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現在的年輕人,表面看上去裸辭都不帶眨眼的,電話里聽到媽媽說「今年我來找你過年吧」嚇得噗通一聲就跪了。
這大概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你媽表示精力有限,收拾屋子 or 收拾你只能二選一,當你媽親切地趕赴你的屋子收拾你......不對,是來你家陪你張羅過年,兩代人橫亘了新的代溝。
當父母有一天來你家陪你過年,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最後,我們想聊聊「媽媽來家裡過年」的一點看法。
第一屆 90 後已經 30 歲了,不少人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甚至有了小孩。於是慢慢地,從「每年回家過年」,開始出現「媽媽來家裡陪你過年」。
很多人聽到爸媽要來大城市陪自己過年,第一反應卻是——「太好了,有人給我做飯了」
媽媽們心甘情願,這是屬於她們上一代人的集體意識。這不能怪她們,在一個強調奉獻和責任的環境里生活多年,她們早就習慣了「付出」。
問她們想吃什麼——「你想吃什麼我就吃什麼」;
問她們想買什麼——「湊合夠用就行」;
問他們想不想出去玩、去哪兒玩——「你想去哪兒?我陪你去」
你看,她們的詞典里很早就沒有了自己。
但你理應知道,這對媽媽不公平。
媽媽千里迢迢趕來你家過年,她也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家,獨自挨過漫長的旅程,重新在陌生的城市裡認路,在大年三十的夜晚摸索著遙控器打開新的電視機......媽媽來你家,她不是來做飯、打掃屋子的。
你應該帶她去探索你熟悉的城市,帶她逛她喜歡的商場,吃她愛吃的美食,帶她一起享受生活,而不是允許她做一個「最了解你的保潔阿姨」。
這才是與媽媽一起過年的意義。
新的十年開始了,過年帶上家人一起去長隆,帶他們看一些還沒見過的風景,為他們多拍一些照片,在夜晚的焰火中一起許願,在人潮擁擠中握緊他們的手......新的一年,彼此的心會更加安定。
最後的最後......
監製:Rocco
編輯:范神經
撰文:林金子、范神經、孟孟、jiaoer、樂然
插畫:太鍋人
視覺:ringo、aube
運營編輯: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