過濾掉有害內容。

其實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被美國國會問詢時都有像是涉及隱私、數據安全等複雜問題,這絕非是TikTok一家要面對的,但就因為其母公司位元組跳動(ByteDance)是我國的,這幫政客們便「無中生有」扯出來一堆壓根沒有證據的猜測。

媒體也認為,「立法者們要比之前(問詢其他社交平台領袖們時)更加激進」。

那些政客的傲慢、自大,反倒襯得他們對面這個長了一張標準東亞臉的男人楚楚可憐,他的冷靜、他的耐心、他的謙和,都給這場聽證會增加了政治商業以外的其他色彩;他的長相、他的專業、他的地位,都被看作是其魅力的極大加成。

聽證會後,周受資在TikTok官方帳號發布了視頻,重申強調了幾個關鍵點,包括:TikTok將把安全,特別是青少年的安全,擺在首要位置;保護用戶信息,美國的信息會被屬於美國的公司存儲在美國的土地上,由美國人監管;自由表達,不會被任何政府控制(當然也包括美國政府本身);公開透明,由第三方監督。

最後,他強調,「保護超過1.5億熱愛和使用我們平台的美國用戶,是我們的責任」,此話一出,用戶歸屬感油然而生,激起掌聲一片。該視頻點贊數高達500萬,評論區充斥著讚美和支持。

TikTok日後的形勢到底會怎麼走,誰也不知道,只知道這一刻,周受資成了整個網際網路上影響力堪比大明星的人物。

網友們喊他,「TikTok爸爸」,他是新的「zaddy」(即迷人、自信、時尚的有吸引力的男人)。

大批網友還跑去他的個人TikTok帳戶表白。儘管他的更新不算多,但也足夠符合平台調性。

使用濾鏡搞怪的。

分享辦公室樂趣的。

還有跟不同人碰面的。

聽證會之前,他的TikTok停更在了2月13日的超級碗中場,蕾哈娜演出順便宣布懷了二胎,距離她一胎兒子的出生才9個月,我們之前寫過點這裡

北京時間3月30日晚,周受資的TikTok粉絲數直接過了百萬(從聽證會前的大概1.8萬)

他很快發了條新視頻,感謝所有的熱情和關注。

然後,熱評里就有人問他,你看到大家為你做的視頻了麼?你看到那些對你如饑似渴的評論了麼?

指的正是以下這些:

最出圈的這條有130萬的點贊。這個視頻配的背景音樂是Kim Petras的歌「They Wanna Fuck」,寫的文字翻譯過來是「難怪他的姓氏是Chew」(潛台詞,他很可口)。

這條用模版剪的視頻也快破百萬了。

這條數據也不差,帶的關鍵詞都是「他很努力」,「去你*的國會」。

也有網友舉杯表白的(圖左);還有站出來告訴大家,「如果你想知道女性覺得有吸引力的是哪種,沒錯,就是圖上這種」(圖右)。

有跟他碰到面的博主們紛紛放出視頻。

不管是其他人的評論區還是他自己的(圖右),一片贊聲,誇他「humble(謙遜)」,瘋狂比心。還有人說,「比扎克伯格好」,「這是扎克伯格永遠享受不到的待遇」。

這後續反應,多少也令媒體出乎意料,開始下場討論,為什麼一場聽證會後,周受資變成了社交網絡紅人:

大概原因是,他紮根的平台TikTok本身就聚齊了大批年輕人和充滿創意的群體,為網際網路創造內容是他們最擅長的事;加之,TikTok這樣龐大的體量可能存在變故,引發全世界範圍內(至少中美兩國)都極度關注,自然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素材;而那些被創造的各種作品,再通過算法,傳播給不同角落裡的人。

當然,大批粉絲的迷戀和崇拜,並不僅僅因為他是TikTok的CEO,更是因為他年輕、自律,40歲就躋身上流的奮鬥史,每一步成長經歷都讓人感慨。

周受資(Shou Zi Chew),1983年出生在新加坡,會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普通話。

他在TikTok分享過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照片。

中學時期,他讀的是當地著名的華僑中學(簡稱「華中」):

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提議設立的「南洋華僑中學」,後跟「華中初級學院」合併為現在的新加坡華僑中學(Hwa Chong Institution)。圖為華僑中學鐘樓(新加坡國家重點文物)。

