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創房地產IPO僅2項目,76歲白髮何焯輝折騰圖啥?

2022-07-22     狐狸看樓

原標題:嘉創房地產IPO僅2項目,76歲白髮何焯輝折騰圖啥?

內房企赴港上市陷入「冰凍期」已近一年,自去年7月三巽集團登陸港股後,再未有中資房企上市成功。

原因不難理解,當下中國房地產行業處於調整節點,港交所對內房企的IPO審批趨向嚴格,然而嘉創房地產卻迎難而上,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這家分拆自港交所上市公司香港嘉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HK:01050),名不見經轉的迷你房企,僅有土儲20.38萬平米,其中含可售物業15.87萬平米及開發中物業4.5萬平米,且並無用於未來開發的土儲。對比易居發布的2021年末中國房地產企業百強看,還不足第一名碧桂園20993萬平米的1/1000和最末名君一控股454.6萬平米的5%。

特別是規模捉襟見肘的同時,其實控人港商何焯輝今年已76歲高齡,滿頭銀髮令人心酸。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過度集中的地域依賴、僅有2個項目、停滯不前的銷售規模等,對何焯輝及嘉利國際而言,想通過房地產公司再度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實在有些艱難。

【一】從香港到東莞的發展史

故事還要從嘉利國際,及其創始人何焯輝說起。

樓市資本論深入了解到,1946年,何焯輝出生於澳門一戶小作坊生產家庭,家境貧寒。按照中國傳統命理學來說,屬狗之人做事踏實努力,但有時過於固執、保守謹慎,這也在何焯輝的創業歷程中得以印證。

何焯輝12歲時,全家搬到了香港,而當時小學四年級的何焯輝也因此輟學,開始了工模學徒的生活。16歲那年,何焯輝靠著打工的積蓄開起自己的小廠,可惜以失敗告終。

之後又與他人合作辦廠生產收音機,依然因虧損走向倒閉,創業失敗的何焯輝還被別人說是「牛佬」,「 系食草慨,沒鬼用。」

不過,正所謂事業失意,情場得意,1968年,何焯輝與何寶珠結婚,其之後的事業發展,也開始有了何寶珠的強力支援。

左:何寶珠,右:何焯輝

上世紀80年代,錄像帶大行其道,何焯輝敏銳感知到了市場機遇,和夫人何寶珠在1980年創立嘉利國際,專注提供錄像帶的外殼生產,使這家只有數十名員工的香港小型企業站穩腳跟。

1985年,何焯輝設立了嘉利國際在東莞的第一個工廠——雁田嘉輝塑膠五金廠,憑著改革開放的機遇,和大陸的勞動力資源紅利,嘉利國際迅速發展壯大。1996年,嘉利國際在香港順利上市。

隨著公司發展壯大,何焯輝還先後獲得了加拿大管理學院榮譽院士、美國林肯大學榮譽管理博士,還被聘為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儘管何焯輝已是古稀之年,但依然活躍在公司經營中。不過隨著何焯輝年歲漸長,公司接班也逐步提上了日程。

【二】子女接班,轉型不順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何焯輝與何寶珠育有一子一女,此次嘉創房地產IPO二者都沒有持股。不過兒子何偉汗作為首選接班人,擔任嘉創房地產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整體企業策略及規劃、業務發展及企業關係職能。

今年32歲的何偉汗,畢業於英國約克大學,獲得經濟學理學榮譽學士學位,隨後又在英國阿斯頓大學,獲得投資分析理學碩士學位。

何偉汗

本科畢業後,22歲的何偉汗就進入嘉利國際,從總經理助理開啟接班之路。經過5年的歷練,2017年何偉汗成為集團財會部主管,2019年至今更是成為公司主席行政助理,一直以來嘉利國際的房地產發展項目也是由何偉汗負責。

