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原因多,要先搞清楚是哪一個

2020-09-05     武漢國醫堂胃腸醫院

原標題:便血原因多,要先搞清楚是哪一個

俗話說,」十男九痔「或」十女十痔「。這就是說痔瘡的發病率非常高,所以現在一出現便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痔瘡發作了,其實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特點:

便後有點滴狀出血,或噴射性出血,血呈鮮紅色,一般不痛。

2、常見人群:

男女老少都有。

痔瘡是直腸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迂曲形成的靜脈團,以及隨之形成的黏膜凸起或肛緣皮贅。

痔瘡的發病率雖然高,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症狀,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痔瘡,有症狀的約占一半左右。

痔瘡引起的出血,一般量比較少,通過飲食調理或藥物治療,可以明顯地改善症狀。少數人出血量會比較大,一次可能出血達50毫升,甚至會引起貧血,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話就需要手術治療。

痔瘡一般是不痛的,但是如果痔瘡出現了血栓或者是炎症,則會引起疼痛。通過藥物治療,大部分在一周內可得到緩解。如果痔瘡引起了嵌頓,疼痛會非常劇烈,則需要緊急手術。

肛裂

1、特點:

排便時有少量鮮紅色血,並伴有劇烈疼痛。

2、常見人群:

年輕女性,小孩。

肛裂是肛管皮膚全層的小潰瘍。通常在排便過程中,因糞便乾燥,使肛裂創面受到刺激,導致出血和疼痛,出血量較少。

年輕女性和小孩更易患肛裂的原因是這部分人群的肛門比較小,而且他們的飲食習慣(吃得比較少,並愛吃零食)會使得他們更易出現便秘,大便乾結。

肛裂患者在排便時會伴有少量鮮血,並伴有劇烈的疼痛。病情較輕的患者在排便後大約一兩個小時,這種劇烈的疼痛可以緩解。

病情較重的患者,在排便後半天甚至大半天,疼痛都無法緩解。這使得很多患者對排便產生了心理恐懼,不敢去排便,使得便秘進一步加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某些藥物引起

1、特點:

排便時有鮮紅色血或暗紅色血。

2、常見人群:

正在服用抗凝藥物或活血化淤藥物的老人。

藥物引起的血便在門診上也是非常多見的。很多老年人為了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藥物,會服用一些抗凝藥,或者是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是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

如果出血的位置在肛門直腸部位,排便時會出現鮮血;如果出血的位置是在上消化道,則排便時會出現暗紅色的血便或者是黑便。

結直腸惡變

1、特點:

排便時伴有鮮血或暗紅色血,還可能伴有排便習慣的改變。

2、常見人群:

40歲以上人群。

結直腸惡變出血是由於腫瘤破潰引起的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一般較少,不會有噴射性出血的表現,出血為暗紅色,常與糞便混合在一起。

在所有會引起便血的原因中,結直腸惡變是最為兇險的。而且近年來結直腸惡變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發病的年齡越來越低。因此,只要是40歲以上的患者有便血症狀,一般醫生都會建議他進行腸鏡檢查,排除結直腸惡變,以免貽誤病情。

結直腸惡變患者,除了可能會有便血的症狀外,還會有大便習慣的改變,消瘦等症狀。這裡要提醒的是,有少部分結直腸患惡變患者不會便血出血,症狀僅僅會表現為肛門區的疼痛。

其他原因

其他可能引起便血的常見原因還有結直腸炎、息肉,直腸血管瘤也可能引起便血,但比較少見。

武漢國醫堂胃腸醫院溫馨提示:

排便時有出血,建議患者到醫院明確診斷。臨床上常通過肛門指診,肛門鏡、乙狀結腸鏡、電子腸鏡檢查,病理檢查等方法進行鑑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wkTjXQBd8y1i3sJsgy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