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未來屬於會創造性使用AI的人

2023-04-23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未來屬於會創造性使用AI的人

2023年4月23日刊總第3416期

由ChatGPT引發的全球熱議,讓人工智慧再次形成了廣泛的關注,人工智慧的高速疊代,正悄然改變以往傳媒領域中許多傳統的創作方式。

人工智慧對影視劇本創作有哪些衝擊?人工智慧在傳媒領域有哪些應用?快手短劇負責人於軻分享了ChatGPT對短劇行業的影響,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也發布了一篇公司內部信,重點講述了AI技術在業務上的應用,並且直言未來屬於會創造性使用AI的人。

ChatGPT提高了劇本創作效率

人工智慧參與影視劇本創作早有先例,在2016年倫敦科幻電影節當中,名為「Benjamin」的人工智慧在學習了《星際穿越》等多部科幻影片的劇本之後,創作出了長達九分鐘的科幻電影《Sunspring》的劇本。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人工智慧對影視劇本的創作能力彼時已可見一斑。在技術的不斷疊代之下,人工智慧在影視劇本的創作機制上也越發完善。現階段用戶只需要給定一個創作主題,並且賦予了這個主題一些關鍵詞,人工智慧就可以根據這些現有的條件抓取資料庫中的相關內容,從而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

在如此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強大的生成能力之下,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劇本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一開始的故事邏輯是否合理,到後來的故事表述是否符合語言習慣,每一項要求都是人工智慧在影視劇本創作上面臨的新挑戰。而這些要求的實現,都需要人工智慧有更強大的文字解析能力和語言生成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在影視劇本創作中不僅能夠出色完成上述要求,而且在使用體驗上有進一步突破。與以往人工智慧所編寫的影視劇本不同,ChatGPT生成的文本還更具有「真實感」,這種「真實感」體現在ChatGPT在表述風格上更加靈活、擬人,不會出現先前人工智慧表達機械和僵硬的缺點。此外,ChatGPT在對話中也更加智能,比如若用戶不滿意生成的影視劇本,可以提出自己所希望加入的條件,片刻即可以得到改進後的新劇本。

經過數次試驗,從ChatGPT生成的文本結果來看,其創作的內容已經非常符合邏輯化的敘事結構和自然化的語言表達,甚至在影視劇本的創作中,還能夠完成兼顧要求的劇本格式。

對創作者來說,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可以一定程度上輔助人們獲取更多符合自身要求的劇本信息進行參考,從而節省一部分的時間,提高劇本的創作效率。除了ChatGPT,於軻分享稱,「國內很早之前就有一家基於AI智能算法評估的劇本機構叫海馬輕帆,我們很早之前跟他們有聊過,我也大概看了產出的效果,其實還有一定work的成分在裡面,它其實能夠把一些非常不靠譜,或者大機率在60分以下的劇本給篩選掉,拿出來的劇本的成色大概是70—75%左右。」

種種跡象足以窺見,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可以一定程度上輔助人們獲取更多符合自身要求的劇本,從而節省一部分的時間,提高劇本的創作效率。

人工智慧可以提升影片視效品質

其實,人工智慧在傳媒領域中的應用遠不止影視劇本創作這麼單一。隨著人工智慧對圖像和聲音識別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工智慧能夠提升影片和視覺效果方面的品質。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認為人工智慧可以主動提升動畫電影的創作,「相較於真人電影,動畫電影的製作主要使用數字和技術工具,因此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進步對動畫電影製作的幫助會更快、更顯著。」他認為AI技術不僅可以提高 製作效率,也可以提升影片在表演和視覺效果方面的 品質。例如在AI動畫表演、AI生成角色和場景資產、AI生成毛髮和衣服的動態效果、AI自動布光渲染。

隨著人工智慧對圖像和聲音識別技術的不斷提升,針對影視後期製作的人工智慧也逐漸加入工作中,主要體現在剪輯、特效配音這三個方面。影片的剪輯其實可以理解不同鏡頭元素的排列組合,對元素的抓取和分析恰是人工智慧的長處所在。在圖像識別技術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可以學習以往經典電影中的剪輯技術,運用計量電影學的方法逐幀分析,根據經典影片邏輯剪輯。

如今,人工智慧對圖像的處理和生成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影片《冰河時代》就利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電影特效中融入多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打開了影視特效製作的新世界。此外,人工智慧在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語音識別能力上都在不斷增強,在現階段人工智慧配音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提取豐富的聲音樣本數據後,人工智慧可以建立多種不同風格的語音庫,配合對應的文本,在不同的場景下實現解析、模擬、生成語音,從而完成影視配音的工作。

此外,於軻分享稱,ChatGPT還可以提高拍攝效率,「劇本的腳本也是需要分鏡劃分的,影視劇組需要有分鏡師跟攝影師、攝影助理溝通,每一個構圖怎麼拍事先應該計劃好,ChatGPT可以解決這部分的問題。」不難看出,人工智慧在傳媒創作領域已經具備了多方位的應用能力。

人工智現階段只能做到普通性提效

未來將有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創作思路和提升工作效率。人工智慧參與創作的作品,也需要對其在使用範圍上進行適當的調整與規制。而隨著人工智慧與藝術作品融合形式的不斷突破,人們對人工智慧作品使用倫理問題有著很多的爭辯。在202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藝術比賽中,由人工智慧Midjourney創作的圖像作品《太空歌劇院》斬獲了該藝術比賽中數字媒體藝術類別的一等獎,該獎項的頒布讓社會各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該作品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創作者和其他創作者共同競賽,是否有悖於比賽的公平性原則。

此外,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所創作的版權歸屬也成了不可避免的問題。如何界定由人工智慧創作出來的作品的版權歸屬,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以及基於人工智慧抓取數據和分析後生成的「新的」作品是否屬於傳統意義上的侵權,這便帶來了很多相關問題。在如今,如果將人工智慧生成的作品直接拿來商用極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值得重視的是,在用ChatGPT一類的人工智慧生成影視劇本,需要在預定的條件中選取關鍵詞,然後再經過篩選和運算從而構成新的故事。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影視劇本,是基於原有資料庫中的數據而產生的結果,所以註定很難有突破性的創新,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批量生產的同質化影片產生。

於軻認為人工智慧在傳媒領域只能做到普通性提效,「按照短劇內容行業的創作流程,它可能幫忙解決的是分鏡腳本、場地預算以及一些基本的內容創意,比如我今天丟給它幾個關鍵元素,比如說在成都一個下雨的傍晚,兩個人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這是它能基本上幫我們解決的問題。這些解決了以後,對於內容行業來講是一個普通性的提效,它大概是能夠把65—70%的提到大概75—80%左右,但是它解決不了的應該是一個80%的作品如何變成100%和120%,這個還是屬於內容創作不可替代的部分,它更偏向於創意,偏向於對人性的洞知和觀察。」

於軻認為以ChatGPT為核心的人工智慧解決不了精神層面的文藝創作。在傳媒領域中,影視作品的前期素材收集,後期視頻粗剪、翻譯字幕、數據分析等工作,極有可能由人工智慧勝任。而作品中需要創意情感投入的部分,則更多需要以人為主導,畢竟影視作品最終還是以藝術創作為核心的一種呈現結果。

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ChatGPT的熱度可能會隨之褪去,但是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是不斷向前的,由人工智慧所引發的傳媒領域的變革也時刻提醒大家,未來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術,正如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所說,對於新技術新手段的迅速掌握和運用,將是一個公司或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屬於會創造性使用AI的人。相信人工智慧應用於傳統媒體領域的創作,在未來也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37914f4cf1f179e95401c1ab3aa17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