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潯興股份原董事長王立軍被逮捕。這距離他入主潯興股份,不到三年時間。
想當初,王立軍收購潯興股份時,可是意氣風發。當時潯興股份股價13元不到,王立軍以27元的高價收購其大股東的股份,震驚全市場。
一般來說,收購能溢價30%,已經非常夠意思了,而王立軍溢價120%,這是有錢沒處花嗎?
若說他是土豪也就算了,但實際情況是,這哥們收購所用的25億錢,全是借來了,完全是空手套白狼。
但借的錢,總是要還的。原以為王立軍在上市公司運作上有一套,所以敢如此大膽巨額借錢。
誰知王立軍拿到潯興股份的控制權後,三年時間,就乾了兩件蠢事。
一是花十億收購了一家跨境電商65%股份。
我估摸王立軍是想藉此貼上網際網路標籤,好炒作一波股價。的確,在2015年,凡是沾上網際網路概念,股價都是漲一倍以上。
可是,王立軍似乎忘記了他併購的時候已經是2017年了,當時的網際網路概念早就跌成狗屎了。
更要命的是,他收購的那家跨境電商,第一年就沒完成承諾業績,第二年直接大幅虧損,甚至連帳戶上的現金都被原大股東私下轉走了。10億的收購,就這樣涼涼了。
但是,當時的王立軍好像絲毫沒覺察到問題所在,繼續籌劃第二件蠢事,計劃把潯興股份原來的主業賣掉。
潯興股份原主業是拉鏈,它是中國第一大、全球第二大拉鏈公司。生意看似不起眼,但每年收入過十億,利潤也在一億左右,是穩定賺錢的生意。
王立軍計劃以12億價格賣掉,而接手方就是他當初花25億買下潯興股份的原大股東潯興集團,這也太滑稽了。
還好這項計劃最後無疾而終,算是給潯興股份留下了命根子。
如今潯興股份股價已經跌至5元以下,王立軍的股權市值也僅剩5億不到,3年時間20億錢,就這樣打水漂了,還把潯興股份給搞垮了。
而我們回顧王立軍從入主潯興到後來的收購,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看似愚蠢的行為背後,想必隱藏著更大的利益輸送。
如今王立軍入了局子,不知會牽出什麼更大的案子,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入股市深似海,不是有錢就能玩轉。對於我們的警示就是:
1、不要輕易相信併購案,尤其是跨行業併購,大機率最後都得涼涼。
2、對於大股東變更,更需小心。除非是借殼上市,否則容易成為大坑。
想2013-2015年,凡是重組併購,都是幾個漲停;如今,卻不再吃香,其演變的背後,則是市場喜好的轉變。
市場現在越來越重視公司的業績,純概念的噱頭已經無法激起資金的興趣;何況喜歡炒作的遊資們,如今都遷徙到科創板了,更是炒不起來了。
... ...
1、港du把hk機場搞癱瘓了,深圳機場今天漲停。A股的資金們也太有想像力了,其實這事件對深圳機場的業績影響有限。再說,這場鬧劇應該快收場了。今天41家hk地產商出來發話了,譴責暴力示威。這班主們想必是知道結局了,趕緊出來表明立場。
2、格力電器股權轉讓的條件出來了,要求收購價不低於44.17元的價格,這個價格低於現價10%左右,還算合理;要求不能只買部分股權,要全部買下,據測算大概需要400億現金,這樣一來,董小姐是沒戲了;同時要求購買者有助於格力電器乃至珠海市的發展,這條件就有點扯了,有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的感覺。
3、*ST華信已經連續15天,股價低於一元錢,退市已經是實錘了。如今A股1元股已經有60多隻,股價便宜的背後,往往是業績地雷;對於這些垃圾股,要敬而遠之。
... ...
昨晚美股繼續大跌,我國社融數據腰折,在雙重利空夾擊下,A股今天低開,但維持弱勢震盪,還算是相對強勢的。
昨天熱鬧的科技股,今天開始分化;資金再次湧向黃金、稀土和農業。板塊蹺蹺板效應很明顯,起了這頭,那頭就顧不上了;而板塊的連續性也很差,追高很容易被套。
核心原因還是人氣不足,都是存量資金在玩,加上現有資金都是見風使舵,有點風吹草動,就拔腿就跑。市場很不穩定。
現在美股的唱空者越來越多,美股若持續下跌,還是會對A股造成直接衝擊。還是小心為上。
優質科技股整體還是挺強勁的,即使調整 ,也沒給出太好的上車點;若真能被大環境拖累,砸出個大坑來,倒不失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