中學畢業後,周受資先是去服了2.5年的國民兵役,也是履行新加坡公民的國民義務。

當兵時期的他,整個人都曬得黝黑。

服完兵役後,2003年,他來到英國讀書,在倫敦大學學院(UCL)取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並在畢業後,留在倫敦本地的高盛擔任投資銀行分析師。

關於這段成長經歷,他在去年對UCL畢業生的講話里詳細聊過:

視頻背景是家中豪宅的一隅。

他說,來UCL上學,住在倫敦,給了他擁有豐富國際視野的機會,也讓他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但在高盛工作兩年之後,他還是選擇了去哈佛讀MBA。

雖然也對這個決定抱持過懷疑,因為不確定到底能推進事業進步,還是會拖緩事業進程,但他很高興他去了,因為在那裡,他遇到了太太,Vivian Kao。 說完,溫柔一笑,真的是磕到了!(太太的部分會放在下一部分詳細說)

聊到這,肯定有人會好奇周受資的家庭背景,想知道後續那些青雲直上的經歷到底是源自個人奮鬥,還是家世幫襯。

他的維基百科介紹里寫道,「His father worked in construction while his mother was a bookkeeper(父親在建築行業工作,母親負責記帳)」,結果國內媒體傳來傳去,竟變成了「他爸是建築工人」……

為此專門努力去研究下了他的背景。

不得不說,他和太太都對隱私保護得相當到位,現留存的社交平台幾乎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微博清空了。

推特帳號也只有一條,就是讓大家去TikTok關注他。

不過,找到了他的臉書帳號:

有臉書認證的標識(藍勾勾),足以證明是本人。

雖說內容也全部清空了吧,但留存的唯一一條,就是那張封面照片,點開會發現是在海島度假時所拍:

上傳時間是2015年5月4日。

一定會有朋友好奇這是在哪裡?已經幫大家找到了,方便get同款,馬爾地夫的瑞提拉唯一島(One & Only Reethi Rah),帶泳池的水屋:

放上對比圖。

5月的房費是3600+美金/晚(還沒包括稅費)。

說回這張照片的玄機,在點贊部分能看到一個跟Shou Zi Chew相似的名字,Kian Zi Chew。

翻看這位的臉書,會發現他跟周受資是好友關係:

並且,他的好友列表里還有其他叫做「什麼Zi Chew」的兩位,不過鑒於沒有明確證據證實其他人的關係,我們暫時就不展開。

不止如此,他的好友列表里還有周受資的太太,Vivian Kao。

雖然這個Vivian Kao的臉書帳戶也是處於基本清空狀態,但從她保留的「喜歡」頁面,還能看到幾個殘存的痕跡,像是Chope、Welend,都是她曾效力過的公司,跟她的職業履歷吻合,足以證明是她本人的帳號。

其中, WeLend是Welab集團在香港開展純線上消費貸款業務的品牌。

由此推測,這位可以同時加周受資和他太太為臉書好友,自己的名字又叫做Kian Zi Chew(中文名周健資)的男士,很大機率是周受資的兄弟。

兩人長得也很像。

根據他的個人領英資料顯示,他是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的本科,2015年開始回到家族企業Richport Technology擔任CEO。

而這家名為Richport Technology(中文名:粒寶高科技)的公司,其主要業務是電鍍,即為半導體、醫療、製藥和航空航天行業的公司提供廣泛的電鍍服務。

在公司官網列出的發展時間表上能看到這是一家成立於1995年的傳統家族企業,現在已經交班給了第二代,即周健資手裡。

2017年,他接受媒體採訪,談及有關「新加坡中小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照片里在工廠視察的就是周健資(圖右)。

同樣的,2021年接受《聯合早報》的採訪時,他提到自己是「第二代掌舵人,獲得創辦公司的父母支持」:

