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假LV被識破?童瑤跟她太塑料了

2022-03-21     桃紅梨白

原標題:送假LV被識破?童瑤跟她太塑料了

現實題材劇最近上了部《心居》,而且是讓人非常意外的混搭——海清×童瑤。

雙女主劇司空見慣,但她倆這次的關係,卻很特別。

演的是姑嫂。

講姑嫂關係的劇,雖然在很多年前就有,但大多是就「關係」講「關係」。

家長里短里,頂多再摻雜點狗血,「爽感」是有了,可並沒有新意。

但《心居》,一出場就不一樣。

用「房子」,串起了雙女主的「關係」。

「房子」,是倆女主之間,最大的心結。

童瑤演的「大姑姐」顧清俞,學歷長相,樣樣出眾,是在頂級投行工作的白骨精。

剛和前男友分手,已經36歲還沒有結婚。

她自己有一套房,可還想花2000萬,給自己再買一套房。

而海清演的「弟媳」馮曉琴,是嫁到上海的外地媳婦,典型的家庭主婦。

馮曉琴的生活,總是圍著家裡人轉,生活里的大部分時間,被家裡人占用。

她也想買套房子,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真正在大城市紮下根來。

但經濟條件不允許,買200多萬的二手房,也要勒緊褲腰帶。

於是攛掇老公,和他那有錢的姐顧清俞借100萬。

看似合情合理,但顧清俞卻當面拒絕了借錢的請求。

這在馮曉琴看來,就是件怎麼想都想不通,甚至有點「不可理喻」的事。

而這背後投射出的,是馮曉琴和顧清俞價值觀的差異。

馮曉琴讀書不多,很早就來到上海打拚,嫁給顧磊成為家庭主婦,她的認知是有限的。

在馮曉琴眼裡,顧清俞那麼能賺錢,借點錢給她親弟弟家買房,哪有那麼多難處。

而顧清俞不借錢,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心裡有其他顧慮:

現在馮曉琴和顧家人住在一塊,還能幫忙照應爹媽,要是她搬出去住,說不定就撒手不管了。

而且,一旦搬出去買了新房,到時馮曉琴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都接過來住,會影響到顧磊和「小老虎」的生活。

倆人有錯麼?都沒錯。但屁股決定腦袋,倆人成長背景、人生閱歷,甚至財富的不對稱,激化了姑嫂的矛盾。

而這種差異,在劇里很多細節都有體現。

比如,剛開播就被熱議的,「真假LV圍巾」。

馮曉琴給顧清俞準備的生日禮物,是自己親手織的圍巾。

為了顯得高大上,馮曉琴花了幾塊錢,買了個假的LV的logo,貼在圍巾上。

尷尬的是,顧清俞回家吃飯時,也給家裡人帶了禮物。

送給弟弟顧磊(馮曉琴老公)的,是正品LV圍巾。

馮曉琴送的圍巾,顧清俞礙於情面收下了,但沒多久就順手送給了家裡的鐘點工。

還有個細節,就是顧清俞送她爸的禮物,是一副知名品牌的眼鏡。

但之前顧父眼鏡壞了,馮曉琴都沒捨得買新的,直接用萬能膠,幫公公修好了眼鏡。

倆女主身上不同的性格,一目了然。

馮曉琴,凡事「能省則省」,但又不想丟面子,過得有點憋屈。

而顧清俞,出手闊綽大方,不在錢上面計較,但容易顧及不到別人的情緒。

這麼有反差的兩個角色,被童瑤和海清演繹得很精準。

比如顧清俞,身上是有兩面性的。

A面是獨當一面的職場精英,而B面是為家庭和情感煩惱的普通女人。

在公司的時候,顧清俞遊刃有餘,由內而外散發著女王的氣質。

而童瑤的氣場也hold住了,無論面對同事,還是平時見客戶,都能完美控場。

但換到日常生活里,顧清俞就「下凡」了。

褪去了在公司的強大外殼,顯露出接地氣的一面。

會因為原生家庭瑣碎的雜事頭疼,搖擺不定。

也會牽掛著初戀男友施源(馮紹峰 飾),始終不肯放過自己,還等著施源來找她。

劇里的一些情緒,童瑤處理得很細膩。

比如和施源重遇後,眼神里的訝異,還有不知道如何面對故人的進退兩難。

和展翔(張頌文 飾)之間的相處,分寸把握得很好。

雖然知道展翔對自己有感覺,還主動在生日當天送鮮花禮物。

但她只把展翔當朋友,並一再拒絕他的追求,在生活里很拎得清。

會和展翔袒露心扉,告訴他想為了買房「假結婚」的秘密,但不會有絲毫越界,始終把展翔當「男閨蜜」來處。

而海清也演出了馮曉琴身上的複雜性。

凡事都精打細算的馮曉琴,對老公、孩子都有很強的掌控欲,但她自己卻渾然不覺。

當馮曉琴得知,老公沒好好上她安排的課,她怒火中燒,眼神和語氣里滿是激憤。

她得知,顧清俞不想借錢給她,還和家裡人開小會說她,心裡有按捺不住的怨氣。

這麼兩個完全不同的女人,相當於生活在兩個世界,如果不是因為姑嫂這層關係,壓根不會有交集,可想而知在同一屋檐下,雙方的交手絕不會少。

而因為顧磊的意外死亡,把馮曉琴和顧清俞的矛盾推向高峰。

甚至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顧磊是去追要離家出走的馮曉琴,才從樓梯上滾下去,搶救無效離世的。

