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導讀
我國已發布了肺計量檢查等8部肺功能檢查指南,規範了檢查過程及臨床應用。但肺功能檢查報告格式並未統一,增加了解讀的複雜性,不利於數據的共享。中國呼吸醫師協會肺功能與臨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治療學組組織有關專家,以肺量計檢查、支氣管舒張試驗和支氣管激發試驗為標準化報告的藍本,參考美國胸科學會(ATS)肺功能專委會的標準化肺功能報告的技術聲明的推薦與建議,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標準化肺功能報告格式。
標準化格式
報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檢查的數據、圖形、報告意見和結論。
1. 基本信息
(1)發出者:醫療機構名稱及聯繫電話等
(2)受檢者:姓名、記錄編號、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種族。
(3)檢查相關:檢查時間(年、月、日、時、分),大氣壓與室溫(校正肺容積)
(4)其他信息:吸煙史、藥物、肺葉切除術,下肢癱瘓,長跑運動員。病情較重者,記錄靜息時血氧飽和度。
2. 數據及圖形
(1)結果數據用表格顯示。
行序:各檢查指標及質控指標;
列序:指標參數、實測最佳值、最佳值占預計值的百分比(最常用)、正常範圍下限(LLN)、最佳值與預計值的差值占標準差的倍數(z值)、以及至少3次可接受測量的實測值。
(2)圖形
呼氣流量容積曲線:呼氣早期尖峰的出現提示爆發力充足。曲線向容量軸凹陷提示中小氣道阻塞,呼氣或吸氣相流量平台樣受限提示大氣道阻塞。
呼氣時間容量曲線:平段提示呼氣基本完全。應關注呼氣相平台,避免漏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
多次重複檢查的圖形:重疊比較分析檢查間的差異。
支氣管舒張劑吸入前後圖形對比:目測評估氣道可逆性改變。
支氣管激發試驗的劑量反應圖:標示累積激發劑量等
3.報告的意見和結論
(1)技術員對檢查中的意見看法。
(2)審核醫師的評審意見。
結果解讀
1. 選擇預計值
肺功能的正常參考值並非一個固定閾值或固定範圍,而是由預計值模型方程通過計算身高、年齡、性別及人群/種族等因素後,依統計學方法推算產生的平均預計值或中位數,以及相應的預計值範圍。
2017年,我國更新了基於全國6大行政區域4~80歲人群的肺通氣功能正常預計值方程,並可提供LLN及z值。
2. 異常值的判讀
肺量計指標用超出LLN作為異常判斷閾值,低於LLN可判斷異常,z值評估異常的嚴重程度。z值<一1.645可視為異常值(有5%假陽性機率),z值絕對值越大,假陽性機率越小, z值也可判斷疾病損害嚴重程度。報告中增加直方圖可展示不同指標z值的位置,直觀地展示結果(如圖1、2)。
註:(A)用力肺活量檢查過程中的流量-容積曲線;(B)容積-時間曲線;(C)模擬z值大小的條形圖,星號是各指標z值所在的位置;(D)慢肺活量檢查中的容積-時間曲線,若進行了慢肺活量檢查,應在報告中展出此圖
圖1標準版肺量計檢查報告單
圖2簡易版肺量計檢查報告單
3. 受損嚴重程度
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作為肺通氣功能受損嚴重程度的分級評判指標。
質量評估分級系統
肺功能檢查完成後應對檢查質量進行評級(表1)標註。
表1 成人或兒童的FEV1或FVC測量的質量評估分級標準分級
規範用語
對肺功能障礙的描述,統一用「障礙」一詞。
1. 技術員報告規範
(1)檢查過程是否符合規範
受檢者配合程度:配合佳、配合較佳、配合欠佳;
檢查質量評級:FVC:A~E,FEV₁:A~E,如檢查結果為E,需補充「結果僅供臨床參考」;如質量評級為F,檢查結果不可接受。需重新檢查,或改用其他方法檢查。
2. 醫師報告規範
(1)評估肺功能檢查結果用語
肺通氣功能檢查正常;
小氣道功能障礙;
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
非特異性通氣功能障礙;
其他特殊類型的障礙,如上氣道阻塞等。
