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李明團隊發現腫瘤中隱藏著抗癌「掃地僧」,一種新型強效抗腫瘤T細胞誕生!

2022-04-21   奇點網

原標題:《自然》:李明團隊發現腫瘤中隱藏著抗癌「掃地僧」,一種新型強效抗腫瘤T細胞誕生!

我們都知道,殺傷性T細胞,也就是CD8+T細胞是抗擊腫瘤的主力軍,但是很多腫瘤浸潤的CD8+T細胞處於耗竭狀態,表達抑制性受體,比如PD-1。雖然包括PD-1抑制劑在內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在多種癌症中取得了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無法獲益,這也說明,我們對癌症和免疫系統的探索還有很大的可進步的空間。

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的免疫學家李明的團隊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1]。

論文首頁

2016年時,李明博士團隊首次發現了ILTCK這種新型T細胞的存在[2],它們的 特徵為高表達NK1.1、CD49a和CD103,與自然殺傷(NK)細胞、T細胞和不變NKT細胞具有不同的基因表達特徵。初步小鼠實驗顯示,ILTCK能夠參與抗腫瘤反應,它們的產生依賴於細胞因子IL-15。不過,ILTCK從何而來?它們如何抗腫瘤?這些問題當時還都不清楚。

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確認,ILTCK在乳腺癌小鼠和人類結直腸癌的腫瘤組織中均存在,表明它們是一類 進化上保守的腫瘤免疫細胞

研究人員對乳腺癌小鼠腫瘤組織中的CD45+TCR (T細胞受體)+CD8α+細胞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共鑑定出了5類不同的T細胞,其中第三類(C3)高表達 Gzmb 、 Klrb1c (編碼NK1.1)和 Fcer1g ,正代表了ILTCK。其餘幾類中,有高表達幼稚T細胞標誌物,如 Il7r 和 Tcf7 的,可能包含了最近被激活的T細胞(C1),還有高表達 Mki67 和 Top2a 的正處於增殖狀態的T細胞(C5)。

5類T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

從分化軌跡上來看,ILTCK不符合從激活到耗竭的傳統T細胞分化途徑,因此,要麼ILTCK是由C1類細胞通過獨特的分化途徑產生的,要麼C1類細胞根本就不是ILTCK的祖細胞。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ILTCK在次級淋巴器官中的激活不依賴於 樹突狀細胞,與傳統CD8+T細胞有不同的「本體」。在腫瘤中,表達ILTCK源性αβTCR的胸腺細胞持續且特異性地產生NK1.1+ILTCK,而不產生PD-1+T細胞。

這表明, NK1.1+ILTCK和PD-1+T細胞代表了兩種相互排斥的細胞分化命運,由胸腺細胞以TCR特異性依賴的方式產生。它們沒有共同的TCR對,兩者不是由共同的祖細胞分化而來。

NK1.1+ILTCK和PD-1+T細胞不同的分化命運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ILTCK譜系的特徵,研究人員將腫瘤浸潤的NK1.1+ILTCK和PD-1+T細胞與其各自的胸腺祖細胞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 ILTCK祖細胞 Lat 和 Cd2 的表達減少可能抑制TCR信號傳導,使得成熟的ILTCK不太容易耗竭。 編碼很多NK受體和信號分子的基因在ILTCK祖細胞中表達增加,在成熟的ILTCK中也仍然保持。

無論是小鼠腫瘤模型還是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研究人員都發現了 Fcer1g 穩定的差異化表達,它 可以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ILTCK譜系標誌物,不受ILTCK激活狀態的影響。

和此前的研究一致, ILTCK的產生非常依賴促炎細胞因子IL-15,它的水平與IL-15呈正相關關係,在無法產生IL-15的小鼠中,也幾乎檢測不到ILTCK胸腺祖細胞。

IL-15正常表達( Il15 +/+)和缺陷( Il15 -/-)小鼠ILTCK的水平差異

比較幸運的一點是,健康組織中通常不太會存在IL-15,而腫瘤組織中則有大量的IL-15,在本研究使用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研究人員也確實檢測到了高水平的IL-15,這就表明,ILTCK能夠針對腫瘤組織進行靶向打擊,儘可能地避開健康組織。

如果自身儲備不足,那麼異位激活IL-15信號過繼轉移工程化ILTCK祖細胞也是可以的,研究人員純化了小鼠的ILTCK胸腺祖細胞,表達可由他莫昔芬誘導的轉錄因子STAT5B的活性形式(STAT5B-CA),它可以協調IL-15信號通路下游的轉錄程序[3]。

把純化的細胞過繼轉移到淋巴細胞缺陷的荷瘤小鼠中,4周後,STAT5B-CA的表達使得轉移的細胞和NK1.1、GZMB的表達擴增了60倍,相比沒有接受細胞轉移的和轉移了但沒有用STAT5B-CA武裝的,腫瘤的生長得到了顯著的抑制。

如果是免疫正常,淋巴細胞豐富的荷瘤小鼠,過繼轉移細胞治療的效果就更好了, STAT5B-CA ILTCK祖細胞在腫瘤中定植更容易,擴增和效應分化,以及腫瘤生長受限的效果更強。據此,研究人員認為,ILTCK的IL-15信號通路是強效抗腫瘤的潛在靶點。

轉移了STAT5B-CA ILTCK祖細胞(紅)的小鼠的腫瘤生長顯著受限

李明博士認為,這類特殊的ILTCK可以作為靶點,或者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用於抗腫瘤,它們或許比傳統的T細胞更「擅長」觸達和殺滅實體瘤。MSKCC已經提交了關於在癌症免疫治療中使用ILTCK的專利申請[4],未來將繼續進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2] Dadi S, Chhangawala S, Whitlock B M, et al. 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 by tissue-resident 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innate-like T cells[J]. Cell, 2016, 164(3): 365-377.

[3] Chinen T, Kannan A K, Levine A G, et al. An essential role for the IL-2 receptor in T reg cell function[J]. Nature immunology, 2016, 17(11): 1322-1333.

[4] https://www.mskcc.org/news/ski-scientists-identify-potential-new-soldier-cancer-immunotherapy

本文作者丨應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