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修水利工程交上一份優秀「水考」答卷
壽光日報全媒體報道 8月12日,我市召開「利奇馬」颱風防禦工作新聞發布會,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看,今年颱風造成的損失遠低於去年。連日來,我們奔赴防汛排澇的第一線,老百姓普遍反映,今年水利設施發揮了巨大作用,再加上提前做好了準備,即便在今年降水量大的情況下,我市整體排水速度提速,受損程度遠低於去年。排水通暢後,菜農心理上更加從容淡定,苗子和棚體得到了最大程度保全。有了水利管網的支撐,我市整體抗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
「多虧了排水管網!」
2018年,「溫比亞」過境時,我市308國道兩側積水嚴重,附近菜農紛紛通過長距離的水帶,將大棚內積水排到路上,以路為渠,阻礙交通,妨礙救援。
今年情況如何呢?8月12日下午,記者趕到這裡看到,與去年密密麻麻的水帶景象相比,今年 308 國道沒有任何積水,與之連接的紀台鎮各條鎮級道路也非常乾淨、通暢。姜周路兩側,新修建的排水溝內,水流急速向北邊的308國道排水渠方向流去。
這個時候,方東村菜農張少勇正在靜靜地看著積水從大棚前抽出來,流進排水溝。「說實話,今年真是多虧修了這條排水溝,太管用了。」
張少勇的大棚在姜周路東邊,去年的時候棚內積水半米多深,排了十幾天還沒有完全排出去,新栽下的苗子無一倖免全部死掉。而今年,「利奇馬」到來時,他早已架好了水泵和水帶,只要有積水就第一時間抽,一天時間就抽完了。「就是防備著下大雨,我這棚里肥料都用上了,苗子也訂好了,等過兩天晾一晾就直接種上。」張少勇介紹。
去年,為了徹底改善該區域易澇問題,我市投資完善該區域水利管網,308管網工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重點防範區域的紀台鎮規劃了「四橫六縱」的農田排澇體系,投資2.27億元,建設了總長度172.5公里的農田排澇管網。
排澇管網帶來的便利,308國道南側的大棚種植戶感受最為強烈。「去年這條生產路上水帶壓水帶,有些從南邊鋪了500米水帶,把水排到國道上。今年不愁了,國道旁邊有排水渠,都留著排水口,大棚里的水很輕鬆就排出去了。」菜農趙公民向記者介紹。他的大棚去年被水泡過之後倒塌了,今年重新建了一個新棚。8月12日,記者在他的新棚內看到,棚內滴水未進,土壤全部是乾的,下暴雨當晚,他第一時間把棚前的積水抽到了308國道旁的排水渠內。
恢復生產,壽光正在加速!
水利管網發揮作用,大棚排水提速。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為了躲避這場颱風,菜農普遍後延了栽苗時間,這也大大降低了損失程度。
從我市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相關數據看,「利奇馬」降雨強度超過去年「溫比亞」強度,其中,紀台鎮降水347.7毫米,也超過去年同期。然而,從受損情況來看,卻遠遠低於去年。採訪中,眾多老百姓坦言,去年全市下大力氣修建的水利設施起了大作用,保證了低洼地區的積水能有地方排,且不出現回灌滲水。
鎮武廟村黨支部書記王洪坤介紹,去年他們村積水嚴重,農戶都往馬路上排水,水一多,沉積在道路上,時間長了又倒灌進大棚。今年多虧修了排水管網,村裡和大棚里的積水直接排進水溝內,最終經過管網進入河道。「通過排水管網,水能又快又徹底地排出去,不怕無處可排,不怕倒灌滲水,今年的損失小了很多。」「去年泡了有半個月,今年看這個情況用不了兩天,就能排出去。」菜農趙守方已經開始聯繫苗場訂苗。
去年,紀台鎮通過農田排澇體系和道路排水建設,基本解決了低洼區域排水問題。農田排澇體系涉及耕地面積7.5萬畝,覆蓋全鎮72個村,同時又開展了「四清一建」行動,對鎮域道路兩側5米範圍內的附著物進行了徹底清理,涉及路域184公里。(記者 王全國王景坤 張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