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寶馬不純粹?買它的人一大堆!

2022-06-20     豪哥說車

從加長X1,到國產X3和X5,再到把3、5系越做越舒服。這幾年,寶馬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銷量跟坐火箭一樣蹭蹭往上飛。據統計,2021年寶馬全球銷量為221萬台,終於又一次反超奔馳重回BBA的榜首。

雖然寶馬這做法有點違背「祖訓」,棄操控而不顧的意思。但要知道3系、5系、X1、X3、X5這五大金剛合起來就賣了140多萬台,占到全部銷量的63%。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當然,這話放到寶馬身上是過了,但道理是一樣,商人嘛,肯定是逐利為主。所以能理解。

寶馬最早「離經叛道」是從X1開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第一代X1是基於E90 3系底盤打造,50:50的配重比,後輪驅動,並且在28i版本的發動機艙內還安了一台3.0直列六缸自吸(進口版),擁有258馬力,310牛米。

初代X1的外觀不像是傳統SUV,更像是一台跨界車。相對短小的車身,低矮的重心,再加上E90的護航,讓它不僅有著不錯的通過性,操控也是當時一眾緊湊級SUV中最為拔尖的存在。

但操控只有網友喜歡,花真金白銀的客戶不喜歡。他們覺得這車空間小,內飾差,配置低,價格貴。

所以到了2016年,寶馬X1徹底放棄了後驅平台,轉而使用成本更低的UKL前驅平台,搭載了1.5T三缸,或者2.0T四缸發動機,並且隨後又對它進行了加長(國產版),軸距增加至2780mm。

又是三缸,又是加長,不出意外,在網上F49 X1被鍵盤俠噴出了翔,什麼不純粹啦,沒有靈魂啦,類似言論開始刷屏。

我也試駕過這代的X1,操控確實大打折扣(以舒適為主了),三缸發動機也是抖的厲害。但後續大夥也懂,這代X1銷量出其的好,平均每月可以賣個七八千台。畢竟誰能拒絕一台空間大,價格低的藍天白雲呢。

時間來到現在,新一代X1也正式發布。

從官方照片來看,這代X1的外觀和內飾做了很多改動。相比現款,進氣格柵進一步擴大,前大燈組換成了3系同款的7字型,線條和曲面的處理更加大膽鋒利,配合上全新的包圍設計看起來挺運動,挺有力量感。

我最喜歡這車尾部設計,特別是尾燈那塊,一是很有質感,很有辨識度;二是與後外輪拱的線條做好了承接關係,拉伸了整體的視覺寬度,會顯得特別運動。

另外,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從X1、X3、X5,到5系、7系,寶馬的車尾部都做的還行,前臉相對就很拉胯了。

內飾布局還是以駕駛者為中心,雙聯屏和中央扶手處的分割設計是的一大亮點。此外,三幅式M運動方向盤也是新款造型,副駕駛的空調出風口還採用了貫穿式結構,確實在視覺上顯年輕了不少。

尺寸方面,新車的整體尺寸相比老款車型有所增加(進口版)。車身長度增加了43mm,達到4500mm,寬度增加了23mm,達到了1845mm,高度也增加了43mm,達到了1642mm,軸距與輪距也分別增加了22mm與31mm。

但現在國產長軸版車長是4565mm,軸距是2780mm。不知道未來的國產版本,是否會在此基礎上加長。如果繼續加長,那這空間太誇張了。

和全新一代X1來的還有純電版的iX1,它們都是基於新的FAAR平台打造,這個平台可以理解為此前UKL平台的電氣化升級版,兼容了燃油和純電。

動力方面,有燃油版,插電式混動版以及純電動版三種動力形式。其中,燃油版車型將搭載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41馬力,最大扭矩400牛·米,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有四驅。

純電動版iX1則是配備前後雙電機,最大功率313馬力,最大扭矩493牛·米,純電續航有410至435公里左右(具體視工況而定)。

和3系、7系一樣,寶馬現在是陸續在自家主力產品車型上提供純電車型的選項,主要目的我覺得還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客戶群體,以及滿足不同客戶的消費需求。畢竟以後的市場肯定是新能源車的天下了,寶馬要趕快的布局。

新一代的X1國產後,如果價格還能維持現狀,想來也是會大賣,畢竟從裡到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升級,就是不知道寶馬有沒有打算給X1來個M版本,讓它重回當年的操控巔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5ffd99be3deec7864669e9880c45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