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燈火聽和聲——衡陽市人社部門高效率高質量辦好重點民生實事紀實

2023-12-18     華聲在線

原標題:萬家燈火聽和聲——衡陽市人社部門高效率高質量辦好重點民生實事紀實

「青春作伴好還鄉」——大灣區優秀企業、人才返鄉創業就業懇談會在廣州舉行。衡陽市人社局主要領導正在介紹引才計劃。

守護好社保基金這筆群眾的「養老錢」「保命錢」。

衡陽市在衡山縣舉辦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

「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衡陽市蒸湘騰躍工藝廠董事長肖躍蓮手把手指導員工鉤針編織技術。

「招聘會上的『雲面試』很新鮮,雲面試錄播崗亭更新潮。」 長沙理工大學會計專碩畢業生劉曼清說。

「青春作伴好還鄉」——大灣區優秀企業、人才返鄉創業就業懇談會。

前 言

辦好民生實事,貴在用心用情,重在落實務實。今年,衡陽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社部門聚焦高質量充分就業,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人事人才工作,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持續優化行風建設,集中力量打好重點民生保障仗,不斷為民生「加碼」、幸福「加速」、生活「加溫」。讓「年年辦」的民生實事,變成老百姓「時時享」的生活美景。

陳鴻飛 劉文文 蔣 傑 歐陽亮

「在我的創業路上,充滿著荊棘和坎坷。每到關鍵時刻,衡陽市人社部門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創業貸款和政策支持。」12月5日上午,在「情系民生·服務發展——2023年衡陽人社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活動「我的衡陽,我的創業故事」分享環節,「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蒸湘騰躍工藝廠董事長肖躍蓮道出了心聲:人社部門暖心服務,成為創業者最大的「靠山」。

一根鉤針編織絢麗人生。「目前,騰躍工藝廠穩崗就業殘疾人員工近50人。」肖躍蓮告訴筆者,其中,一半為重度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300多人,殘疾人占一半多。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衡陽市人社部門深入開展『走找想促』『三送三解三優』活動,在促進經濟底盤穩定、促進發展成果共享、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才強市建設等方面積極作為。」市委書記劉越高說,有力助推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就業一頭連著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萬家燈火。」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表示,全市人社部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拓寬就業渠道;構築社會保障體系,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守護人民群眾的「養老錢」「保命錢」;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服務社會和諧穩定,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加強勞動關係治理,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雁城衡陽,正在勾勒出萬家燈火和樂昇平的動人圖畫。

「在衡陽找工作真方便,很快找到心儀崗位」

「在衡陽找工作真方便。招聘會上的『雲面試』很新鮮。雲面試錄播崗亭更新潮。」 長沙理工大學會計專碩剛畢業的劉曼清抑不住內心的高興,她通過這次雲面試與多家企業進行交流,很快找到了心儀的崗位。

秋雨淅瀝,擋不住企業與求職者的腳步。10月10日,2023年我省金秋招聘月活動啟動儀式暨現場招聘會在衡陽市蒸湘區舉行。

一大早,一批來自全省高校已經畢業尚未找到工作崗位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圍在企業攤位前進行諮詢。

23歲的黃燦畢業於長沙一家職校電商專業。黃燦說,她是通過小區群消息看到這次招聘信息。剛剛在一家家居裝修公司找到了家裝顧問的崗位。「工資較高,環境也不錯,還包吃住。」

招聘會吸引藍思科技、南嶽電控(衡陽)、比亞迪等來自全省的203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1.7萬多個。其中,衡陽企業186家,提供崗位1.3萬多個;長株潭企業17家,提供崗位3700多個。崗位涵蓋鹽滷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工程機械、智能製造、視頻文創等。

無獨有偶。4月上旬,衡陽市人社局組織8家重點企業赴廣西舉辦專場招聘會。這是衡陽市今年組織的首場「跨省引才」招聘,全方位開展四位一體「雁盛計劃」專項活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4月1日,在廣西大學 2023 屆畢業生春季雙選會現場,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南嶽電控(衡陽)、湖南天雁機械等8家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

