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才3歲,和爸爸一起坐火車回老家,這是他的第一趟長途旅行。
過了中午的飯點,大概下午時分,孩子突然就說肚子餓了,要吃點東西。
爸爸的第一反應是給孩子肯定回復,安撫住他不要哭鬧,然後拿了泡麵,帶著孩子離開了座位。
過了一會兒,有乘客去上廁所時,在車廂過道發現了這對父子。
可能擔心不是飯點,怕泡麵的濃烈味道影響到其他乘客,所以就帶孩子躲到了這裡來吃。
只見這位父親墊坐在紙巾上,伸開雙腿圍住孩子,生怕他摔倒,關切之心可見一斑。
孩子蹲在那裡,屁股下面也有紙巾,只是沒有坐下去,乖巧的姿勢十分惹人喜愛。
中途進食的時候,泡麵還掉了一點,孩子立刻拿出紙巾擦掉,還把紙巾裝好,並未隨便亂丟,素質真的不是一般高了。
這是一個父親以身作則教給孩子的,在這種公共場合下,良好的教養展露無遺,引人稱讚。
網友們紛紛感慨:這才是最高級別的炫富!
試問這樣一個聽話有教養的孩子,誰不愛呢?在這樣有教養的父親的教育下,孩子自然也不會以差到哪裡去。
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孩子?
1)教孩子換位思考
教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和立場上看待事情,將心比心,儘量理解和尊重他人,有助於培養「同理心」。
平時家長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在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自己都做不到,何談要求孩子呢?
2)教孩子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前提,是家長在家中也要尊重孩子,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孩子才能潛移默化中學會。
因而,家長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儘量做到民主,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言。
當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家長要給予審視,對於正確的那部分可以適當採納。
3)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另外,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做到言行一致,隨時隨地地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從父母眼中看到的世界,也將會影響他們的三觀建立。
所謂「學好三年,學壞三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萬萬不可懈怠,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謹而慎之。
4)讓孩子多參與社會生活
讓孩子多多參與社會生活,有助於其融入社會,在與別人接觸和交往的過程中增強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
父母平時可以帶孩子多多走出去,坐坐公共運輸工具,遇見老人家等需要幫助的人就樂於助人,並嘗試讓孩子參與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等。
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能學會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並明白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所在。
總而言之,家長的素質會影響孩子的素質,教育最有效的方式,自古以來都是「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成長為「有教養」的人,家長就要先自勉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oPvxm0BMH2_cNUgc5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