何焯輝女兒何蔓嬈自小接觸美術,大學主修的也是設計專業,20歲開始她的設計職業之路,而她的工作則與嘉利國際的多元化發展深深交織在一起。

何蔓嬈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因內地工廠生意難做,2005年開始,嘉利國際陸續拓展多元化業務。2005年,嘉利國際旗下的匯聚國內婚紗影樓的婚慶主題景區——東莞龍鳳山莊開始對外營業,不過因位置偏僻,該景區遊覽人數一直不高。

2012年,在何蔓嬈的主導下,嘉利國際將滿屋世界卡通IP引入國內,打造出滿屋世界主題樂園,還打造出滿屋世界主題餐廳、酒店等。

東莞滿屋世界主題樂園

2019年、2020年,滿屋世界還在東莞先後開設了兩家,名叫樂滿紛的室內兒童樂園。但從大眾點評來看,這兩家店評分不高,都在3分左右,並且其中有多條差評顯示,兒童在其中玩樂時存在安全隱患,並且店家各種推脫拒絕處理。

可惜滿屋世界品牌發展一直不成熟,盈利能力較弱,2018年前該板塊作為消費者及服務業併入嘉利國際年報,可惜常年虧損。

以2018上半年為例,期間嘉利國際錄得總經營利潤1.02億港元,其中消費者及服務業業務虧損為1565.9萬港元,占比達到15%左右,拖累公司總體盈利水平。直到2018年1月,嘉利國際以5100萬港元代價剝離該板塊業務。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嘉利國際試圖多元化的原因不難理解,其作為電腦及伺服器外殼生產商,發展壯大主要依靠曾經的「世界工廠」東莞的勞動力優勢,但如今東莞地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影響到嘉利國際。

不管是從其剝離的消費者及服務業務,還是寄予上市厚望的房地產業務來看,嘉利國際的轉型之路並不好走。

【三】小到極致的規模成上市桎肘

根據招股書,嘉創房地產是一家精品住宅物業發展商,主要從事在大灣區內迅速發展的住宅市場開發及銷售住宅物業。

但作為剛從母公司剝離出的地產業務,規模正成為嘉創房地產IPO的一大絆腳石。

一方面,嘉利國際長期紮根東莞發展,使得嘉創房地產難以走出廣東。招股書顯示,目前嘉創房地產僅有兩個項目,一個是位於東莞的嘉輝豪庭,一個是位於惠州市的羅浮公館。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對廣東尤其是東莞市的深度依賴,使得房企受單一區域波動影響過大,為嘉創房地產的成長性埋下隱憂。

自去年以來東莞房地產市場持續遇冷,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東莞住宅成交下滑66%,處於近十年新低,惠州房地產關於開發商降價出貨、割肉回款的「內卷」消息也不絕於耳。這兩個地區樓盤開發量都不小,流動性較差,房企資金鍊普遍偏緊。

因此,深耕該區域的嘉創房地產,作為超迷你房企,難免令投資者擔心抵禦行業風險能力偏弱。

另一方面,不管是從銷售還是土儲看,嘉創地產的業績表現並無優勢。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儘管嘉創房地產的營收,從截至3月31日的2019年度的3.62億元,上升至2021年度的5.91億元,但令人擔心的是嘉創房地產除了有6.8億元應收帳款,目前還有高達9.4億元的存貨,或從側面證明其銷售不佳。

此外,目前嘉創房地產僅有20.38萬平米土儲,其中還包括15.87萬平的可出售面積,難以滿足長期開發,在投資者眼中不具備競爭優勢。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對於嘉創房地產來說,通過上市籌資來做這樣小的地產業務,實在是難以說服交易所審核高層。

而且,目前房地產企業不斷爆雷,交易所的監管與審核機制也愈加嚴苛。即便成功上市,面對避險情緒較重的投資者,也不一定能夠如預期般認購。

對於何焯輝和二代何偉汗來說,要想成功轉型,或還需將更多精力傾注在主業發展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55cf7706487abae39092f0bc6843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