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睡多久才好?告訴你答案

2023-12-22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原標題:「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睡多久才好?告訴你答案

凌晨3點,天還黑得看不見五指,老張卻又醒了。最近這段時間,他沒睡過一個好覺。

退休前,老張工作忙碌,每晚都是碰床就睡,一覺到天亮,老伴還笑他:就算天塌了,可能都吵不醒他的美夢。

但自從退休後,老張的睡眠卻越來越差,經常早早上床翻來覆去才睡著,睡了幾個小時又昏昏沉沉醒來,難以再入睡。他一直相信著「8小時睡眠」,認為人就一定要睡夠8小時才能恢復身體能量,特別是到了他這個歲數,更是這樣。

然而,醒來之後又難以入眠,在床上折騰著,就算好不容易睡著了,醒來也是非常的疲憊。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他一邊睡不好早早醒來,一邊又焦慮著睡不夠傷身體,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更加難以睡著了。老張因此也滿臉疲憊,整天都唉聲嘆氣。

一、最佳睡眠時長是8小時?不一定!

提起「最佳睡眠時間」,很多人第一反應是8小時,然而,也有不少人反映8小時根本睡不夠,需要更久的睡眠時間才能得到充分休息。那麼,一天到底應該睡多長時間才算健康?8小時是否真的是最理想的睡眠時間呢?

要回答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8小時睡眠論」的最初來源。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每天工作10~11小時,沒有雙休日,這導致工人們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疲勞引發的工作事故頻繁發生。因此,歐美工人們提出了「8小時工作,8小時休閒,8小時睡眠」的口號,於是「8小時睡眠論」便應運而生。

可以看出,一開始提出8小時睡眠論,主要是為了提高睡眠效率。然而,就像每個人的飯量不同一樣,睡眠時長也因人而異。因此,我們不應一概而論,而應根據個體差異來確定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長。

2021年,《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發表了一項題為《東亞人群睡眠時間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的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32萬名亞洲人群的數據,並在近14年的隨訪中發現了「J型關聯」。

對於亞洲人群而言,睡眠在7小時的時候,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的風險最低。而當睡眠時間達到8小時時,反而會增加部分疾病的死亡風險。

基於研究結論,是否每個人都應該保持7小時睡眠時間更好呢?對此,江蘇省南京腦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靳凌表示,睡眠時長存在顯著的個體化差異,各種指標(如睡眠時長、醒來次數、入睡時間等)都是相對的。要全面評估睡眠質量,應結合第二天起床後的狀態來判斷。

靳凌醫師強調,如果醒來後感覺休息充分、精力充沛,白天工作學習沒有出現明顯倦怠,這時就可以認為夜間獲得了充足的睡眠。

因此,我們不必過分困擾於是否要追求每晚8小時的睡眠。個體化的感受是最重要的睡眠評估指標,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狀況來調整和優化睡眠習慣。

二、65歲後,一天睡多久才比較推薦?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睡眠結構也會發生變化,不同年齡段對睡眠的時間需求有所不同。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孫洪強指出,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確保每晚7-8小時的充足睡眠。此外,他還強調老年人應該特別關注提高睡眠質量,以維護身體健康。

另外,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針對不同年齡段提出了相應的睡眠時長建議。我們可以根據以下表格來了解適合自己年齡段的睡眠時間。

圖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普內科副主任醫師謝玉蘭指出,睡眠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在睡眠期間,胃腸道及相關臟器合成並製造人體能量物質,為日常活動提供所需。此外,體溫、心率、血壓下降,呼吸和部分內分泌減少,降低基礎代謝率,有助於體力的恢復。

2.保護大腦,恢復精力

缺乏睡眠會導致煩躁、激動、精神萎靡以及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相反,充足的睡眠能使大腦得到保護,提高精力,思維更為敏捷,辦事效率更高。睡眠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大幅減少,有利於腦細胞能量貯存。

3.增強免疫力,康復機體

睡眠有助於增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提高免疫力,對抗侵入的各種抗原物質。此外,睡眠還能加速各組織器官的自我康復過程。目前臨床上,也會把睡眠視為一種治療手段,可以幫助患者度過疾病最困難的時期,促進康復。

三、老年人失眠睡不著?6個方法有助睡好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問題。在老年群體中,42%的人入睡時長超過半小時,失眠率高達21%,更有老年人中自我評價睡眠質量非常差的占比為9.7%。相較之下,年輕人中自我評價睡眠質量非常差的占比僅有4.2%。

老年人入睡困難、失眠、反覆做夢困擾,除了用藥還有什麼辦法改善呢?對此,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晨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

1.學會製造褪黑素波動

維持適合睡眠的臥室環境,保持安靜、黑暗,室溫控制在20℃左右,並使用遮光窗簾。光線過多可能減少褪黑素分泌,影響睡眠質量。早晨醒來時拉開窗簾,製造褪黑素波動,幫助身體適應白天和夜晚的變化。

2.晚飯別吃得太晚

儘量避免吃夜宵,晚餐不要吃得太晚。過晚進食會導致血糖升高,增加興奮感,使入睡更加困難。如果晚上餓了,可以選擇喝一杯熱牛奶,而不是攝入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每天堅持適當運動

每天適度運動對心腦血管和「三高」控制有益。但要注意不要在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最好提前三個小時完成。運動有助於放鬆身體,但入睡前過度興奮可能導致難以入眠。

4.睡前做放鬆的事情

在入睡前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如泡熱水澡、閱讀等,而不是玩手機或打遊戲。建議設定晚上手機靜音並放在客廳,維持一個寧靜的環境。

5.保持每天的生物鐘

固定的作息時間非常重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入睡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生物鐘的穩定對於改善睡眠問題至關重要。

6.睡不著試試冥想

如果躺在床上實在睡不著,可以嘗試冥想。拋開雜亂的思緒,想像在沙灘上曬太陽、欣賞美景,甚至數羊,都是一些可以嘗試的冥想方法。這是心理科醫生常用的方法,有助於放鬆身心,促進入眠。

綜合來看,老年人的睡眠問題是一個值得關注和解決的重要健康議題。然而,針對個體差異,老年人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時仍需因人而異,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在生活中,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調整,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睡眠,促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幸福。

參考資料:

[1]《「最佳睡眠時長」竟不是「8小時」?研究發現:很多人可能睡錯了!》.健康時報.2023-11-19

[2]《好睡眠有5個標準!全做到比別人延壽5年!》.健康時報.2023-02-28

[3]《睡眠好壞關係到全身健康,要想睡眠好有「五忌」!》.健康時報.2023-07-31

[4]《「最佳睡眠時間」出爐!睡多睡少都折壽,關鍵是把握在這幾個時間!》.健康時報.2023-07-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