就業一人,幸福一家。「衡陽市圍繞擦亮『一核兩電三色四新』產業名片,加快建設富有衡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定了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創業的有力政策。」副市長謝宏介紹,衡陽市人社部門梳理一大批優質就業崗位,多次舉辦線上線下大型招聘會,為衡陽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高校畢業生和脫貧人口是重點就業群體。為確保其就業平穩,衡陽市人社系統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崗位推介、政策推送、就業指導等服務,今年以來,已開展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63場次,服務畢業生4.9萬人次,1.46萬名青年上崗參加就業見習;為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衡陽市拓寬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渠道,鞏固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勞務協作成果,讓全市12.97萬脫貧勞動力端穩就業飯碗。

興業暖人心,春風送真情。「參加招聘會,我在衡山一家服裝企業找到一份會計工作。」1月31日,衡陽市在衡山縣舉辦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永和鄉居民眭麗平說,以後在家門口上班,賺錢顧家兩不誤。

據了解,衡陽市「興業暖人心,春風送真情」春風行動為近3萬名待業人員送崗上門,有效緩解了企業「招工難」和群眾「就業難」問題。

打造社區「就業角」,提供便捷服務。「我今年50多歲了,到企業求職困難,通過社區『就業角』,省心放心。」12月10日,家住珠暉區酃湖鄉雙江村的陳大姐高興地說,零工市場就在自家小區附近,方便找活干。

今年,珠暉區人社局依託現有基層就業服務平台,藉助市場專業服務機構資源優勢,打造12個樣板社區(村)「就業角」。依託社區「就業角」,珠暉區人社部門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421人、創業培訓342人。

筆者看到,邵氏夫婦創辦的一家文化傳媒公司設在雙江村的返鄉實訓創業室,他們專注於電商直播、本地生活服務、短視頻、網紅孵化、AI數字人五大特色板塊,目前,公司直播帶貨成交總額7000萬元,孵化10名網紅。還幫助酃湖鄉農戶把葡萄銷售到全國各地,帶動了60餘人就業。今年8月,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永軍到雙江村調研時,對該區的「充分就業樣板點」給予了充分肯定。

就業不用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今年,衡陽市大力開展四位一體穩崗位保就業『雁盛計劃』專項行動,『青春作伴好還鄉』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就業創業返鄉懇談活動,助力資源共享、智匯家鄉,『家前就業,轉角實現』就業角、『源來好創業』暨『百名導師』走基層系列創業服務活動。」衡陽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駿告訴筆者,截至今年12月上旬,全市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321場次,城鎮新增就業5.94萬人,完成省定目標的104.33%。

「我們正在通過送政策、送培訓、送信息、送服務,通過大數據、線上線下結合、有效的治理,真正實現政策找人、服務找人,把政策服務送到經營主體,送到每一個勞動者的身邊。」陳駿表示,為衡陽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大學畢業後,我選擇在祁東縣太和堂鎮大路邊村發展扶貧產業。」湖南大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奕辰一見面,快人快語:2018年3月,公司一次性支付土地流轉費7萬元解決村民後顧之憂。還在衡陽市人社局創業擔保貸款50萬元。「有了啟動資金,大路邊村項目帶動當地村民就業70多人。」

據了解,2019年,大匠農業科技公司自主研發雲上喜豐大數據云服務平台,現已有註冊用戶32萬餘人,農業大數據AI病蟲害識別農業管理軟體「喜豐寶」累計服務736萬人次,通過農業大數據調配預警幫助農業從業者避免損失達4000餘萬元。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衡陽市創業擔保貸款工作至今已快20年,發揮『雪中送炭』的功效。」衡陽市人社局負責人說,為全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等發揮金融槓桿作用,彰顯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能。

「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擔保基金10684萬元,歷年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058筆50.88億元,帶動或穩定就業30餘萬人次。」這位負責人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撬動社會經濟投資150餘億元,產生GDP508億元。衡陽市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成為人社惠民耀眼的「名片」。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守護好群眾『養老錢』『保命錢』」

構築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和諧之本、穩定之基。

「近年來,衡陽市人社部門以開展社保基金管理專項整治鞏固拓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和幹部作風建設提升年行動等『三項行動』為契機,全方位開展『清廉人社』建設。」12月12日,衡陽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守護好了社保基金這筆群眾的「養老錢」「保命錢」。

