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拿到M1坦克為何不用?美軍司令:保養麻煩烏軍根本搞不定!

2023-12-13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烏克蘭拿到M1坦克為何不用?美軍司令:保養麻煩烏軍根本搞不定!

《軍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收到了31輛美國援助的M1A1 SA坦克,但烏軍還並未將其投入戰場中。近日美國退役的歐洲和第七集團軍前司令馬克(Mark Hertling)解釋道,烏克蘭軍隊可能被M1A1 SA的後勤維護困住了手腳,加上其「油老虎」的性質,烏軍很難維持這些坦克的正常運轉。

烏克蘭軍隊的M1坦克,圖片來源:網絡

馬克稱,美國援助給烏克蘭的M1A1坦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可能讓烏克蘭軍隊很難適應。一方面是M1A1非常怕髒。它搭載的是1500馬力的「霍尼韋爾」AGT1500燃氣輪機,這台發動機的維護工作量還算正常,但是發動機進氣口上安裝的濾網一般會成為後勤人員噩夢。這些濾網的作用是防止灰塵或者雜質進入發動機並將其損壞,但用的久了濾網就不起作用了。按照美軍的標準,不管戰況多麼緊急,M1A1 SA的濾網都需要12個小時就清潔一次。一旦烏軍沒有做這些保養工作,灰塵大量進入發動機內,就可能給發動機帶來不可逆的損傷。美軍在沙漠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時,由於氣候惡劣發動機濾網的清潔頻率實際上更高。

對烏軍而言更嚴重的是,由於烏軍不具備M1A1 SA坦克的修理能力,它們就必須被送到波蘭處理。波蘭的工廠需要把「艾里遜」X1100-3B變速箱拆下來,然後拆下發動機進行維修。找得到備用發動機還好說,沒有備用件的時候這台坦克也就只能退出戰場了。總而言之,M1A1 SA的發動機比較難伺候。

烏克蘭軍隊的M1坦克,圖片來源:網絡

馬克還提到,M1A1 SA是一台「油老虎」。早在M1A1被美國送往烏克蘭之前,很多軍事專家就曾經對烏軍的後勤補給能力產生過擔憂。M1A1 SA全重68噸,每行進1公里的平均油耗就高到4.54升。作為對比,一般家用汽車的平均每公里油耗僅有0.06到0.08升。即使是以費油而著稱的俄軍T-72系列坦克,其平均每公里油耗也只有4升不到。保證M1A1 SA有足夠的油可以用,這對烏克蘭而言是一個比較大的苦難。與此同時,要想提高M1A1 SA的使用壽命,就必須要用比較好的燃料。

美軍財大氣粗,使用的是JP-8型航空燃油,但是其他引進過M1系列坦克的國家通常會使用柴油。但是柴油比較費發動機,容易帶來機械故障,從而降低M1坦克的穩妥率。現在沒有公開信息顯示美國給烏克蘭提供了航空燃油,因此加柴油的烏克蘭M1必然會更容易出故障,因此也必須更勤快的搞清潔。也許正是因為以上兩個因素的相互疊加,才讓9月份就已經收到了M1坦克的烏克蘭軍隊,迄今為止也沒有將其派上戰場。

烏克蘭軍隊的M1坦克,圖片來源:網絡

烏克蘭軍隊的M1坦克屬於M1A1型,而美軍自用的M1坦克為M1A2型,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了新型的貧鈾裝甲,防護能力更強,且M1A2安裝了獨立的車長觀瞄系統,車長可以獨立於炮手瞄準系統發現並且鎖定目標。美軍自用的M1A1和M1A1都有貧鈾裝甲,但是美軍提供給烏克蘭的M1A1和澳大利亞的M1A1 AIM SA一樣,都是不含有貧鈾裝甲的版本。今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本來答應會將美軍現役的M1A2送往烏克蘭,但考慮到該坦克可能被俄軍繳獲,從而泄露貧鈾裝甲的秘密,經過有關技術部門的評估,美軍任務如果要提供它就至少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把貧鈾裝甲全部拆除,這就無法完成在秋季將其提供給烏克蘭的承諾了。

澳大利亞軍隊的M1A1 AIM SA坦克,圖片來源:網絡

於是美國改口將提供庫存M1A1,但承諾會在送抵烏克蘭之前進行改進。但從烏克蘭曝光的圖片來看,烏克蘭軍隊得到的M1A1 SA就是澳大利亞版本的M1A1 AIM SA車體,兩者都沒有貧鈾裝甲,美國也沒有送其去貧鈾穿甲彈。烏軍的M1A1 SA在車長位置上安裝的是態勢感知組件,使得車輛具備了夜視功能和紅外瞄準能力。另外車體的懸掛和系統和輔助動力系統也到了一定得更新。美軍此前承諾烏軍收到的M1A1將和M1A2大差不差,但如今看來也只是提升了少部分「態勢感知」能力而已,穿甲能力和防護能力都與M1A2存在明顯差距。

西雅爾多-彼得,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的烏克蘭戰場已經遍布地雷,烏軍的M1A1 SA坦克即便擁有非常好的防護能力,也很難逃得過俄軍的獵殺套路:烏克蘭東部地區已經成為了世界地雷污染面積最高的區域之一。烏軍M1即便裝備了掃雷犁、掃雷輥也很難躲得過地雷斷履帶。一旦M1坦克癱瘓在了戰場上,俄軍的「柳葉刀」巡飛彈、「渦流」飛彈和「短號」反坦克飛彈等就是一頓招呼,甚至152毫米炮彈也能直接將其擊殺。

M1的很多設計本來是給成員逃命使用的,體現的是在美軍那裡是保命要緊,裝備可以隨便扔。但是烏軍正好相反,烏軍的人命可能並不值錢,相反M1還不能隨便拋棄。根據《參考消息》網站的報道,11月28日報道,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彼得直言不諱得稱,「烏克蘭武裝部隊對俄羅斯軍隊的反攻已經失敗」。而他也成為了首位公開承認烏軍反攻已經失敗的北約國家外長。其實9月份烏軍的反攻就已經陷入僵局了,因為烏克蘭高層原本計劃的反攻時間僅有一周。而那時恰好也是M1A1 SA到達的時間。烏軍也清楚即使它上了戰場也挽救不了局勢了,所以乾脆不丟這個人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2ceea0f7645425621e17a271ea1a3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