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汽車對比:理想ONE動力較弱,嵐圖FREE安全配置夠智能

2022-07-23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按:

增程式動力汽車有哪些優點和缺點?目前市面上哪一款程式電動汽車值得購買?

從理想ONE的熱銷,再到問界M7的發布,增程式電動汽車再次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多位車企高也管圍繞增程式動力多次展開論戰,增程式動力究竟是市場趨勢還是落後技術,一時間還沒有得出結論。

那麼,從消費者購車的角度出發,增程式動力汽車是否值得購買?增程式動力汽車有哪些優點和缺點?目前市面上哪一款程式電動汽車值得購買?為了解答這些疑惑,本期《懶人看車》內容,我們對理想ONE、嵐圖FREE和問界M7三款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配置功能進行橫向對比,為消費者選出一款適合購買的車型。

基本信息

理想ONE售價最高,問界M7最新上市

此次對比,我們選取理想ONE 2021款增程6座版(以下簡稱「理想ONE」),嵐圖FREE 2021款四驅增程版+專屬豪華套裝(以下簡稱「嵐圖FREE」),問界M7 2022款1.5T增程式四驅豪華版(以下簡稱「問界M7」)。

廠商指導價方面,理想ONE售價34.98萬元,嵐圖FREE售價33.36萬元,問界M7售價33.98萬元,其中問界M7是近期最新上市的新車。車型級別方面,3款車型均為自主品牌的中大型SUV。

車身對比

理想ONE最長最寬,嵐圖FREE是5座車型

先來看三款車型的車身信息。理想ONE為6座車型,長/寬/高/軸距為5030/1960/1760/2935mm;嵐圖FREE為5座車型,長/寬/高/軸距為4905/1950/1645/2960mm;問界M7為6座車型,長/寬/高/軸距為5020/1945/1775/2820mm。

可以看到,理想ONE作為6座SUV,長度和寬度均為最大,其中長度超過5米,高度超過1.7米。問界M7同樣為6座車型,長度同樣超過5米,高度為三款車型中最高。兩款6座車型比較之下,理想ONE的車身數據更加占優,車內空間可能也會表現更好。

嵐圖FREE是唯一的5座車型,車身大小上自然稍顯落後,不過2960mm的最長軸距,也足以說明嵐圖FREE車內空間表現也不會遜色。

車身外觀上還有一些設計值得注意。三款車型中,嵐圖FREE和問界M7的外觀採用隱藏電動門把手設計。這個設計沒有太多實際的功能,不過會令車身更有設計感和科技感,目前在大量新能源車型中均有使用。

續航和動力對比

理想ONE純電續航里程最高,嵐圖FREE電機功率扭矩最大

對於新能源車型,續航里程自然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綜合續航里程方面,問界M7最高,CLTC綜合續航里程達1100km,理想ONE的NEDC續航里程達1080km,嵐圖FREE相對最低,NEDC續航里程為860km。

百公里虧電油耗方面,問界M7最低,只需7.45L,理想ONE最高,達到8.8L,嵐圖FREE的虧電油耗則為8.3L。需要說明的是,虧電油耗指增程式汽車的電池電量在正常使用過程中被消耗到了所允許的最低值狀態時的油耗,通俗來說即「沒電」狀態時的油耗,消費者可以將此作為用車成本的參考。

發動機最大馬力方面,理想ONE最高,達到131Ps;問界M7次之,為125Ps;嵐圖FREE最低,為109Ps。

電機方面,嵐圖FREE馬力最大,達到694Ps,問界M7也達到449Ps,理想ONE電機馬力最小,為333Ps。

電機總功率和總扭矩的表現基本與馬力重合,嵐圖FREE的數據分別為510kW和1040N·m,問界M7的數據分別為330kW和660N·m,理想ONE的數據分別為245kW和455N·m,理想ONE的數據大幅落後其他兩款車型。

一般來說,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馬力、功率和扭矩,與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動力和性能密切相關。可以看到,綜合上述三項參數配置來看,嵐圖FREE和問界M7的動力性能表現無疑會更好,相比而言理想ONE動力性能可能會相對較弱。

汽車的動力性能,還可以通過零百加速時間進行側面印證。零百加速時間最快的是嵐圖FREE,僅需4.5秒,問界M7也只需4.8秒,而理想ONE則需要6.5秒。綜合上述情況來看,嵐圖FREE和問界M7的動力表現相對較好,理想ONE則相對落後。

安全配置對比

嵐圖FREE可夜視,理想ONE缺疲勞駕駛提示

再來看三款車型的安全配置功能。

安全氣囊方面,理想ONE和問界M7均配備6個安全氣囊。理想ONE配備正駕駛位和副駕駛位安全氣囊、前排側氣囊、前排和後排頭部氣囊、膝部氣囊。問界M7未配備膝部氣囊,不過與理想ONE相比多出後排側氣囊。嵐圖FREE全車只配備5個安全氣囊,缺少後排側氣囊和膝部氣囊。

其他安全配置方面,三款車型均配置齊全,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道路交通標識識別、主動剎車等功能均有配備,不過也有車型表現出類拔萃。

三款車型中只有嵐圖FREE配備夜視功能,可在夜間或光線較弱的時候將路況更加清晰地展現給駕駛員。後方碰撞預警功能同樣只有嵐圖FREE配備,當檢測到後方有正在快速接近的其他移動目標且存在碰撞風險時,系統可發出報警信息並打開雙閃燈,提醒後方車輛減速或保持安全車距。

