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夏晴風
1
昨天在超市門口看見令人心痛的一幕。
一個7歲左右的小男孩拽著媽媽的衣角,不甘心的對媽媽說:
「媽媽,你騙我,你是大騙子!」
媽媽看到周圍人的圍觀,耐著性子對孩子說:
「聽話,媽媽沒帶錢,明天帶錢了給你買」。
孩子邊擦眼淚,邊哭著說:
「你昨天就說沒帶錢,今天給我買,可是今天,你又說沒帶錢,你根本就沒想給我買,你騙我。」
看著哭泣的孩子,媽媽依然對孩子耐心的說:
「媽媽真的沒帶錢,媽媽明天一定幫你買,好不好?」
孩子哭著說:
「你是騙子,我不相信,明明剛剛都找錢了,你還說沒錢。」
媽媽看著不依不饒,不好哄騙的孩子,生氣的說道:
「你上學不要錢嗎?你吃飯不要錢嗎?還買玩具!」
說完,硬拽開孩子緊緊拉著的手,向前走去。看著走開的媽媽,孩子邊哭邊在身後追著。
其實,這樣的場景每天會上演很多次,當孩子要玩具或者什麼物品的時候,為了讓孩子不哭鬧,於是對孩子撒謊說:明天買。
可是明日復明日,最終謊言被拆穿。
最近有個新型的育兒名詞,叫「撒謊式育兒」,說的就是父母的這樣行為。
所謂「撒謊式育兒」是指父母有時會通過說謊來試圖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圖片來自網絡)
撒謊式育兒,是父母常用的方式,因為能夠快速堅決眼前的問題,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撒謊式育兒不僅會破壞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感,更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
2
太多人的成長都是伴隨著撒謊式育兒:
小時候不好好吃飯,父母會告訴我們,好好吃飯,吃完飯給你買棒棒糖。
出門要新衣服,父母告訴我們,只要考試成績好,就給你買。
想要玩具或者別的物品,父母會告訴我們沒錢,等明天帶錢了給你買!
為了讓我們好好學習,父母承諾我們,若是考到x名,就給你買xx!
然而,最終實現的太!少!了!
最近在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袁弘和大家問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他說:
「如果有重新活一次的機會,你是否願意回到過去?」
張歆藝和他都回答:
「不願意」
張歆藝回憶起了童年的傷痛,她說小時候自己很喜歡一雙99元的白球鞋,可是媽媽卻不給自己買,最後說考到了班級前幾名才買,於是自己為了這雙白球鞋,努力學習,考到後,媽媽卻始終沒有買給自己。
而今天,自己的鞋幾乎全部是白色的,因為小時候被欺騙的經歷,造成了今天的補償性心理,因而今天的她用瘋狂購買來彌補曾經的遺憾。
(圖片來自網絡)
父母為什麼如此熱衷於使用撒謊式育兒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利福尼尼亞大學,勝迭戈分校以及中國浙江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對「撒謊式育兒」進行了研究。
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學習的助理教授setoh peipei給出了答案:
當父母認為一件事很難解釋的時候,撒謊式育兒確實節省時間。
因為撒謊式育兒能夠讓父母快速達到目的,並且能顧快速安撫孩子的情緒,所以,很多父母熱衷於使用撒謊式育兒。
3
知乎上曾有這樣的一個問答:
小時候父母用欺騙的方式教育,對你有什麼影響?