鑒於媒體一直把這家公司定性為「中小企業」,再結合官網上對其業務的介紹(最近兩年才實現從新加坡開拓到馬來西亞檳城),猜想公司的規模並沒有特別大。

所以,假如上述推論準確的話,周受資的父母是自己創業開公司的,他的成長起點絕對算是中產之上,而在其成長過程中,還是個人實力發揮到了更大的作用。

說回周受資的職業發展,真的是每一步都精準地踩在了風口。

2009年,在哈佛就讀的他去了當時還是初創企業的Facebook實習。

同一時間, 俄裔以色列企業家Yuri Milner創立的投資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DST)花了2億美金購買了Facebook1.96%的股份。

而這家實力雄厚的投資公司,正是周受資從哈佛商學院 MBA畢業後去到的地方。

當時的他駐紮香港,擔任 DST的合伙人,負責開拓亞洲業務。 他在對UCL畢業生的講話里提到,當時的自己其實壓根沒有任何投資經歷,但重要的是不斷地學習,跳出舒適區。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他主導了 DST對阿里巴巴、京東、滴滴打車等公司的投資。

還有後來他的兩個東家,小米和位元組跳動。

這位低調的光頭大哥(圖左)就是Yuri Milner,他被認為贏得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

雖然外界認為DST對小米的投資來自於創始人Yuri Milner跟雷軍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周受資在幕後的推手作用,至關重要。雷軍曾在一份聲明里提到,「他(周受資)是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具有獨特的洞察力和財務技巧,很早就認識到了小米的價值。」

2013年5月,周受資代表DST投資了張一鳴的今日頭條。

澎湃新聞的一篇報道里,曾這麼形容周受資的雷厲風行,他在DST工作時,平均一周見30家公司,「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2015年,小米官方興奮地宣布,周受資加入小米,擔任財務長(CFO)。

之後的他簡直就成了小米的顏值代表,人稱「小米第二帥」,因為第一帥的位置要留給雷軍。

從入職到離開的六年里,周受資見證了小米的騰飛,在海外的「開疆拓土」,也幫小米成功實現了上市。

2018年6月,上市前夕,小米的美國路演小分隊(從左到右):孫謙(小米財務副總監)、王川(聯合創始人)、雷軍、周受資、謝子陽(現在小米印度公司的總經理)。

2018年7月,小米上市,成為了首家同股不同權的港股上市公司,也是當時港股市場規模最大的IPO。

敲鐘這天,周受資接受媒體採訪。外界評價他,用其獨特的投資見解和財務技能幫助公司走向上市。

因為這過程中的巨大貢獻,周受資榮升成為小米的高級副總裁、國際部總裁,要知道,這時候的他不過才35歲,實在是年輕有為。

他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侃侃而談。

整個2019年,小米會定期在社交平台更新公司財報,向用戶們彙報進展。而負責發布財報的自然是作為CFO的「第二帥」,周受資。他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紹,「大家內部都叫我Shou」:

而且,他不止中文說得流利,唱中文歌也很好聽,網際網路上瘋傳著他在一幫人聚會時演唱的周杰倫的《夜曲》:

時間來到2021年3月,小米官方宣布周受資因個人原因辭去集團執行董事的職位並向公司請辭,感謝他六年來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貢獻,送上誠摯祝福。雷軍也特意發了條微博,放上兩人的合照,寫下了不舍:

接著便傳出消息,周受資之所以離開小米,是跳槽去了位元組跳動(ByteDance),擔任CFO,且將從北京搬回新加坡。

在他們舉家搬回新加坡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置業:

2021年8月的《南華早報》的報道稱,周受資看上了位於第十區Queen Astrid Park的價值6400萬美金(8600萬新幣)的GCB(翻譯成「優質洋房」,被認為是新加坡房產市場裡最獨特的一類,豪宅中的絕對佼佼者),該處 GCB占地31,800 平方英尺(2954平方米)。

當時的報道稱,他準備要拆除移平,重新設計開發。

回到位元組跳動這邊,很多人認為周受資被聘任為CFO,是奔著幫位元組上市去的。但豈料,計劃改不上變化。

先說下彼時位元組跳動和TikTok的管理層。

2020年5月,前迪士尼高管Kevin A. Mayer宣布成為位元組跳動和TikTok的CEO,結果,正逢川普發布禁令,他只待了3個月就宣布徹底離開。

之後,過去負責北美、澳新業務的GM(總經理)Vanessa Pappas,便變成了TikTok世界範圍內的臨時負責人。

直到2021年4月30日,公司正式任命周受資為TikTok CEO(執行長),Vanessa Pappas則為 COO(營運長):

