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錯是一種擔當,越是勇於擔當的人,越是敢於認錯

2019-12-10     靜心簡語

認錯是一種擔當,越是勇於擔當的人,越是敢於認錯

認錯是一種修行,敢於認錯的人,更容易受人尊重

  在電視劇《琅玡榜》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就是皇帝認錯,這也是這劇中眾多人的一個重要目的。但是在漫長的劇情中,皇帝一直是拒不認錯的,直到最後迫不得已才認錯了。「認錯就這麼難嗎?」這也是劇中出現很多次的一句話。但是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認錯對一些人而言,的確是很難的。

  在電視劇中,那位皇帝難道不知道他錯了嗎?很顯然他是知道的,在最後時刻他也說出了原因,是「受了小人的矇騙」。但是在整個過程中,他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卻依然堅持錯誤,甚至在多種場合強調曾經被冤的人都是叛軍。直到最後,他哭著對梅長蘇說:「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矇騙啊。林燮輔佐朕十年,你母親晉陽,更是朕的親妹妹啊。朕抱過你,帶你騎過馬,陪你放過風箏,你記得嗎?」而這時,雖然認錯了,但依然在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

  事實上,只要是自己的錯,都是自身原因占主要的,只不過很多人不願意從自身找原因,更不願意認錯。在很多人的眼中,承認錯誤就意味著否定過去,意味著承擔責任,所以在面對錯誤的時候,就會找一些其他理由來解釋,將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儘量減輕。

  認錯是一種擔當,越是勇於擔當的人,越是敢於認錯。而越是沒有擔當的人,越是喜歡推卸責任。在生活中,會有很多是是非非,而面對是非對錯,一個人的態度就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擔當精神,也更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所以,當錯誤出現的時候,就是檢驗一個人擔當精神的時候,同時也是檢驗一個人胸懷的時候。

​  很多人不肯認錯,出現問題就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還有一些人善於給別人挑錯,前幾天在高鐵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高鐵就是高鐵,動車就是動車,是電動的,不是火車,用火燒著走的才是火車」,他對著窗外的霧霾說「這是霧不是霾」,一路上他對同行的人不斷挑刺,高鐵不是火車、公路不是馬路、霧霾沒有霾,大有「白馬非馬」的雄辯之勢。但是這種強勢的辯駁,卻暴露著他的膚淺。

  每個人都會犯錯,有錯就需要認錯並承擔責任。認錯不丟人,也不會傷及尊嚴,反而敢於認錯的人,更容易受人尊重。認錯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修行。能勇於認錯並承擔責任的人,也是值得信賴的人。

  靜心簡語2019.12.10.11:54於漢中(原創作品,嚴禁侵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2dS8W4BMH2_cNUgrb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