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廣東人離開廣東不敢喝一口外地的粥一樣,重慶人離開重慶,也從來不肯吃一口外地的小面。對於重慶人來說,世界上的小面只有一種,那就是在重慶製作的小面,離開了重慶,哪怕用的是重慶的辣椒、重慶的麵條,就連下面的人都是重慶的,那都算不上是正宗的小面了。這樣的麵條,真的會把重慶人給氣哭的。當年我們公司的一個重慶妹子,和我們約著一起去吃重慶菜,在飯館裡,妹子滿懷期待的點了一份小面,想重溫一下家鄉的味道。沒想到,麵條上來後,沒吃兩口,妹子開始淚眼婆娑了。我們以為她是因為吃到了熟悉的味道才這樣的,誰知妹子說,離開家鄉,連吃碗小面都是這個鬼味道的,吃完更想家了。我們才知道,這碗所謂正宗的小面,依舊達不到重慶妹子的標準。
為何外地的小面讓重慶人如此憤怒?細數外地小面的幾宗罪:
1最不走心的外地小面:認為小面就是麵條加上大把的辣椒,然後浸在紅油當中。甚至有的小麵店,欺負顧客沒去過重慶,連紅油湯底都沒有,就是一碗陽春麵,隨意加點澆頭意思意思,然後擺幾個辣椒就端上來了,這估計是重慶小面被黑的最慘的一次了!
2重慶人做菜,最擅長的就是調味。你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道菜,其實都是多種作料、五味調和後的產物,就算是最普通的小面也是如此的。可是外地人沒有理解到這一層面,只是胡亂的把作料往裡面一倒,看似弄得挺熱鬧的,實際上缺少章法和層次感,讓人吃到嘴裡只覺得混亂,絲毫感受不到小面的鮮香麻辣。
那正宗的小面長啥樣呢?
其實最正宗的小面,沒有外地人吹噓的那麼熱鬧。不用各種澆頭,只是一坨素凈的白面和一碗紅油就足以,這樣最簡單也是最考驗食材的。油辣子好不好一吃便知,麵條飽浸紅油香料,味道變得麻辣鮮香,初入口中只覺香辣,但是那股辣勁卻並不衝口,相反倒帶著一股悠長的香味。外地的小面,吃完之後辣的嘴巴痛,而重慶的小面,吃完之後這一上午嘴巴都是香的。這就是差距。
重慶人做小面的手藝,真的很抗打!裡面不光有油辣子,還有鹽、味精、蒜水、花椒麵、豬油、生抽、花生碎等等,每一種作料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所有作料相互牽制相互平衡。如果你吃到的小面,某一種味道凸顯出來了,比如說咸了、辣了、淡了等等,這碗小面就是失敗的。只有所有味道均衡發力,讓你吃到嘴裡之後每一種味道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若有若無,吃完之後只覺唇齒留香,這碗小面就對勁了!
當然,吃素麵如果覺得單調,那各種澆頭就可以安排上了。加上一勺煮到軟爛的豌豆,輕輕一壓豆泥會慢慢析出,和肉醬、作料混合後,一起掛在細軟的麵條上。吃到嘴裡的時候,豆子早已不成型,濃郁中帶著豆子的甘香,雖然沒有了大口吸溜麵條的快感,但是卻帶來了令唇齒無比享受的紮實的滿足感。
四川人不能沒有肥腸,若是在小面里加上幾塊口感Q彈豐腴的肥腸,那無異於錦上添花,令整碗小面都瞬間達到高光時刻!若是想來點清爽的,那加上一把藤藤菜或者是一個煎蛋,一樣讓人吃的滿足落胃。
在煙霧蒙蒙的清晨,重慶這座山城都是麻辣味的,一碗麻辣鮮香的小面里,喚醒了無數重慶人的夢,每個人的跌宕起伏都從一碗小面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