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生意模式下,經銷商如何對片區「小老闆」績效考核?

2023-07-24     新經銷

原標題:合夥生意模式下,經銷商如何對片區「小老闆」績效考核?

導語:摒棄以包代管思維,正確引導,合作共贏。

作者丨海游

最近給一家檳榔企業做渠道運營優化諮詢,對這個行業、品牌商、經銷商做了深度調研。

就檳榔行業而言,很多品牌商把片區承包給「小老闆」這種作業模式在市場「打江山」階段發揮到了極致,但是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小老闆」一旦做大了,就需要規範化運營,就要有流程制度支撐,就要有考核約束,否則競爭激烈的今天,如何上的位,明天就會如何被下位。

關於區域承包人員的考核要求,或許有人會問:經銷商將片區市場已經承包出去了,和「小老闆」之間便是合作關係,何來考核一說?或者說如果加以考核就意味著「小老闆」還在經銷商的管控體系之內,是不是只是換了一種名稱,實質並沒有改變?

這裡需要簡要地概括以下幾點:

1、經銷商將市場承包出去目的是激發「小老闆」的主觀能動性,讓市場增量更快更高,如果「小老闆」遲遲不能達到經銷商的預期,經銷商只能更換「小老闆」以達到市場的穩定增長。

例如:「小老闆」態度不端正,管理不到位,導致片區經營不善,甚至市場運營執行持續不穩定,導致績效差、資源浪費,經過再三溝通,仍不能改善,經銷商必然會討論這個合作的持續性;

2、單打獨鬥的行情早已是過去,群策群力才是發展的保障,經銷商需要「小老闆」落地執行,「小老闆」需要經銷商以及品牌商管理人員的指引和支持;

3、所謂考核不是扣除「小老闆」現有產品利潤或者費用,而是化管理為激勵,經銷商額外拿出一部分費用(可以是對賭形式,也可以是雙方成立考核基金),激勵和引導「小老闆」完成市場的指定動作。

4、考核的目的是要求「小老闆」真的要把管理做到位,日日進步,不追求短期殺雞取卵式的高額利益,做可持續發展的生意

區域承包具體需要考核哪些內容呢?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業績考核,不僅僅是銷量指標

業績指標不僅僅是銷量的指標,業績指標要包括業績達標所必須的所有過程因素。

1、有效網點達標率:有效網點一定是靶向的,一般包括網點的通路上屬性、進店SKU和進店數量、 陳列執行達標、進貨金額、當月有效拜訪頻次達標這五點。

有效網點指的是區域內測算出可以符合五點要求的所有網點數,也是基層作業的網點目標,有效網點達標率=靶向達標網點/目標網點總數,這是市場運營的基礎,也是業績之根本。

2、網點拜訪成功率:拜訪成功的定義是終端網點接貨,當然接貨的原則符合庫存法則(不一定是1.5倍,根據產品動銷自行設定)既不斷貨也不壓貨。

可以很好地監管網點的質量,基層作業人員會優勝劣汰地調整自己的網點,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加與產品匹配的售點上來,是提高人員產出的有效手段。

3、網點成交金額占比=網點總訂單金額/經銷商進貨總金額。這是經銷商良性倉儲的必要條件,保障市場貨齡新鮮,保障承包體系資金利用率最高,保障不出現由於臨期壓力產生的畸形操作。

這個比例考核的是安全範圍,可以根據淡旺季進行調整,承包團隊只要在安全比例範圍之內即為達標。注意數據要時時通報,防止為了數據達標而導致終端網點惡意壓貨。

4、銷量達成率:即經銷商打款發貨金額/當月業績指標金額。銷量是檢驗過程的重要手段。

值得提醒的是:銷量考核建議前三個月為啟動期,讓「小老闆」儘快熟悉產品、市場、以及競爭格局等等,只設置過程考核,不設置業績達成結果考核。第四個月起逐步導入銷量考核,六個月後,提高「小老闆」分潤,並逐步提高銷量達成考核指標。

任何考核都是以穩定為前提,切不可操之過急。

過程指標,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

過程指標包括兩部分:日常執行指標和過程執行目標,目的是規範「小老闆」市場作業結果。

1、日常執行指標(舉2個常見例子):

a、評分準確率:很多品牌商根據市場作業要求開發出作業標準積分體系,依靠終端系統對基層作業人員的市場動作進行分解,並給予相應的評分標準,目的是檢核市場動作到位的程度,評分準確率=管理層作業評分/片區「小老闆」的自評分。

