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柚子心心
找我侃侃:yechenxiwen
俗話說:「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爸」
這位繼母對余嫣然非常不喜歡,加上後來自己又生了嫡親的哥兒、姐兒,對嫣然就更是不理不睬。
繼母要防著前任的孩子來搶奪那些本該屬於自己兒女的資源、財富,對繼女時刻提防也屬於人之常情,人性本就禁不起考驗。
但余嫣然卻一輩子長在了富窩裡,這都是因為她是豪門嫡女的緣故。為何這樣說呢?
同是軟弱可欺的性格,余嫣然卻有嫡親的祖父母庇護。
她自小由祖父母疼愛著長大,自然也沒有怎麼吃繼母的苛待。
嫣然和明蘭是閨中密友,她從不以嫡庶論尊卑,可見是個心思善良的孩子。因為和明蘭同是沒了母親的人,加上兩個人都好女紅,所以顯得格外親近。
1
梁家娘子在金明池開辦了馬球會。
馬球起始於唐朝,後來在宋朝盛行。最開始是皇帝為了加強軍隊的軍事訓練的一項內容,後逐漸流行於上層富貴人家。
《資治通鑑》中記載:「上好擊球,由此,通俗相尚。」
於是馬球便在民間傳開了,甚至說皇帝還為百姓設立了專門打馬球的場所。
至於大家好奇的在宋朝女子也可以打馬球嗎?
其實女子打馬球在唐朝就已經開始,唐朝花蕊夫人曾寫到:「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宋朝的宋徽宗,不僅自己喜歡打馬球,還熱衷於組織馬球隊。他自己親自挑選和訓練隊員,而女子馬球隊的隊長,就是他的貴妃崔修儀。
也正因此,知否中才頻頻出現馬球、捶丸一類的體育活動。
馬球會上各家王公貴族、閨閣女兒熙熙攘攘,自然也是男女相看的好時機。
就是在這場馬球會上,嫣然開始走入顧庭燁的視野。
馬球會上的彩頭是一些首飾,其中的一件簪子是嫣然的生母的遺物。
按理說,亡母遺物,必定是好好收著的。可余嫣然愣是給弄丟了。這樣弄丟體己的事一定不會在明蘭的屋裡發生,由此可見,嫣然對家事的管理能力太差了。
嫣然的缺點太明顯,她從小受祖母教養,她的祖母因為嫁給老太師,一生受到了很好的保護,所以也有點不諳世事。
雖為嫡女,有著祖母、祖父的垂愛,可總是感慨,沒了媽,就是沒了爹。字裡行間有一種哀怨,
相比於曼娘的爭取,嫣然才是一個柔弱不能自理的人。
魏行首說了:「余大姑娘繡品一絕、脾氣又好,無論誰去求教,都肯細心傳授,即便是我們這樣的人,設局宴請,她也從未拒過。」正是因為這句話,顧庭燁打算求去嫣然。
顧庭燁求取余嫣然,看上去是因為聽說她脾氣好,既然能和魏行首這樣的人說話,那麼作為大娘子,自然能容忍曼娘這樣戲子出身的外室。實則是因為她是余家嫡出的大姑娘,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尊貴的身份。
顧庭燁年少輕狂,做出許多風流韻事,到了求親的年紀,一直沒有門當戶對的高門貴女想要嫁給他,即使他讓老侯爺去幫他說親,也無果。於是老侯爺便想著向下求,找了小門戶的人家。
結果顧庭燁不肯,去人家家裡大鬧,甚至不惜奚落對方,最終婚事做罷。
但他自己從小被侯府里嬌慣著長大,他也已經習慣了別人金尊玉貴的對他,骨子裡還是認為自己身份尊貴,看不上那些小門戶,受階級門第影響至深。
這也是為什麼脾氣秉性都不如姐姐的嫣紅要嫁過來,顧廷燁也願意以三倍的嫁妝促成婚事的緣由。
顧廷燁看重的是高門貴女的身份,嫣然的好性子只是附屬品。如果是貴女,性子好點能容忍曼娘最好,如果性子不好,曼娘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軟弱是別人的缺點,但卻可以是高門嫡女的優點。
有點像美麗而不自恃,有才而不傲慢一樣,但這優點僅僅是對於高門嫡女的余嫣然的。
2
倘若元若、長柏說了這樣的話,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從小生長環境過於順遂,並不曉得人世間的險惡。
而顧二從小在大宅門裡見慣了跟紅頂白、捧高踩低,他還能說出這樣單純的話來,
要麼是宅門裡的鬥爭沒傷到他,要麼就是曼娘的利益在他眼裡,根本不值一提。
對於顧庭燁來說,顯然不是前者。
曼娘對余家的打聽和提防擔心,並不難理解。對於一個即將成為自己主母的人,擔心將來被對方所不容,被對方嫌棄,屬於人之常情。在那個年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孫秀才一家,能將外室接入家中,世家大族招攬外室就更不可能了。
可惜,她不是琉璃夫人,顧庭燁也不是高譚。
顧庭燁可以養尊處優地養著曼娘、願意給她名分、願意用昂貴的嫁妝找個溫柔軟弱的高門貴女不欺負曼娘,但也僅限於此了。
說到底,顧庭燁並沒有多麼看中曼娘,對曼娘也並沒有什麼感情,只是一份桃花運過後的責任使然。沒有愛的婚姻里,能有多少包容和原諒呢!