還沒過一個月,創始人張一鳴又突然卸任了位元組跳動的CEO,改由聯合創始人梁汝波接任。

公司人事結構的波動,叫人霧裡看花。

同年11月,公司發內部信,宣布周受資不再兼任位元組跳動CFO,公司財務部改向梁汝波直接彙報。現在回過頭去看,大概是當時就已經考慮到了今日的種種風險,不至於在聽證會上還被問到是否在母公司任職等問題了。

投身全球最大的短視頻平台,絕對是周受資職業生涯的又一次飛升,不過,這一次面對美國政府的外部施壓,新官上任的他要穩定軍心,要帶好團隊,要蓬勃發展,實在不是什麼輕鬆事。

但相比那位三個月就拎包走人的標準美國白男,這位同時擁有東西方背景,不是中國人又會講中文的新加坡人,還有著絕佳的優秀履歷,絕對算是上乘人選了。

說完了周受資的精英奮鬥史,當然要說說對他助力甚多的婚姻。

他的太太Vivian Kao(高偉晏),有著跟他一樣有著優秀的履歷,實在是證明了「去到更高的地方,才能遇到與之相配的更好的人」的說法。

Vivian的爸媽都是中國台灣省人,她1982年出生在美國。

按周受資在國會聽證會上自我闡述時的說法,「我在美國遇到我的妻子,順便說一句,她出生在離這裡幾英里遠的維吉尼亞州。」

兩人的戀愛故事像極了小說里精英男女邂逅的橋段。

2008年,同時被哈佛商學院MBA錄取的他們通過電子郵件取得了聯繫。

在此之前,Vivian同樣是名校畢業,本科就讀於Wellesley College(也是希拉蕊·柯林頓、宋美齡的母校),學的是經濟學和中國研究,畢業後在紐約高盛工作了四年。

她的領英資料。

2008年,她和周受資開始了在哈佛商學院的求學之旅,第一年的夏天,兩人因為都在灣區實習的關係,有了近距離接觸了解彼此的機會。

當時的Vivian Kao就職於一家名叫Better Place的清潔能源初創公司,而周受資則在尚處初創階段的Facebook。

這段相識相愛的故事,他們在哈佛商學院的校友故事裡詳細分享了。

他們形容彼此心有靈犀,默契相通。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soulmate吧,有著絕對般配,勢均力敵的能力。

2010年,從哈佛畢業之後,如上文說的,周受資加入了DST,常駐香港;Vivian則去了總部位於新加坡,業務遍及亞洲的,在線餐廳預訂平台Chope擔任總經理。

2013年,她跳槽到了香港的 初創公司,Welab。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包括提供在線消費信貸平台和虛擬銀行等。

在Welab的早期團隊名單里,能看到她的舊照:

Welab的創始人正是下面這位,龍沛智。

而周受資的crunchbase資料顯示,他曾經做出的個人投資里,就包括2015年投了Welab的A輪。

Vivian在Welab呆了四年, 從General Manager(總經理)到首席增長官(CGO)。2016年,她離開時,公司已經達成了註冊用戶突破1000萬,還有B輪10億人民幣融資的成績。

順便一提,WeLab的現有數據,截至2020 年,擁有超過4000萬的客戶,促成超過 500 億港元的貸款。

Welab離職,最大的原因大概是老公周受資開始了他的小米之旅,要搬到北京常住。可見這段精英婚姻里, 太太也在跟隨著先生事業地的改變而遷移。

找到了高家親戚參加他倆婚禮的照片,時間是2013年6月14日,全網都不知他們倆結婚的準確時間,這張圖算是一個答案。

2017年6月,有報道宣布她加盟北京立德助學公益基金會成為創新總監。

當時的通稿是這麼寫的,高偉晏之所以離開商業領域、加入立德未來,源於對機構價值觀的認同,她說「我認為公益事業對社會的貢獻很大,能真正幫助到這些中國農村的孩子。」

再到2019年,她回到新加坡,成為了家族辦公室Tamarind Global的CEO, 負責管理多元化的資產組合。

關於家族辦公室Tamarind Global的介紹,簡介寫的是「為第四代新加坡家庭管理投資和慈善事業」。這並不代表網上流傳解讀的,「她是家族的第四代成員」。

2021年5月,新鴻基有限公司宣布任命她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官方披露的任命書里寫道,「作為非執行董事的董事酬金是每年29萬8300港幣,其他酬金參考職務和責任而定」。