近年來,衡陽市出台進一步強化社保基金管理「補丁」制度10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壓實各級責任,守護好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市人社部門組織專家認真研究業務,盯牢關鍵崗位、重點業務、核心環節,持續抓好風險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改,構建事前預防控制、事中在線核驗、事後稽核檢查的社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

衡陽市人社部門組織省、市、縣、鄉(鎮)、村五級代表200餘人,參加以「優機制,防風險,堵漏洞,管長遠」為主題的社保基金安全管理工作現場交流會,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參與社保基金監管的良好氛圍。

衡陽市人社部門推行社保基金「金庫式」管理,及時查找基金安全運行方面存在的漏洞,健全監督管理機制,確保基金絕對安全。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近年來,衡陽市全力以赴構建民生保障大堤,在蒸湘大地營造出濃濃暖意。有這樣一組數字可以見證群眾冷暖在衡陽市各級領導心中沉甸甸的分量。截至目前,衡陽市三大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數達625萬人(次),基本實現養老保險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發放各項社保待遇達259.23億元。

「現在,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生產經營一片紅火。這與衡陽市人社部門積極惠企紓困分不開。」12月10日,筆者來到位於石鼓區的湖南天雁機械責任有限公司的增壓器事業部裝配廠,工人們正在忙碌。公司負責人說,天雁正在組裝的這批產品,準備發往濰坊動力股份、廣西玉柴機器等發動機主機廠。

近年來,衡陽市人社部門根據國家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先後兩次給該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875萬餘元。企業利用這筆錢用於職工的生活補助、轉崗培訓等,穩定了員工隊伍。

據了解,衡陽市持續加大惠企紓困力度,為參保單位降低工傷、失業保險費1.29億元。失業保險擴圍政策累計為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補貼2.61億元,惠及1989家企業的15.06萬名職工。

職工冷暖掛心頭。「今年,衡陽市首倡『醫療專家宣誓』對1613人進行勞動能力鑑定,『和行健』衡陽人社工作標準化服務持續深化。」衡陽市人社局負責人表示,已參加勞動能力鑑定的人員共796人,涵蓋三級近期認定工傷的職工,維護廣大工傷職工的切身利益和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穩定。

「引才引智聚合力,青春作伴好還鄉;期待科研成果在家鄉落地開花」

南國三月艷陽天,正是創業好時節。

「『十四五』期間,在廣州的衡陽籍企業家乘著春風,堅定投資創業信心,結合湘粵兩地資源互補優勢投資創業。」3月上旬,衡陽市人社局、市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市企業上市輔導中心共同籌辦的「青春作伴好還鄉」——大灣區優秀企業、人才返鄉創業就業懇談會在廣州舉行。在會上,廣州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倫說,希望衡陽市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40餘名衡陽籍在穗企業家、創業者、青年學者、就業者代表圍繞「引才引智、就業創業、聚雁回峰」主題各抒己見,獻計獻策,謀求人才人力資源互惠共享。

衡陽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駿介紹,衡陽人居環境逐年改善,城市布局已上升到國家戰略。該市圍繞「一核兩電三色四新」產業招引項目、布局產能和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配套產業鏈發展前景廣闊。

「衡陽對於人才求賢若渴,『十四五』人才雁陣行動、『萬雁入衡』等一系列引才計劃,為創業就業者提供惠企獎補、創業擔保貸款等一系列補貼政策,政策含金量和比較優勢明顯。」陳駿表示,家鄉發展有新平台,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祝融學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衡陽企業上市輔導中心等眾多服務企業的發展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營造了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陳駿的一番話,引發大家的共鳴。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應屆畢業生蔣輝說,感謝衡陽市在人才引進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提供的政策優惠,期待將自身的國家級創新項目成果帶回家鄉,讓科研成果在家鄉落地開花。

人才是第一資源。今年,衡陽市創新搭建的「衡陽人事人才考試」移動考務平台累計為16.9萬名考生提供服務,深入推進清廉人事考試單元建設,聚力打造一流的「湖南衡陽人事人才考試經濟圈」。

「人才雁陣」落衡陽。12月9日,南華大學合作引進的博士劉俊,在實驗室指導3名研究生開展鈦酸鋰電池技術攻關。劉俊介紹,鈦酸鋰電池作為新一代鋰離子電池,有望被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動摩托車等領域。