因為這個,馮曉琴成了眾矢之的。

但馮曉琴反過來指責顧清俞,因為她從中挑撥自己和顧磊的關係,才間接害死了親弟弟。

而顧清俞也因為爸爸的責怪,也覺得顧磊的離開,自己也有責任。

這段戲,是劇里的小高潮,海清和童瑤久久的對視,雖無聲,但卻很震撼。在那一刻把所有衝突推向極端。

當看到馮曉琴的悲哀與無可奈何,顧清俞的敵視與忿忿不平,會忽然明白:其實誰都有誰的原因,誰都有誰的不容易,這就是真實的生活,沒有對錯,只有日復一日的一地雞毛。

而女性的韌性,就是在遭遇了一地雞毛後,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往前走。

劇里的女主,是不斷被淬鍊並成長的。

在丈夫離開後,馮曉琴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不過很快就振作起來。

她努力地找工作機會,開始嘗試送外賣。

雖然過程並不順利,剛開始送外賣的時候,還差點發生車禍,但很快步入正軌。

後來,馮曉琴又和展翔在一塊辦了敬老院,事業上逐漸有了起色。

而顧清俞,也因為弟弟的離世意志消沉,無心工作,沒了以前在職場上雷厲風行的霸氣。

但從北京出差回來,顧清俞和施源再次重逢,倆人敞開心扉的交談,也打開了顧清俞的心結。

顧清俞也不再總是看起來「百毒不侵」,也願意把精力投入感情,開始新的生活。

戲劇往往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但《心居》卻格外寫實。

馮曉琴、顧清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麻煩,也是很多大城市裡的女性會遇到的。

比如身處婚姻的圍城中,要不要給自己獨立空間,再比如,在事業和感情中的抉擇中,如何做權衡。

這些問題,劇里並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的標準答案,但卻用角色的一舉一動,讓人一點點參悟:怎麼活,才能不擰巴,怎樣做,才能實現內心的自洽。

在大家庭里,有摩擦、有爭執,是很正常的事。

尤其是在姑嫂關係、婆媳關係里,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天然的對立。

而且多了房子引起的爭執,讓矛盾更是一觸即發。

但《心居》並沒有過分地渲染,馮曉琴和顧清俞之間的隔閡,而是把「房子」當作引子。

最終想傳達的是,怎樣才能把日子過得更順心,關係更融洽?

馮曉琴和顧清俞,最開始都是對房子有執念的。

想從家庭主婦的身份中脫離出來的馮曉琴,是想把房子當作喘息的空間。

而對顧清俞來說,房子是對初戀的懷念。

但後來,她們對房子的執拗,也逐漸消弭。

隨之而來的,她倆活得更豁達、更通透了。

最初的馮曉琴,更像是傳統的中國媳婦,凡事為家人著想,害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擔心老公沒長進。

反倒是在老公離開後,她終於找回了自我,不再困在家庭里,有了新的事業,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而顧清俞,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種典型的獨立女性,凡事靠自己打拚,不依賴男人。

可當初戀男友施源出現後,她心裡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又被重新喚醒。開始卸下心防,拔掉了身上的刺,放低姿態,開啟新的感情。

《心居》的兩個女性,一個是看似冷漠,其實處處以家人為底線的阿姐;一個是時時刻刻把「改變命運」寫在臉上,卻總是無法擺脫「異鄉人」的身份的媳婦。

有句話說,人真正的價值來源於兩個地方,家庭和工作。

在這兩個地方,能讓人感覺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劇集的核心並不在於「斗」,而是如劇名一樣,兩個女性都在儘自己最大努力,給自己的心,找一個居所。

如何去找?

原著作者滕肖瀾在小說中,不止一次提到「心安」,這也是姑嫂二人的終極訴求。馮曉琴想要的,是一家三口獨立的小日子;顧清俞要的,是一個能跟她匹配相愛的人。

為了找到心的居所,她們帶著各自的柔韌或堅毅,走上了一條百折不回的路,就像每個80後女性一樣,必須有種無論生活如何待我,我依然笑對生活的勇敢。

房子能給人帶來安全感,但沒有溫暖的房子只是鋼筋水泥,真正的幸福感在於:心裡的空間有多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09952d3ae75d6d489bfe802fb203e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