2022年,她又加入了母校 Wellesley College的校董事會。

還跟周受資一起受邀參加Met Gala。能參加Met Gala,除了代表著一種身份地位,更是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象徵。

去年的主題是「在美國:時尚選集」。關於Met Gala 2022我們也寫過, 這裡可以回顧 。

周受資還特意在出發前拍了段TikTok視頻,說他這次終於學會了打領結:

終於說完了周受資和太太的故事。

因為一場聽證會, 周受資官仔骨骨地站在了我們面前,完全符合了我們對於謙謙君子的幻想,他的禮貌,他的無奈,他的自控,都讓網友們產生了一種心疼。這也是網際網路紅人的特徵,你猜不到他在哪一個時間點因為什麼而紅, 但確定的是他總歸是觸到了大眾心裡的某個點。

人們喜歡他,有人說是因為自律的身材最迷人,有人說是智慧的大腦很性感,又或許是因為他有一種符合東方審美的帥氣外型,還有得體的穿著。

加入TikTok,搬回新加坡後,周受資的整體穿搭都顯得年輕了,比起在小米時期動不動就要西裝革履,現在的他最常穿的是休閒打扮:

簡單內搭,配休閒西裝,下搭牛仔褲,和一雙運動鞋。

簡單白T,類似的休閒西裝、牛仔褲,一雙麥昆的小白鞋。在成功逗得主持人一笑後,他還俏皮地吐了吐舌頭。

偶爾還是有要正裝的場合,沒有浮誇的配飾,只有手腕上的普通蘋果手錶和無名指的素圈婚戒。

當然,除了外表之外,人們更多的是在了解他的教育背景、職業經歷後,油然而生了一種佩服,一種對優秀的人發自內心的崇拜,不只是他,還有他和太太般配的精英感,一切都恰如其分,一切都那麼合適。

通過梳理周受資的個人奮鬥史,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標準的華裔精英的上升通道:中產以上出身,自己奮鬥努力,讀名校,進入金融行業,從而有了與圈層大佬的接觸機會,再通過個人卓越的工作能力表現魅力,與創業大佬們建立牢不可破的互信互利關係。

走對了路的同時,他也來對了地方,過去的二十年是中國內地網際網路企業飛升的二十年,野蠻創業的中國網際網路大佬們在立定腳跟之後太需要懂經濟,懂金融、懂管理也懂世界的精英出現,來替他們打理公司開拓市場。

而周受資恰好擁有這些特質,他的東西方背景如此契合,他非常聰明地選擇來到這片火熱成長的土地,乘著最急速增長的風口,成功實現了階層躍升,進入了真正的頂豪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的身上總有著一個時代的特徵,而周受資恰好就是這個時代選中的人,這其中有際遇,也有運氣,但年紀輕輕的周受資在40歲之前就能躋身世界精英的原因,還有一個,是他在每一個節點上都能抓住機會,騰空而上,去到更高更大的舞台,這本身與他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分不開的。

比如說這次聽證會上的表現,讓他成功實現漲粉百萬,在輿論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充分說明了他的優勢。畢竟一個人可以演,但身處最激烈最緊張的場面,難免會露出本相,而周受資在面對排山倒海般的質疑和近乎公開審訊的指責時,他表現出的真誠,謙遜和修養,確實征服了網友。

什麼叫素質,這就叫素質,是一切性格的總和,是關鍵時刻顯露出來的人性,這也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路。這位靠一己之力走到現在的小伙子,讓人感慨才是真正的「人類高質量男性」啊。

推薦: 扯白||你可以為了「夢想」堅持多久?

上文: Miss.L&H出品||最容易藏肉、穿好看的條紋衫,出新色了!

推薦: 扯白||你可以為了「夢想」堅持多久?

上文: Miss.L&H出品||最容易藏肉、穿好看的條紋衫,出新色了!

作者:蘇一白

責任編輯:Miss H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