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農商行是2017-2018年度標杆銀行,要知道全國只有57家農商行入選。
這家農商行近4年位列浙江省農信系統經營綜合管理排名第一名,連續7年獲浙江省聯社綜合實力十強。
這家農商行被《銀行家》雜誌評為「2017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排名」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規模500億以下)第一名。
這家農商行「小而美」作為典型案例被載入《2017中國普惠金融報告》。
來源:成於微言
浙江樂清農村商業銀行最近又雙叒叕出名了~~
董事長高劍飛演講文字實錄《農商行的下半場》刷屏了!!!
當其他農商行還在為不良資產煩憂,為轉型發展苦惱時~
他就農商行下半場的「變」與「不變」作出了深度解讀。
演講稿實誠,金句多,決不亞於羅振宇跨年演講。
這家銀行就是浙江樂清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不良貸款剛剛破1%,60年累計核銷不良貸款僅3億元的銀行;
一家資本充足率接近18%,撥備覆蓋率超過600%的銀行;
一家凈息差領先於郵儲,高達3.46%的銀行;
一家人均創利高達186萬元,ROA高達2%的銀行;
一家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不到1.5%,最大十家客戶不到5%的銀行。
看到這些指標我震驚了,甚至懷疑是不是2014年的數據搞錯了。
這些年同業鴉片,該行沒有沾,業務還是傳統的存貸款業務,最多發發同業存單。
正如該行董事長所言,「做企業如同長跑,過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是飲鴆止渴,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所以,別的銀行在回歸本源,而他們行一直就循規蹈矩,做好自己該乾的事,服務三農小微,踐行普惠金融。
作為小法人機構要門當戶對,「大企業、大客戶與我們門不當、戶不對,不是我們的菜,我們拉不來,養不起、留不住。」
這家銀行用人也喜歡用「二代「,不過是農二代,客戶經理人均管貸戶數達700多戶。
雖然「乾的都是體力活,賺的都是辛苦錢,田還是這塊田,耕還是這樣耕,糊塗地愛,傻傻地干」。憨厚、樸實、勤勞的中國農民透露出大智慧。
這家小而美的銀行在接受採訪時,董事長說「談不上什麼經驗,我們走的是農家路,炒的是農家菜,用的是土辦法。」
彎道超車速度過快容易翻車,龜兔賽跑贏得的總是烏龜。上半場「比拼速度」,下半場「比拼耐力」。讓我們來細細品味高董事長在樂清農商銀行2020年工作會議上的專題報告——《農商行的下半場》。
農商行走過「跑馬圈地」的10年,如今環顧四野,隨著經濟下行,金融去槓桿等壓力,銀行業務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以量補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農商行發展的拐點已然出現。
行業邏輯的變化,要求我們主動順應大勢,轉變核心邏輯,用工匠精神經營好農商行的下半場。
▍上半場「比拼速度」 下半場「比拼耐力」
上半場農商行在規模情結和速度衝動下,出現了脫實向虛、偏離定位等情況。面對誘惑和壓力,我們沒有猶豫徘徊,也沒有隨風起舞,始終堅持走「小而美」差異化經營之路,用自己的方,做自己的事,心無旁騖地堅守本源、堅守底線、堅守定位,實現了連續十年的高速發展。下半場,我們要轉變競爭邏輯,變「重負債」為「重資產」,變「要流量」為「要留量」,變「靠產品」為「靠人品」,才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上半場「防控風險」 下半場「經營風險」
經濟從上半場的順周期轉入下半場的逆周期,農商行出現信貸風險加大、客戶資源減少、同質競爭加劇等情況。下半場,我們要轉變風控邏輯,主動擁抱客戶,經營風險。理念要包容,樹立「大數法則」「利潤覆蓋風險」「倒金字塔」三大理念。客戶要包容,包容「有貢獻」「有潛力」「有缺陷」的客戶。考核要包容,為擔當者擔當,為執行者負責,為創新者撐腰。
▍上半場「野蠻生長」 下半場「精耕細作」
上半場農商行管理粗放,通過要素「狂轟濫炸」實現「野蠻生長」。下半場,我們要轉變管理邏輯,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做好管理的「減法」。堅持大道至簡,做到制度簡單、流程簡單、考核簡單。做好科技的「加法」。堅持科技賦能,推進營銷、管理、渠道+科技,實現線下反攻線上。做好效能的「乘法」。堅持降本增效,實現人力、網點、財務效能的最大化。
▍上半場「人頭紅利」 下半場「人才紅利」
在人工智慧、金融脫媒的衝擊下,上半場農商行點多面廣、人海戰術等優勢逐步被削弱。下半場,我們要轉變人才邏輯,變「以人為本」為「以奮鬥者為本」。讓有信仰、有本領、有業績、有規矩、有擔當的奮鬥者「有為有位」,實現一人奮鬥,全家幸福;現在奮鬥,終身幸福。讓主動性弱、業績平平、小富即安的普通者「奮發有為」。讓開倒車、不作為、沒擔當的混事者「慄慄自危」。
▍上半場「發展自我」 下半場「追求無我」
相信方能看見,利他方會走遠,堅守方得始終,對社會的價值決定你的高度。上半場,農商銀行通過靠機制、物質、積累實現高速發展。下半場,要行穩致遠,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須轉變「生態邏輯」,變「生意」為「生態」。要堅持利客戶、利員工、利社會,多些雨中送傘,雪中送炭,用情懷、生態、格局實現持續發展。
走自己的路就是創新!堅持就是最好的創新!要正確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係,下半場變的是戰術、邏輯和思維,在大破中大立;不變的是戰略、模式和思想,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下半場才能如魚得水,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