其中一名網友的回答讓很難受,她說:前幾天,孩子要棒棒糖,為了擔心對孩子的牙齒不好,於是騙孩子說:
「明天給你買!」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有一次同桌和爸媽在寒假去北京旅遊了,於是我也想去,對媽媽說了我的願望,媽媽說只要你考試考到班級前三,我就帶你去。
於是自己從班級10幾名,努力衝刺到了班級第二名,結果媽媽對我說:
「去北京多貴啊!我們哪有那麼多錢,有花那些錢的還不如存起來給你以後上學花。」
小時候,我發誓長大了我一定不做這樣的父母,可是今天我也用這樣欺騙的方式養育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時候被父母誆騙多次的孩子,長大後傾向於說更多的謊話。
研究人員對新加坡的379名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請他們談小時候父母對自己說過的謊話,他們成年後對父母說過的謊話,以及他們的心裡社會適應。
結果發現那些有更多說謊話式育兒記憶的人,成年後對父母的欺騙行為,也更多表現出較高程度的心裡社會失調。
(圖片來自網絡)
本以為隨口一句話,卻沒想到會對孩子的傷害如此大。
愛孩子,就請停止使用撒謊式育兒,而是選擇對孩子好的方式。
4
欺騙式育兒對孩子的傷害,遠比孩子當時鬧騰帶來的影響要大的多,所以對我們來說,「欺騙式育兒」不可取,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避免欺騙式育兒,從而減少對孩子的影響呢?
1.養育孩子多點耐心
當我們想要快速達到一種目的的時候,就會使用欺騙式育兒,其實這樣的方式治標不治本,而且一旦我們不兌現承諾,還會讓孩子對我們失去信任,從而得不償失。
只有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多點安撫孩子情緒的耐心,多點向孩子解釋清楚的耐心,才會更有利於孩子。
無論孩子哭鬧,還是耍賴,我們都要堅持原則,然後耐心安撫孩子的情緒,並很有耐心的向孩子解釋具體的原因。
這樣孩子就會明白我們不同意的原因,也會通過我們的耐心,學會控制情緒。
2.和孩子詳細說明白
很多時候,父母面對孩子要一件物品,為了不讓孩子哭鬧,也為了達到自己不買的目的,於是會騙孩子「改天給你買」。
可是謊言終有拆穿的一天,一旦拆穿影響的就是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度。
之前有次帶孩子去超市,出門後孩子看到了遊樂園,硬要去,於是我對孩子說:
「你是不是看裡面有很多小朋友,想和他們一起玩。」
孩子點頭。
「現在已經到了中午,我們要回家給爸爸做飯,不然爸爸回來沒飯吃,下午上班就要餓肚子。」
可是孩子依然不行,非要進去玩。
於是我對孩子繼續說:
「下個月就是你的生日,媽媽答應你,你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都請假陪你,帶你去更大的遊樂園,好嗎?」
孩子邊聽邊想,於是乘機,我將孩子抱至一邊,然後對孩子說:
「上你你說想吃巧克力,媽媽答應你,帶你來超市給你買,媽媽是不是今天給你買了」
孩子聽完對我點頭。
「所以,媽媽答應你過生日帶你去,就一定會帶你去,相信媽媽好嗎?」
兒子點頭答應。
當孩子鬧的時候我們要先理解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表達出孩子內心的需求,讓孩子覺得我們是理解他的,然後對孩子說出不行的原因,之後和孩子達成共識,可以是約定,也可以是承諾。
這樣做,不但孩子會理解父母,還會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關愛。
3.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
俗話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榜樣教育。
若想讓孩子不出現欺騙我們的行為,那麼我們就要從自己做起,我們要用以身作則來影響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撒謊的孩子。
「撒謊式育兒」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學習的助理教授setoh peipei認為:
父母告訴孩子要誠實,自己卻不能以身作則,這會讓孩子對自己喪失信任,孩子也會變的不誠實。
所以,我們要先做到誠實,也就是答應孩子的要做到,做不到的不答應,這樣孩子才會對我們生出更多的信任,孩子也會變的更加誠實。
(圖片來自網絡)
《道德經》中說:慢就是快。
養育孩子更是,越是看似見效快的方式,後遺症越多。
我們能做的不是急於求成的「撒謊式育兒」,而是在育兒的路上,慢慢走,讓孩子走穩每一步,才是孩子成長中走的最快的路。
願每一個父母對孩子多點耐心,每次遇見事情,給孩子多一點解釋,讓孩子明白輕重緩急,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