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一直在提醒自己一件事,千萬不要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炫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看得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於宙《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
每天做了很多事,又覺得沒做什麼事
你有沒有這種情況?每天忙忙碌碌,一天過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很忙,但是沒有結果。這說明你用勁兒的方向不對,職場中必須注意培養自己這幾個特質,則可事半功倍。
一、效率
一個下午,領導突然安排我寫一篇急稿,我用半天的時間都沒有「研究」出來,晚上又加了班,第二天才交了稿,領導說:「工作中,不管有什麼困難,先去做,在最短的時間完成,然後再精益求精。」
時間,不僅衡量我們生命的長度,還計算著我們浪費了多少
能做不能做,是你的態度問題,做好做不好是你的能力問題。既然公司聘用你,說明你還有價值,所以工作先要要速度提上來。當然,為了加快速度也不可以敷衍了事。事後,我發現:我不止碼字速度慢,就連調整格式這種基礎性工作都慢。想要提高效率,除了平時的積累之外,我還另外學習了工作中可能用到的Word、Excel相關排版、調整格式、設計封面等技巧。(經驗所得,《「社會人」職場必備秘籍——令人效率倍增的Excel技能》、《拒絕業餘:逆襲吧,Office菜鳥——Word/Excel/PPT這樣用才專業》針對經常寫文案,做表格的朋友比較實用)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真的。
二、勤奮
對於初入職場朋友來說,能力都差不多,距離是時間產生的。時間的作用除了工作,還有學習和總結。就拿我父親來說,中專畢業的他進入了我們地方的某公務員單位,當時想要升級不僅得看業務能力,而且和現在一樣得靠文憑說話,下班之後又去聽課,後來又考了個大專。就像成千上萬各種「專業型」小夥伴一樣,例如會計師、律師、醫師……上大學的時候以為有個好工作就夠了,有了工作才發現,想更上一層樓,只有工作之餘的學習,考試。即使無需考試的工作,工作做的漂亮又很勤奮的人結果往往都不會差。這個世界很公平,付出總有回報,只是時間周期不一樣而已,有的按天,有的按季,有的按年,甚至有的按數十年計。
路程不同,看到的風景也不同。
三、熱愛
想干好一件事,能動意識很重要。你主動想乾的,或者被迫在乾的,熱情不一樣,探究的動力,干好的心情,以及勤奮程度就不一樣。工作也一樣,你喜歡/擅長的工作,在乾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到樂趣,就算遇到困難,也會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的辦法。八小時之內干工作,八小時之外培養興趣。喜歡/擅長乾的事一點也不覺得累,越做越熟練,很好地完成工作,獲得領導的肯定,於公很有價值,於私自己能力得到提升。
「我現在就想擰開它!」
四、責任
工作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公司/團隊想要得到一個目標(結果),就要解決這過程中所有的難題,在此期間大家分工協作、不可推諉。責任心的底線是按時完成自己分內的任務。在入職初期,可能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一件事做不好,做不來,就直接離職。要知道這件事你現在做不好,以後也逃不掉。任何事情,是好是壞都會有一個結果,如果不會做,那就看看上面前兩條吧。
責任是永遠逃不掉的
五、思考
《生活大爆炸》里,佩妮想做演員,但她長相中等,演技一般,又沒足夠資源,根本養不活自己。期間她做過服務員、芝士工廠員工,她雖然樂觀活潑卻記性差,做事也不仔細,所以她再怎麼努力,這些工作她都做得不出色,拿著微薄的工資,追著遙不可及的演員夢。後來,朋友鼓勵她嘗試醫藥銷售,作為社交達人的她,開朗活潑、擅於交際,輕鬆地大獲成功。所以說不要盲目努力,職場上必須懂得思考。因為我們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在哪個領域可以成功。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抓不住重點,只是朝著績效達標的方努力,再加班加點、吃苦磨鍊都不勵志,只是在走彎路。
我們努力也僅是為自己找一個舒服的出口。
當我們接到一件工作的時候,如果是自己喜歡/擅長做的事,相比之下願意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更多。之後通過反覆做,不斷學習、總結和思考,不滿足現狀,一直追求更好,不僅工作精益求精,而且也探尋了人生的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