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
不覺又是盛夏酷暑時節,對著滿是香樟樹枝葉飄蕭的窗外,覷著毒辣辣烈火一般的夏日,這時候,南窗下,再讀一回《紅樓夢》第五十回,那蘆雪庵飄搖的雪花,隔著二百餘年的漫漫時光,亦仿佛穿越山水迢迢,飄墜到我們的發上肩上腳踝邊,一霎時,便覺眼目清涼。
和飄飛的雪花一同來到的,有大觀園裡一眾妙齡女子們銀鈴般的笑聲。這其中,湘雲的笑聲,又格外引人注目。和銀鈴清泉般笑聲一同來到的,還有她們的錦心繡口,佳句迭出。
今人多不懂詩,如果不看注釋,有些詩句更是不知所云,而小說作者在第五十回里所寫大觀園眾人蘆雪庵即景聯句詩,於今人而言,更覺陌生了。
實際上,多人聯句作詩,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之時。相傳,漢武帝曾命人建造柏梁台,設宴於台上,讓眾臣作詩,能詩者方得上座。當時參加詩會的共有26人,做的是七言詩,每人一句。
自此之後,聯句詩在宮廷及文人間,相沿成習。漢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鮑照、謝眺等人都做過聯句詩。唐朝時詩人多,作聯句詩的也多。最著名的大概要屬顏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內,組織的一次月夜品茶聯詩會了。
一輪明月如水,數位茶友,在茶香氤氳中,在碗盞叮咚中,一句一句悠悠聯詩,那從詩人們口中吟出的絕妙佳句,和他們手中的香茶一樣,沁人心脾。
顏真卿組織的這一次品茶聯詩會,首聯「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聯句的規矩是,多人以排律形式作詩,第一人起頭一句,後一人聯二、三句,再一人聯四、五句,以此類推,最後由末一人用一句詩作結。聯句詩以第二人詩句中的最後一個字為韻腳。《紅樓夢》小說第五十回的聯句詩,便是以聯詩第二人李紈詩句尾字中的二蕭韻為韻腳,且講究平仄相對。
這樣的規則,在今人看來,真是難於上青天,這哪裡是聯詩,分明是要人命,更有何樂趣可言。這是因為今人多不懂詩,更不會作詩,古代文人,這類文字規則,是從小就訓練學習過無數遍的,所以,用起來熟極而流,自然毫不費力。一如今人打牌打麻將,有那麼多規矩要求,一個個不也是通宵作戰,樂在其中?
聯句是古代文人比賽作詩技巧的一種文字遊戲,樂趣很多,我們看《紅樓夢》第五十回的描寫便知。但是,這卻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創作,且多為應酬之作,亦少思想性、文學性可言。
有一個故事說,明朝著名的四大才子一日結伴同遊,至泰順之地,品茶聯句,寫的四句聯句詩如下:午後昏然人慾睡(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甜(祝枝山)。茶餘或可添詩興(文徵明),好向君前唱一篇(周文賓)。
我等雖不懂詩,但這等詩句說是出自四大才子之手,真是讓人很難相信。
回到《紅樓夢》小說,我們會發現這一回寫蘆雪庵即景聯句,作者的描寫是生動的,尤其是聯句過程中,史湘雲和林黛玉直接破了聯句的規矩,你一句我一句爭先恐後搶著作出來的生動活潑場景,更讓人印象深刻,不覺莞爾。
湘雲道:「我也不是做詩,竟是搶命呢。」
但是,透過作者生動傳神的描寫文字,我們再來看她們的即景聯句詩本身,會發現還是有諸多缺陷。首先,通篇聯句詩內容雜亂,形散神也散;其次,個別聯句內容重複;最後,通篇聯句詩,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出彩詩句,和後文第七十六回寫黛玉湘雲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詩一比較,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可就差遠了,雖然都是即景聯句。
作者為何要這樣安排,是筆力不逮,還是故意為之?答案當然是後者。因為作者在此回里重點不在於傳詩,而在於寫事寫人。
聯句詩特有的情境和多人參與的方式,註定了這種詩作內容免不了雜亂,因為眾口多辭;其次,聯句詩倉促的時間限制,急切之間免不了語意重複,所以,黛玉先說了一句「斜風仍故故」,後面忘記了,又來一句「無風仍脈脈」;最後,聯句詩本身的這諸多掣肘,都讓這種詩難出佳句。
不過,這諸多缺陷,很顯然是作者故意為之,以此生動再現盛行於清朝文人之間聯句之風的真實情狀。
據考證,與小說作者曹雪芹交往密切的敦誠的《四松堂集》里,就有不少聯句詩。由此可見,聯句之風,在曹雪芹生活的清朝文人間,一定風行日久。
然則,小說里這一回的這麼多聯句詩,是不是就只是文字遊戲,全無價值可言?
當然不是。
首先,作者借詩寫人。細細分析這些聯句詩,我們會發現,史湘雲所作的聯句詩,大多體現了其豪爽洒脫隨性的魏晉名士風,而做客賈府的李紋李綺邢岫煙等人,便只能規規矩矩說幾句寫景或頌聖之句。
湘雲:石樓閒睡鶴。李綺:年稔府粱饒。 葭動灰飛管。李紋:陽回斗轉杓。 寒山已失翠。岫煙:凍浦不聞潮。 易掛疏枝柳。李綺:憑詩祝舜堯。
其次,作者借聯句詩暗寫八十回後情節。聯句詩里黛玉的一句「寂寞對台榭」和湘雲的一句「清貧懷簞瓢」,和通篇聯句詩富貴逼人的氣象比,顯得突兀和不合時宜,有人認為是暗指黛玉夭亡後,寶玉對境悼顰兒,但只見「軒窗寂寞,屏帳翛然」,而後一句,也是暗寫寶玉後來過著「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窮苦生活。
最後,這一回寫蘆雪庵即景聯句,與第七十六回寫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遙遙相對,一喜一悲。
歡喜時,詩寫得或許不好,但快樂是真實的;悲傷時,詩寫得好,佳句攝人心魄,可是,寂寞悲苦也是真實的。
原來,她們都是荊棘鳥。
作者:午夢堂主,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