那些以美貌自恃,企圖攀附高門的姑娘們,到底能否意識到這點呢?
曼娘當然不是柔弱不能自理,這個詞我覺得送給嫣然比較合適。
剛聽說顧庭燁求親,便哭著來找明蘭。明蘭是用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故事勸誡她,並且將自己的受惠於顧庭燁的事告訴了她。
而她一直糾結於自己嫡女的身份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甚至為此有些自卑。她曾對自己說過,自己本是嫡女,但現在卻成了拖油瓶,弄得父親同祖父生氣、祖母長吁短嘆,覺得是自己害的家宅不寧。
把所有的不好都歸咎於自己,並以此對否定自己,嫣然不易,但這樣的性格卻要不得。一味地為了家人忍氣吞聲,自己不開心,最終家裡人也會跟著不開心。
曼娘在自己家門口,大喊大叫,別說古代,就是放到現在,有個長得花一樣的女人,在自家門前,大喊讓你成全人家和自己剛相親還沒有確立關係的男朋友,這事也挺狗血的。別說那時候會給你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來,就是放到現在,周圍八卦的人,唾沫星子也能叫你身敗名裂。
嫣然,自己還是官員的家眷。但她就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家門口,或者是對此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處理,只能任由對方將屎盆子扣到自己頭上。
嫣然的家庭地位高於明蘭家、嫣然的身份也高於明蘭。家裡奴僕家丁少說幾十,多則上百人,這幾十號人愣是沒有一個人將她攆走,或者要將其綁進來。
曼娘大鬧太師府,攆又攆不走,叫又叫不進來。嫣然祖母氣得吐了血,暈了過去。而嫣然束手無策,只說要到山上當姑子去。
最終,曼娘被帶進來後,說的淒楚無比,只是讓嫣然吃了自己的敬茶,嫣然竟毫無還擊之力。
後來還是明來出頭,替嫣然解了圍。
以明蘭的心智以及自家哥哥同顧二的交情,顧二的事,她自然是多少聽過一些,只是這些事上不得台面,明蘭從來沒有說起過。
曼娘最介意的是自己的身份,明蘭就從她的身份問起,先問了兄長再問了她的底細。每個問題都讓曼娘的氣勢減一層。
殺人誅心,明蘭直接說到了點子上。
最終又指出曼娘這是讓嫣然陷入不孝不義的地步。
這樣的家庭生活,無情無愛,內無支撐、外有強敵。自己還沒有招架之力,恐怕最終也只能是香消玉殞。
3
在曼娘大鬧太師府一事上,我們也能看出來明蘭的以往的軟弱是裝出來的,她與母親的教導背道而馳的。在嫣然的事上,在淑蘭合離的事上,在曹家表妹的事上,明蘭都是採取主動出擊、解決問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處事風格。
所以嫣然這樣的人一生順遂靠的是運氣,而明蘭靠的是自己的格局、實力。
經過曼娘一事,顧家與余家的婚事作罷。嫣然跟隨祖父母回歸故里,嫁給了大理段家後裔。一生順遂無憂。
明蘭幾經輾轉,沒想到當年處置曼娘,卻是為自己處理了一段亂七八糟的人情世故。最終,自己最後卻成了顧家的媳婦。一是命運弄人,二是顧二的算計。
嫣然,過得順遂,是因為自己是豪門嫡女的身份、祖母祖父的照顧。她的人生遭遇,換到任何一個普通女子的身上,都將是萬劫不復。即便是尊貴的豪門嫡女也不見得能有她的好運。
可見,
身份高貴並不能保護我們一生無憂。這一生能保護我們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