去年10月,劉俊通過衡陽市組織的市校企合作引才「博士行動」加入南華大學,同時與南嶽電控(衡陽)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研究。他在南華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資助下,組建實驗室,開展鈦酸鋰電池關鍵技術研究。

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來,衡陽市深入實施「人才雁陣」和「萬雁入衡」行動計劃,共幫助 30家用人單位引進緊缺創新型人才和高層次人才97名。目前,全市有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2個、省級博士後工作站5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基礎能力建設項目2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基礎能力建設項目6個。

據介紹,衡陽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達148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15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896人;技能人才總量達118.84萬人。全市共獲得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9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37個。

雁城重振「工業風」。4月上旬,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湖南省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上,以人力資源賦能衡陽智能製造「工業風」為特色的衡陽人力資源服務創新成果展廳別具一格。

筆者看到,衡陽設有主題展廳1個,機構標準展位3個。展廳以「現代智能工業風」為主要布展風格,融合大雁騰飛、人機交匯、產教融合、湘江奔流等衡陽特色元素,採用數字科技、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充分彰顯衡陽作為全國13個老工業基地之一的歷史底蘊和發展新貌,詮釋「雁到衡陽不南飛,客到衡陽不思歸」的展示主題。特別是工業機器人「智能碼垛」展示項目,吸引與會嘉賓的目光和腳步,人社部、省委、省政府領導給予肯定和好評。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截至目前,衡陽市擁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68家,從業人員1372人,年營收達19.33億元,服務用人單位19884家(次),已成為我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的中堅力量。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十四五』期間,衡陽市大力實施柔性引才計劃,充分發揮衡陽市人才發展集團市場化優勢,柔性引進100位以衡陽為目標的優秀科學家、學者、博士。」衡陽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全社會要營造氛圍,推動形成尊重人才的風尚,對他們的崇敬、熱愛、關心,要超過流量明星等。「這是衡陽的希望所在。」

「共建和諧,勞動有愛,維護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近日,衡陽市衡山科學城某項目支付完23萬元欠薪後,第一時間在「勞動保障智慧監察平台」系統報備。

衡陽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負責人介紹,該支隊在「勞動保障智慧監察平台」線上巡查時,發現衡山科學城某項目有欠薪預警。當即要求施工總承包單位在5個工作日內,將所欠農民工工資支付到位。

要「暖心」,不要「憂薪」。今年4月,衡陽市「敬勞動 解薪愁 暖人心」勞動權益保障法律集中宣傳活動正式啟動。活動通過市縣聯動、「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勞動權益保障法律集中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依法維權」的良好法治環境。

共建和諧,勞動有愛。今年,衡陽市在全省設立首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公益法律服務站」,創新推出「衡薪通」普法維權服務平台。持續推進全市勞動監察規範化建設,根治欠薪取得長足進步。

「11月上旬至2024年春節,衡陽市人社局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衡陽市人社局負責人說,以工程建設領域、餐飲、加工製造、新就業形態等欠薪問題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從全面排查欠薪隱患、強力化解欠薪糾紛、切實兜牢民生底線等方面,集中整治欠薪問題,確保查實的欠薪案件在2024年春節前全部清零,依法維護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

截至12月上旬,衡陽市及各縣市區人社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共處置欠薪線索及欠薪投訴案件共4220件,為5857人追回工資1.3384億元,辦結率100%;累計為3323名農民工追回工資4974.90萬元,結案率100%。

和諧勞動,詮釋愛心。「在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崗位已工作16年,很榮幸獲評我省第一批金牌勞動關係協調員。」衡陽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仲裁員蔡利說,每年及時化解矛盾糾紛100餘起。實現勞資糾紛的柔性化解,維護勞動關係的和諧。

據統計,衡陽市各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部門共調處勞動爭議案件1745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94.5%,維護了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創業就業,鋪就國泰民安幸福路;社會保障,編織萬家歡樂安全網;哪裡有人民的渴望,哪裡就有播撒芬芳……」

優化就業服務,保障基本民生。「『十四五』期間,衡陽市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守牢基金安全底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衡陽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聚力打造「雁盛」職業技能文化品牌,為衡陽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技能大師。同時,全面統籌維護勞動者權益和企業發展,高質量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衡陽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本版圖片由衡陽市人社局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24c420fe9b905e212768865ffe3b1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