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要不要打?哪些人可以打?要打哪種?三連問看這裡

2021-04-20     兒科醫生魚小南

原標題:新冠疫苗要不要打?哪些人可以打?要打哪種?三連問看這裡

早就打完兩針新冠疫苗的小南,身體反應波瀾不驚,倒是爸媽們經常來諮詢:我們要打嗎?

爸媽們糾結的,一是安全性,二是必要性。也是,現在網上關於新冠疫苗的信息太多了,真假難辨,有些假信息更是很有誤導性,確實會讓爸媽猶豫不決。

小南整理了爸媽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並逐一解釋,希望能幫到你。

打什麼疫苗?

目前,我國有3種不同工藝的新冠疫苗:滅活、腺病毒重組、重組亞單位,都獲批使用,這一點上全球唯一,值得驕傲。(如圖)

小南打的就是科興中維研製的滅活新冠疫苗,也有小夥伴打的是國藥北京所研究的滅活疫苗,一般來說,社區醫院或駐點單位進到哪一種就打哪一種,各地略有不同。

(這裡是我自己打疫苗時聽防疫科的人說的,說各地都不一樣,進到哪一種打哪一種)

疫苗安全嗎?

以上3種國產疫苗,在國內安全接種超過了1億劑次,嚴重副作用的極少。

至少,小南2次接種時,身邊還沒有聽說過有嚴重副作用的。

當然了,任何疫苗接種後,理論上都有可能有一些副作用,比如低熱、無力、針眼處疼痛等,這些症狀並不是新冠疫苗特有的。

而且,接種的人多了,有副作用甚至個別有嚴重副作用的人肯定會有,但極少數個例不能代表全部。

總之,接種後留觀半小時非常重要。

適用人群:

1、建議接種。

推薦≥18周歲的人群接種。

<18周歲的人群暫不推薦接種。

>60歲的人群,疫苗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建議接種。

2、不建議接種。

孕婦。

對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種非活性成分、生產工藝中使用的物質過敏者,或以前接種同類疫苗時出現過敏者。

既往發生過疫苗嚴重過敏反應者(如急性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困難等)。

患有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嚴重神經系統疾病者(如橫貫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綜合症、脫髓鞘疾病等)。

正在發熱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病患者。

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後出現過敏或較重不良反應,不建議接種第二針。

3、特殊人群。

健康狀況穩定、藥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議接種。

哺乳期接種後,不影響喂奶。

接種後發現懷孕了,不需要終止妊娠。

接種後不影響備孕。

免疫功能受損人群,對於滅活疫苗和重組亞單位疫苗,根據既往同類型疫苗的安全性特點,建議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告知醫生後權衡利弊決定是否接種。

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礎上,可在 6 個月後接種 1 劑。

新冠疫苗保護期僅半年?

」小南,聽說疫苗保護期只有半年,那我現在打了,到年底豈不是還要打?」

並不是這麼回事。來看看專家解讀。

南京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副主任梁亞瓊:

「實際上新冠疫苗研發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目前中國的數據只有半年,證明疫苗至少半年內有效,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據會隨時更新。如果因此說『新冠疫苗只保護半年』,那就是對疫苗保護力的誤讀。」

「如果真的監測到一定期限,抗體水平下跌得比較厲害,也會出一個合理建議,要不要加強接種,這些都是要根據後期的觀察數據來決定的。」

還有爸媽關心的「哎呀,出差錯過第二針了怎麼辦,是不是第一針白打了?」

梁亞瓊:「第一針疫苗接種完後,第二針要求是間隔3周以上,兩針在8周之內完成。如果第二針新冠疫苗接種超期可補齊,即使超過了8周也不需要重新再接種,只要把未種的劑次補齊即可。」

當然還有個辦法,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去出差所在地打。

大家都打了我就不用打了吧?

「我們疫情控制得很好啊,而且大家都打了,我就不用打了吧?」這個問題不少爸媽也來諮詢過。

確實,國內疫情控制得不錯,大家的生活也都恢復正常了,該下館子下館子,該旅遊旅遊,但如果你指望著別人去打,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首先,目前安全接種超過了1億劑次,折算成人群數量並不多,距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期望的「如果在2022年初,甚至2021年底,中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70%-80%,就可基本實現群體免疫。」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個差距,是要靠你我都接種去縮小的。

其次,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後,基本實現群體免疫,人與人之間的免疫網,主要是保護因病或因年齡或因特殊原因無法接種的人群,比如兒童、孕婦、年老體弱者。

這和我們之前建議大人去打流感疫苗,間接保護<6個月的小寶寶,是一樣的道理。

不知道看完這篇,你還會糾結嗎?期待更多的人「一起苗苗苗」!。

資料來源:

國家衛健委《新冠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央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37a7ngB9EJ7ZLmJ4Y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