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下沉社區,醫療惠澤於民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楓橋分院開診感悟

2023-10-17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

原標題:專家下沉社區,醫療惠澤於民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楓橋分院開診感悟

2023年10月10日,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楓橋分院開診了!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經過多日的精心籌備,楓橋中心重裝再現,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於廣大居民面前:扶梯從市民廣場直達二樓中心就診區,方便快捷;迎面碩大醒目的螢光屏提示著各種診療信息,讓就診者一目了然;往前直行右手邊就是內科診室,左手邊是檢驗科、收費處、藥房,就診非常方便。再往裡走是古樸國韻的「中醫診區」,裡面除了中醫師、中藥房還有康復器械,設備一應俱全。電梯往後走則是牆壁畫著卡通人物、富有童趣的兒童樂園,裡面有兒科、兒童免疫接種等,處處用心、樣樣都體現了人文關懷。來診者穿行如梭,診室看病的井然有序排起了長隊。

除了硬體的改變,更主要的是在軟體方面下了狠功夫:一,以人員層次的提升為主線,高新區人民醫院各個科室的高級職稱人員及骨幹力量下沉社區,每天與在高醫本部一樣出診。馬澗地區居民密集,老年人居多,行動不便,分院的建立,無疑是為老百姓看病的「最後一公里」打開了「綠色通道」,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醫院為人民服務宗旨;二,一切以患者為中心,提高服務質量:分院開診時間改為從早上7:45一直持續到晚上10:00,為很多白天上班沒時間看病的「上班族」創造了便利,有病下了班就可以就近看,不用拖到周末休息再就診;還有一些需要子女陪同看病的老人,也可以在子女下班以後由子女送診,子女再也不必為了陪護父母看病而耽誤了工作。

開診義診中,腎內科診區來了一位80歲的譚爺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他說,以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三年前還得了「中風」,雖然經過幾年的康復,生活可以自理了,但是現在腎功能又不好了,來腎內科專家這裡看一下。在耐心地詢問病史中,譚爺爺打開了話匣子:「我80多歲了,就住在對面的馬澗二區,過一條馬路就過來了,非常方便。我不是不想去大醫院看,我走不動啊!」又指指自己的拐杖說:「中風後腿腳不如以前靈活了,慢慢走到這裡還沒問題,去市裡實在是走不動了!孩子們都上班,也不好意思總麻煩他們送我去醫院啊,平常就來社區開點藥吃吃,就維持唄,現在大專家來了,真的太開心了!以後看病太便當了!」說著又激動地把年輕時候成績如何優秀,可以考大學的,但是因為家庭不好不讓考,他的同班同學都考了大學,有了穩定的工作,現在退休金很高,他非常羨慕等等心裡話說給醫生聽。說到最後,老人傷心地低著頭,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難過極了。醫生勸他說,老爺爺,其實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但是你要知道,活得長才是最後的贏家啊!您看,您都80多歲了,現在家門口又有了這麼好的醫院,您的健康有了保障,您得多長壽啊!壽比南山才是最大的福氣呀!老爺爺欣慰地抬起了頭,覺得有道理,突然就釋懷了。感覺家門口的好醫生時刻能夠保障他的健康,而「活得長」又仿佛平衡了他一生的委屈和不公。看著他的背影,頓時感慨萬千:醫療資源下沉真的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老百姓能夠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是他們的一顆定心丸啊!有多少像譚爺爺這樣的老人,由於沒人經常送醫耽誤了病情,而家門口的醫院又讓不能遠行的他們多了多少醫療照顧啊!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楓橋分院的開業,在時間上,為老百姓夜間就診提供了方便;在地點上,讓老百姓就近就醫,解決了老百姓看病的「最後一公里」;在人員上,新區醫院各科室專家出診,大大提高了診療水平。如此天時、地利、人和,能不讓當地的老百姓歡呼雀躍嗎? 分院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回歸了醫療「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後期分院會不斷強化質量和服務內涵,服務好一方百姓!(邱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f3abed19c6283692c4e0cd837ab28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