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彼此的醫生,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我們心裡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實在太孤獨了,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一次護理過後王爺爺對我說。
「對於暮年生活,我們老兩口不是沒有做過設計,但當初的想法都太過樂觀了些。我們曾想著靠退休金到處遊山玩水,可是,這樣的日子沒有過上10年,計劃就完全被打亂了——我們沒有料到,自己的身體垮得會這麼快。」
我是一名上門護士,王爺爺夫婦是我諸多護理對象中印象最深的,並不是說護理行為本身有什麼特別的,反而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那份難以言表的孤獨感和對子女的渴望讓我記憶猶新。
王爺爺的老伴李奶奶今年80歲,腦血管病術後常年臥病在床,一直留置尿管,第一次護理時李奶奶由於行動不便已經三個月沒有更換尿管了,引發感染,疼的不能挪動。做完尿管更換後我問李奶奶,留置應該尿管一個月更換一次,長期留置引起尿結石堵塞尿管和膀胱感染,為什麼這麼久才更換。
這才得知李奶奶只有一個女兒長居北京,老伴兒患有高血壓,身體也不是很好,老人去醫院非常困難不方便,老人如果帶著老伴兒去醫院更換尿管,需要播打120,上下樓困難,來回費用昂貴,所以能拖就拖,恰巧通過醫院護士的介紹知道了有護士上門的服務,這才讓我們有緣分相見。
後來老人再有護理需要就都找的我,一來二去熟悉也親近了,兩位老人都是退休高知,有時候護理結束我會陪兩位老人聊天,有次我問為什麼讓女兒回來照顧,記得那天王爺爺對我說了很多。
女兒遠居北京,他們的老年空巢生活,過了將近有十年了。
起初,一切似乎都還和諧。充裕的養老金足夠二老安度晚年,那段時間,還經常出門旅遊,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兩位老人越來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我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老伴兒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彼此的醫生,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我們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而且心裡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這種擔憂在3年前得到了證實。」老人說道這裡言語間滿是無奈,後來李奶奶住院動了手術開始長期臥床,這對老人的空巢生活正式敲響了警鐘。
「我們不是沒想過去北京和女兒一起生活。但是,北京的情況太特殊了。孩子在「北上廣」之外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兒的晚年都不會遇到今天這樣大的困難。」李奶奶說:「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還算穩定,買了自己的房子,但要說寬裕,卻絕對算不上。買的房子是150平米左右,價值近500萬。可買完房子,他們的人生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壓力很大。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願意給孩子增加負擔。」
李奶奶發病前曾經請過保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接二連三換了四個保姆後決定不再請保姆了,簡單概況一句話就是為了杜絕「老人在家養老,保姆關起門來稱王稱霸」的情況,要知道,老年人的狀態決定了,在私密的空間裡,相對身強力壯的保姆們,他們絕對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後來老人找我護理的頻率日漸增多,很多時候其實沒什麼必要也會叫我過去看看,我也明白兩位老人是因為孤獨,而我也願意和他們聊天,所以後來我閒暇時間也經常去看望兩位老人,每次見到我二老都喜出望外,李奶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女兒向你這麼大的時候……」,聽得出來她把對於兒女的一部分情感寄託到我身上了。
就這樣認識兩位老人半年後,李奶奶的老伴由於高血壓經常頭暈,有次還住了院,需要身邊隨時有人能照顧,各方權衡後決定搬去養老院,臨走前二老請我幫他們做了一個大工程,就是把他們女兒從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來,分門別類,按照年代的順序掃描進電腦里,給他們做成了電子相冊。二老還買了部平板電腦,我把照片幫他們儲存了進去。大工程完畢後李奶奶說:「人生前一個階段積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們都帶不走,也不需要帶走了。除了我們的養老金卡、身份證件,好像唯一值得我們帶在身邊的,就只有孩子的照片了。。。你看我的手機,屏保就用的是女兒大學畢業時穿著學士袍的照片。我老伴兒的手機也一樣,不過是她光屁股時的樣子。」
我聽著心頭一震酸澀,眼淚就在眼眶瘋狂打轉,看的出老人非常想孩子。想起有一次王爺爺和我說過的話:「我們這一輩子,傳統觀念不是很重,自認為我們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應當是各自獨立的。可是如今看來,人之暮年,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無法控制的。老伴兒現在特別思念孩子們,我也一樣。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總是兩個兒子小時候的樣子了。有時候還會有些錯覺,好像看到他們就在這套房子裡玩耍。」可是有什麼辦法呢,老人女兒有房貸要還,還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顧,回老家收入會降低一大截肯定是不現實的,我想這也是當今獨生子女的無奈吧。
二老搬去養老院後我去看過他們幾次,養老院環境不錯,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個小家庭的樣式,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並不需要過集體生活,每天服務員會送來三餐,自己願意的話,也可以自己做飯,醫務人員會隨時巡視老人的身體狀況。
有次李奶奶睡著了,王爺爺跟我說,上次住院後他和老伴的感情變得特別親,並不是說以前不親密,只是越發真切的感覺到人生落幕的倒計時,更加珍惜彼此了,「我們現在都有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我們誰都沒有說,只是彼此心照不宣。那就是:如果我們中的一個先走了,另一個就緊隨其後,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以承受一個人的老年,一個離世,另一個絕對無法獨活。那樣實在太孤獨了,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王爺爺很平靜的對我說著,我聽完沉默了很久,想勸點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王爺看出了我的想法,反而安慰我:「我不認為這是不人道的,相反,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此生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理性。」
當天告別二老後,我推掉了中秋節的值班,準備回老家陪陪爸媽。王爺爺的話始終縈繞心頭,久久不能釋懷,這是超越我閱歷和能力的事情,我想我能做的只有多去看看他們、陪陪他們,用自己的專業幫助他們更健康,只能如此。
中秋節當天我收到李奶奶的簡訊,祝我節日快樂,我也馬上回道:「祝李奶奶王爺爺身體健康,節日快樂,我會帶老家特產回去看您兩的……」
空巢老人,是一個嚴峻和現實的社會問題,
而且未來一二十年可能越來越嚴重
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目前中年人(60/70後們),
要儘量多多關心父輩,多陪伴他們。
同時,自己也要早做安排,
包括物質和精神二個方面都要有所準備。
故事素材:泓華護理部小雯護士
整理編輯:老 K
點擊「了解更多」可諮詢專家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