(2)評估異常的肺功能通氣障礙嚴重程度: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極重度。
通氣功能障礙和嚴重程度可合併報告,如: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極重度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等。小氣道功能障礙介於正常與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一種臨界狀態,不做嚴重程度判斷。
報告格式示範
1.肺量計檢查
(1)需陳列的指標
生理指標:FVC、FEV₁、FEV₁與FVC的比值(FEV₁/FVC)即一秒率、呼氣峰值流量(PEF)、最大呼氣中期流量(FEF25%~75%)、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時的瞬時呼氣流量(FEF50%、FEF75%)、吸氣峰值流量(PIF)、50%FVC位的PEF與PIF的比值(FEF50%/FIF50%)等。臨床最常用指標是FVC、FEV₁、FEV₁/FVC。對於氣道阻塞較為嚴重的受檢者,用力呼氣肺活量可少於吸氣肺
活量,此時應報告最大肺活量(VCmax),並以FEV₁/VCmax代替FEV₁/FVC。
FEF25%~75%、FEF50%及FEF75%指標對小氣道病變以及氣道阻塞性疾病的早期階段有重要診斷價值, PIF 、FEF50%/FIF50%等吸氣流量指標對大氣道阻塞有重要診斷價值,均要求在標準版報告中列出。
慢肺活量檢查,應報告深吸氣量值。
質控指標:FET、用力呼氣外推容積(Vexp)。在肺量計生理指標後順序列出。Vexp可為實測數值或占FVC的百分比(Vexp/FVC%)。
(2)指標排列順序
順序為:實測最佳值、最佳值占預計值的百分比、LLN、z值、三次測量分別的實測值。
(3)流量-容積曲線及容積-時間曲線圖形
流量-容積曲線圖:流量與容積的比值應為2 L/s∶1 L。
容積-時間曲線圖:時間坐標需設置6s以上,且必須展示出用力呼氣開始第1秒的圖形。
幼兒或呼氣容量及流量較低者為主的肺功能檢查室,可擴大圖形的坐標間距。
慢肺活量檢查:根據需求加入FEV1/VCmax指標。展示慢肺活量測量過程的容積-時間曲線圖,包含基線的至少4個潮氣呼吸波形。
(4)報告模板
標準版:
提供完整的指標、圖形等信息(圖1)。
簡易版:
著重簡潔性,較重要臨床應用意義的指標與圖形(圖2)。
窄幅版:
適用於簡易可攜式肺功能儀器報告(圖3)。
圖3 窄幅版簡易肺量計檢查報告單
2.支氣管舒張試驗
在肺量計檢查基礎上進行。列出舒張前最佳的一次測量數據及舒張後的3次測量數據(簡易報告可只列出舒張後最大改善的測量數據)。舒張後的結果不需重複列出LLN,僅需列出舒張後實測值及較基線變化的數值和百分數。圖4為標準版支氣管舒張試驗的報告示例,圖5為簡易版支氣管舒張試驗的報告示例。
註:舒張前肺功能為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舒張後FVC增至正常範圍,結論仍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圖4 標準版支氣管舒張試驗報告單
圖5 簡易版支氣管舒張試驗報告單
3.支氣管激發試驗
在肺量計檢查基礎上進行。需列出激發前最佳的一次測量數據、最後2個激發劑量或濃度刺激後的測量數據及實測值較基線變化的百分數。激發後的流量-容積曲線和容積-時間曲線可與激發前的曲線整合於同一張圖片以作對比。圖6為支氣管激發試驗的報告示例。
圖6 支氣管激發試驗報告示例
電子化格式保存
適合用於醫療檔案記錄留檔,為臨床醫師提供參考資料。
來源:
中國呼吸醫師協會肺功能與臨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治療學組. 肺功能檢查報告規範-肺量計檢查、支氣管舒張檢查、支氣管激發試驗[J].中華醫學雜誌.2019.99(15):1681-169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hWc62wBJleJMoPMXk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