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男孩進女廁」上熱搜後 實探宿遷第三衛生間

2023-02-28     速新聞

原標題:「帶男孩進女廁」上熱搜後 實探宿遷第三衛生間

「帶男孩進女廁」上熱搜後 實探宿遷第三衛生間

(速新聞記者 王艷珅 周妮 見習記者 臧子青)當你單獨帶異性兒童外出時,上衛生間時是否遇到過不便?近日,異性家長帶孩子上廁所引發的爭議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久前,在黑龍江哈爾濱一地鐵站女廁內,一女子提醒6歲男童不能進入女衛生間,遭到了男童家長的辱罵,該視頻經網友上傳網絡後,引起許多人討論。其中有人呼籲:城市應增設第三衛生間,解決這類尷尬問題。

2月26日,針對該話題,記者採訪宿遷市民怎麼看,並走訪公園、商場等地,了解宿遷第三衛生間的建設情況。

男孩跟著媽媽進女衛生間很普遍

你遇到過家長帶著異性孩子進衛生間的情況嗎?記者在街頭隨機問了多位市民,大多數人表示,遇到過這種情況。市民李女士說:「幾年前逛商場時看到,有一位中年女士帶著四五歲的男孩進了女廁所,男孩嘴裡嚷嚷著『媽媽,我快憋不住了』,引得廁所內的人轉頭注視。這位女士麻利地帶男孩上了廁所,她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像媽媽帶著男孩進女衛生間的情況,李女士遇到過不止一次。她覺得這樣的行為影響到了其他人的如廁感受。但同時,趙女士也能理解家長帶著異性孩子如廁的行為,她認為孩子如果年紀特別小,這樣是可以的,如果年紀超過了3歲,就顯得不妥了。

「第三衛生間」解決如廁難

這樣的尷尬如何解決?記者了解到,為解決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如廁困難的問題,宿遷許多公共場所設立了第三衛生間。

記者來到市區飲馬堤路的街坊公舍看到,這裡面除了普通的男女衛生間,還設置了第三衛生間。進入第三衛生間內,能感覺到相比較一般的衛生間,第三衛生間內空間相對較大。這裡設有一個成人馬桶以及一個小型的兒童馬桶,在成人馬桶旁邊設置了扶手以及緊急按鈕。在兒童馬桶旁邊,還設有為嬰兒更換尿不濕的摺疊板。

走進宿城區吾悅廣場公共衛生間,明亮的指示標牌引人關注。公共衛生間外牆繪有一些彩色圖畫,沿著過道走,分別可以看到女衛生間、男衛生間、母嬰室、多功能衛生間。

坐便器、洗手池、安全扶手、兒童安全座椅……多功能衛生間內設施齊全,環境溫馨,市民王女士帶著一名男孩使用完後連連誇讚,「以前我只能帶著孩子使用女衛生間,不光周圍的人會傳來異樣的眼光,自己也覺得有些尷尬,但孩子還是太小了,沒辦法獨立如廁。」王女士笑著說,了解到商場有這樣的多功能衛生間,她就帶著孩子前來使用了,感覺非常便利。

市民張女士也有著同樣的感受,「我的父親年紀較大,行動不太方便,每次獨自到衛生間如廁的時候我都會擔心他,但又不方便進去幫忙,而多功能衛生間能夠允許我幫助父親。」張女士說,自從商場、公園有了多功能衛生間,父親不再排斥出行了,自己的壓力也變小了。

公共衛生間關乎著市民的出行方便與感受,也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據了解,近年來,宿遷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持續對公廁設施升級改造,市區免費對外開放廁所達910座,其中二類以上標準公廁578座。在二類以上標準公廁內,都增設了第三衛生間,裡面均配備了兒童馬桶、成人馬桶、兒童洗手盆、成人洗手盆、嬰兒座椅以及更換尿不濕的摺疊床,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提供方便。

「第三衛生間」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性別意識

「對於兒童來說,第三衛生間的設置既方便家長幫助孩子上廁所,也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性別意識。」宿遷幼兒教育專家劉寧稱,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性別教育不夠。3歲左右,孩子開始出現性別意識,3歲到6歲是孩子性別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頻繁帶著孩子進入異性廁所等公共空間,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性別意識,甚至影響孩子以後的性別觀念。在日常生活場景中,家長也要做好引導,比如幫助孩子區分男女廁所等,第三衛生間設施可以增強孩子的邊界意識。

第三衛生間不僅是城市文明的象徵,也體現城市公共服務的人文關懷。對此,劉寧希望有關部門也要積極推動公廁性別意識教育宣傳,加強正面輿論引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f73a5fb2d354b4b648d6fed2531e1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