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機會日益渺茫:2023年清華北大僅有40%的學生來自裸考說明了什麼?

2023-08-26   星球數據派

原標題:普通人機會日益渺茫:2023年清華北大僅有40%的學生來自裸考說明了什麼?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清華、北大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名校一直是無數人心中最高學術殿堂。然而近些年民眾普遍感覺清北的招生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式的裸考通道似乎在收窄。事實也證明普通高考在清北每年所錄取考生中所占的比重確實呈下滑趨勢,多元招生甚至成為清北兩校招生的主流,裸考通道不再是通往清北的主要渠道

2021年清華北大本科錄取來源統計:

2022年清華北大本科錄取來源統計:

2023年清華北大本科錄取來源統計:

多元化招生成為清華、北大的主渠道,裸考進清北越來越難

從過去三年北大、清華兩所大學本科錄取的考生數據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通過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保送生、高水平運動會、高水平藝術團等非統考渠道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超過總高考學生人數的50%,且所占比例還有提高趨勢。未來包括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等多元招生方式將成為今後頂尖大學招生的主渠道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對於學生而言,僅靠「裸分」進入北大、清華越來越難,絕大部分學生則通過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保送等等各種方式錄取,普通人如果想靠自己的高考裸分成績考進清華北大會更加困難

對於學校而言,北大、清華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名校,無論是從選拔更加符合學校自身發展的學生出發,還是提前鎖定頂尖生源都符合學校「利益」,而多元化的升學路徑也為學校提供了選拔頂尖人才的合適機會。

其實,通過「裸分」不僅很難進入頂尖名校,即使錄取了也很難進入他們的優勢專業。以清華首屆智班為例,2019年5月,清華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學堂班」,與姚班地位平齊,姚期智出任首席教授,並親自授課。目的也很直接:培養人工智慧領域領跑國際的拔尖科研創新人才。但根據清華官方公告,當年智班錄取的30人中,有14名保送生、12名自主選拔考生以及4名高考統招學生。可見清華首屆智班87%的學生來源於多元升學選拔,統招進去的只有4人且多為各省高考狀元,普通考生的身影難覓。

多元化招生與社會公平如何保證

多元招生方式成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招生的主渠道,錄取學生占比超過全部學生的50%,普通人裸考進入清華北大越來越困難,這個問題涉及到高校招生機制和社會公平的議題。

首先,多元招生方式的引入是為了綜合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旨在減少對單一考試成績的依賴,促進高等教育招生錄取過程的多樣性和公正性。這樣的招生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綜合素質、特長和潛能等因素,有助於發現更具潛力和綜合能力的學生,為高校招生帶來更多的選擇。

然而,施行多元招生方式可能導致一些普通考生在競爭中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自主招生、綜合評價和高校專項等渠道往往需要學生在學科成績外具備其他突出的能力或特長,這對於沒有特長或資源條件較為有限的學生而言,可能會增加他們進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難度,造成競爭的不均衡。這也引起了一些社會關注和討論,強調高校招生應該保證更公平的機會和平等的競爭環境。

這個問題時需要權衡不同的因素。高校應該積極探索和發展招生機制,使其更加公平和包容,同時考慮到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確保多元招生方式的實施不會只重視特長或其他因素,忽視學術能力的重要性,從而維護教育的公正性和質量。

此外,社會也需要積極參與,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地享有優質教育。政府和教育部門可以推動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以減小普通考生與其它渠道考生之間的差距。

總之,多元招生方式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一種手段,旨在綜合評價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質,對於選拔具備特長和潛力的學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在推行多元招生方式時,應充分考慮社會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確保所有學生均有公平的機會追求高等教育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