針對車輛的閒時安全問題,嵐圖FREE提供哨兵模式功能,一旦車輛被碰撞或移動,外部攝像頭就會錄製車輛周圍的環境,並通過手機APP或簡訊通知車主,車主也可以通過手機控制車輛鳴笛、閃燈以及遠程喊話,向威脅車輛安全的潛在破壞者發出警告,保障車輛及財產安全。

另外,理想ONE並未配備疲勞駕駛提示功能,其他兩款車型則均有配備,可以監測駕駛員的實時狀態,如發現異常可發出提示。

安全性方面還可以參考中汽研的碰撞測試成績。在C-NCAP測試規程下,理想ONE獲得乘員保護94.73分、主動保護100分、行人保護72.89分、綜合成績92.2分的成績。嵐圖FREE也獲得乘員保護94.39分、主動保護100分、行人保護75.09分,綜合得分92.3分的成績,兩款車型安全性總體表現均上佳。

駕駛輔助功能對比

嵐圖FREE有透明底盤,理想ONE可自動變道

駕駛輔助功能方面,三款車型同樣配置齊全,不過也有一些亮點值得說道。

底盤方面,只有嵐圖FREE配備透明底盤,可實時獲取車底狀況,記錄並顯示車輛已行駛過的區域的車底視頻信息,讓駕駛員可以實時、直觀地查看車底的狀況。

此外,嵐圖FREE配備空氣懸架,可緩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的衝擊,行車時帶來更高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在高速公路行駛時,理想ONE的部分駕駛輔助功能也非常實用。比如在自動變道輔助功能的幫助下,駕駛員打開轉向燈,自動變道輔助系統將對周邊環境進行判斷,然後輔助駕駛員將車輛駛入相鄰車道。

另外,三款車型中只有理想ONE配備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柵功能,車頭的格柵可自動調節開合度,冬天車輛啟動時可以更快熱車,高速行駛時閉合進氣格柵帶來更低的風阻係數,提升車輛穩定性與燃油經濟性。

HUD抬頭數字顯示功能則只在問界M7上配備,可以將車速等信息顯示在擋風玻璃上,駕駛員不需要低頭看儀錶盤。

內部配置方面,只有理想ONE配備方向盤加熱功能,可以在寒冷的季節讓方向盤變得溫暖。後排座椅功能方面,理想ONE第二排座椅配備加熱和按摩功能,問界M7第二排座椅則還有通風功能,嵐圖FREE的後排座椅則未具備上述任何功能。

針對車廂環境,理想ONE和問界M7搭載車載空氣凈化器,可幫助凈化汽車內空氣中的PM2.5、有毒有害氣體(甲醛、苯系物、TVOC等)、異味、細菌病毒等。嵐圖FREE和問界M7則配備車內香氛裝置,可把香水通過空調均勻地釋放到車內,還可以根據擋位調節香味的濃烈。

車機和燈光

兩款車型有副駕娛樂屏,嵐圖FREE有AR實景導航

車機系統方面,三款車型均將網聯化和智能化推向新高度。

先來看中控屏,三款車型均是大屏車機,中控屏尺寸均超過10英寸。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和嵐圖FREE的副駕駛位娛樂屏,消費者坐在副駕駛位也可以享受觀看視頻、聽音樂、上網等功能,問界M7則沒有副駕駛位娛樂屏。

車機功能方面,只有嵐圖FREE配備AR實景導航功能,可在攝像頭實時拍攝到的真實道路畫面上,由虛擬模型、箭頭、虛線等元素為用戶指引方向,為「路痴」駕駛員提供更加清晰的路線指引。

在對車機功能的控制方式上,只有嵐圖FREE支持手勢控制。理想ONE既不支持手勢控制也不支持人面識別,而其餘兩款車型均支持人面識別功能,可智能識別車主身份,科技感不言而喻。

燈光方面,三款車型也各有強弱。三款車型中,只有理想ONE配備轉向輔助燈,可以在轉彎時照亮彎道盲區,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另外,嵐圖FREE和問界M7配備大燈延時關閉功能,在車輛熄火後為車主下車後提供一段時間的外部照明,在光線不好的環境下非常實用。

體現豪華感的車內氛圍燈方面,三款車型均有配備,其中嵐圖FREE和問界M7配備多色氛圍燈,而理想ONE只有單色氛圍燈。

選購建議

理想ONE家用首選,嵐圖FREE動力強勁

總結下來,三款車型各有優劣,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購車需求作出選擇。

理想ONE以「奶爸專車」自居,具有續航里程高、空間大、副駕駛專屬娛樂屏等優勢,不過動力可能相對較弱,總體而言比較適合家用需求。

嵐圖FREE電動機參數配置「拉滿」,動力強勁不言而喻,各種智能化配置也一應俱全,不過作為中大型SUV,5座的布局可能難以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問界M7作為最新上市的車型,各種功能配置非常齊全,背靠華為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也讓其智能化程度獨領風騷,喜歡華為產品的消費者不要錯過。

回到行文開始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電氣化大勢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應該多樣化,增程式動力汽車無疑填補了其中的空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購車選擇。

對比上述三款熱門的增程式汽車可以發現,它們改變的不僅是汽車的動力系統,還有帶來更加智能化的功能和配置,不斷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這樣的產品註定能找到其忠誠的目標用戶群體。因此,各大車企與其爭論增程式技術是趨勢還是落後,還不如為帶來更多高品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