此執行指標一方面是片區「小老闆」對市場情況的復盤了解,另一方面是管理層對終端網點質量的把控和監督。

b、新店檢核準確率:沒有網點就沒有銷量,前面說過新網點開發必須是靶向的,必須結合產品屬性鋪到與之匹配的目標網點上,所以新店檢核就非要重要。

新店檢核的準確率(新店資料入系統必檢核:渠道屬性/SKU正確/陳列標準得分/訂單金額)=管理層審核通過的網點數/「小老闆」的錄入網點數。

此執行指標可以確保產品在市場導入期順利發展,也為下一步費用的精準投入奠定了基礎。

2、過程執行目標(舉2個常見例子):

a、新增網點率:實際新增網點數-實際網點流失數量/新增網點目標數,此考核目的是時時跟進網點開發及覆蓋情況,網點是動態的,必然是有新增、有流失、有淘汰,所以網點開發是業務員的常態化工作,要確保其長期穩定的發展。

b、有效網點拜訪達標率:

拜訪不是走形式,要達成拜訪目的(例如:A類點要求陳列位置、排面占比、物料張貼、多點陳列、貨齡管理等指標必須達成幾項方可記作此次拜訪達標),簡單來講就是片區「小老闆」去拜訪網點,通過執行店內陳列和生動化達成拜訪目的網點數的占比;

其次是拜訪頻次也要達標,要根據產品淡旺季和產品屬性規劃網點拜訪頻率,以周或旬或月為單位達到拜訪次數的最低要求。

有效網點拜訪達標率=符合以上兩點要求的網點拜訪數/區域市場覆蓋網點總數。有效網點的成功拜訪率也是基層規範作業的重要指標,確保客情、市場生動化、庫存等良性發展。

管理崗績效:

針對片區承包人員的管理者

區域承包模式不是以包代管甚至是包而不管,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小老闆」數量越來越多,此時就需要招募一些中層人員來協助經銷商做好片區績效管理,也就是一個中層管理人員會管理幾個小老闆。

1、具體崗位職責大致可以分為八點:

人員作業討論,發現實操問題;

培訓支援,解決實操問題;

系統/操作資源,數字化工具的使用和數字化管理的落地;

每季/月政策機制,根據市場不同的競爭格局制定不同的營銷方案;

費用/活動申請,對接品牌商尋求資源支持;

後勤/訂單/發貨,保障後勤服務的順利;

津貼補助請/發放,品牌商支持的審核和發放;

管理/考核/核銷操作,不斷的優化合作團隊,提高市場運營能力。

2、考核事項:舉2個常見例子

a、費用申請與上傳下達的考核:

費用結算:經銷商、小老闆、網點三方結算後對接品牌商結算相關市場費用以及補助支持等;

費用返還:結合系統做好費用核銷資料;

費用分析:上月市場費用使用情況以及效果評估,下月市場費用的使用規劃;

費用申請:下月費用的申請。以上內容的精準性、合規性等等。

b、小老闆團隊業績和過程考核:

圍繞業績:

有效網點數:有效拜訪與上月環比分析;

網點開單數:開單網點數與上月環比分析;

網點分銷:網點訂單與上月環比分析;

業績達成:進貨金額銷售進度分析;

圍繞過程:

系統評分準確率:陳列標準的理解與執行差異分析;

新店審核準確率:新店審核標準的理解與執行差異分析;

新增網點進度:新增網點進度及激勵發放情況分析;

有效成交網點:成交數/率與上月環比分析。

寫在最後

還需要強調一遍,之前和很多經銷商以及經銷商負責人聊過區域承包的事情,失敗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我明明已經不賺錢了,幾乎將所有利潤全部交給了「小老闆」,他們還是不努力,市場還是沒有起色。

這是典型的以包代管思維,往往「小老闆」不是不想干、不想賺錢,只是沒有正確引導的方法致使其拚命付出卻長久得不到回報。

市場從不缺產品、頭部品牌商有很好品牌力的產品推廣失敗也屢見不鮮,缺的是如何運營產品的方法以及與之匹配確保方法落地的「小老闆」績效考核方案,這一點想不通而單純寄希望於「小老闆」,十有八九會失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6abff033959e3fba68c675eed7b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