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脫成名10年後,她又爆了

2023-08-01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一脫成名10年後,她又爆了

《芭比》,越來越爆了。

全球累計票房,逼近8億美元大關。

而且還在全網引起熱烈討論。

有人盛讚,也有人破防。

不少男網友口出狂言,光罵電影還不夠,還將矛頭對準了主演

吐槽瑪格特·羅比,是個普女。

甚至將這個話題炒上熱搜。

還有人表示,選「相貌平平」的她來演芭比這個角色。

是為了不引起其他女生的嫉妒

3202年了,居然還有人在自以為是地給女性「打分」。

甚至還把雌競的想像,作為理所當然的推測。

魚叔懷疑,這些人可能既沒看過電影,也沒了解過瑪格特·羅比本人。

今天,不如咱們就來聊聊。

這個美到爆的「芭比」——

瑪格特·羅比

Margot Robbie

瑪格特·羅比當然是美的。

出道至今,她所演的電影角色幾乎都是頂級美人。

很多人對她的初印象,恐怕來自於10年前的《華爾街之狼》

一個最出圈的名場面:

滿是粉色裝潢的房間中,她身著粉色洋裝頂著一頭濃密的金髮。

露出充滿誘惑的長腿,用尖頭高跟鞋輕輕點在小李子頭上。

舉手頭足之間,性張力拉滿。

更別說,後面那場全裸出鏡。

曾經給魚叔幼小的心靈帶來過巨大的震盪。

但你一定想不到。

在這部電影之前,羅比還是個籍籍無名的小透明。

她出生於澳大利亞,進入好萊塢之前,只演過一些肥皂劇。

(澳洲最成功的電視連續劇《鄰居》)

得知自己拿到《華爾街之狼》的試鏡邀請時,她驚呆了。

如何突出重圍,驚艷全場,成了她的首要任務。

後來的採訪中,她很直白地表示——

在試鏡房間只剩下30秒,如果不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就不會有結果。我要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緊緊抓住它。

羅比說到了,也做到了。

她的試鏡場景,是和小李子夫妻吵架的那場戲。

羅比沒有按照劇本里的那樣,只停留在言語的爭論。

而是在 聽到小李子的一通輸出後,直接給了對方一耳光。

頃刻間,整個試鏡房間鴉雀無聲。

從結果來看,她確實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憑藉《華爾街之狼》,羅比一夜成名。

被各大媒體貼上了「金髮尤物」的標籤,甚至傳起了關於她和小李子的戀愛傳聞。

這種事情在好萊塢並不罕見。

年輕女星一夜出頭,很容易惹上風言風語。

尤其像羅比這種,突然抓住機會與大牌導演、大牌明星合作的性感女星。

但,羅比並不想要這樣的標籤。

她迅速上節目,撇清自己和小李子的關係。

明確拒絕傳統金髮尤物的定義,直接把頭髮染成棕色

等到第二天,她看到雜誌,又傻眼了。

報道的標題,變成了「棕發尤物瑪格特·羅比」

於是,羅比悟了。

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

如果好萊塢認為自己是「花瓶」,那就乾脆演出個最好的「花瓶」。

於是,《大空頭》里,羅比演了個妥妥的「名利場之花」。

全裸躺在滿是泡泡的浴缸中,一本正經地解釋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級貸就是,一坨shit

簡單,明了,無門檻。

相比全片滿口經濟學術語、講話如打字機突聲的男性角色。

羅比這個「花瓶」角色,實在太接地氣。

到了《好萊塢往事》,羅比更是將「花瓶」的魅力無限放大。

為了拿到莎朗·塔特這個角色,她對著昆汀一通書信轟炸。

而且,對付昆汀,羅比也有絕招——

順利進組後,她就開始拜訪塔特的昔日好友。

在電影中,雖然羅比幾乎沒有台詞。

可一顰一笑之間,那種性感中夾雜著天真的氣質,讓這個角色展現出極強的魅力。

上映後,塔特的妹妹黛博拉,對這個角色的評價非常高。

在她看來,自己的姐姐幾乎和羅比表演出來的一模一樣。

接下來,就是最近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芭比》。

金髮碧眼、明艷動人的芭比,原本對應的就是「花瓶」的刻板印象。

大到精緻完美的妝容,小到時刻繃緊的腳尖。

妥妥的「人間芭比」本體。

和電影中的經典芭比一樣。

天生美麗,又不是錯。

既然被認為是「花瓶」,那就將「花瓶」角色演到極致。

如同《大空頭》導演亞當·麥凱評價她所說的那般——

瑪格特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無時無刻,徹頭徹尾地保持狀態,但這件事最酷的一點在於,她背後還有某種幽默感,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頑皮。

即便在「花瓶」這條賽道上,她也是 最靈動的那一個。

當然,羅比並不只是會演「傻白甜」或「性感名媛」。

瘋批美人,是她的另一個形象代表。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DC的經典反派「小丑女」。

粉藍色的雙馬尾,搭配彩色眼影和嗜血紅唇。

嘴裡嚼著口香糖,棒球棍隨意搭在肩膀上。

前一秒,爆頭結束。

下一秒,調整髮型。

隨著《自殺小隊》上映,哈莉·奎茵不再只是小丑的附屬品。

她就是極具危險感的瑪格特·羅比。

其實,在這個角色剛找到羅比時,她本意是拒絕的。

在她看來,自己和這個經典反派角色一點兒也不像。

最終說服她的,是小丑女身上那股「瘋」勁兒

鏡頭內,她是殺人也得開出花的哈莉·奎茵。

鏡頭外,她是每個細節都追求極致的戲瘋子。

為了接近小丑女被化學藥品侵蝕得發白的膚色。

她強迫自己在陰影中生活了一段時間。

為了真實拍攝五分鐘水下鏡頭。

她找潛水教練緊急訓練,讓自己長時間閉氣不在話下。

為了拍出優雅美麗的打鬥場景。

芭蕾舞老師來一個,紅裙亂殺誰敢不服。

羅比在電影中為人稱道的豐乳肥臀,也是拜她瘋狂舉鐵所賜。

還記得《X特遣隊》里那段經典的卷腹開鎖嗎?

誰敢說姐不美?

羅比的「發瘋」之路並未就此停止。

在《我,花樣女王》中,她又嘗試了一種新的「瘋」法。

片中,她飾演的花滑運動員譚雅天賦異稟。

可自始至終,都被親密關係拖累著。

年少時,母親的貶損和道德綁架,讓她備受心理上的折磨。

成年後,丈夫嚴重的暴力傾向,同樣令她疲憊不堪。

為了夢想,她在賽場上如同野牛一般橫衝直撞。

但對於想擁有天鵝的人們來說,她不合適。

躺在自己最心愛的冰面上,譚雅撕心裂肺地喊出那句:

「這他媽就是真相!」

簡單幾個字,在羅比歇斯底里的表演狀態下。

滿滿都是這名在命運凌遲下滿目瘡痍的女性,對時代的「瘋批式」宣洩。

在魚叔看來,羅比將「花瓶」和「瘋批」融合得最好的一部電影,還得是《巴比倫》。

片中,她飾演的內莉,是個逐夢演藝圈的底層女孩。

無聲電影時期,她憑藉性感狂放,一躍成為當紅明星。

面對鏡頭,只有性感遠遠不夠。

如果無法成為鏡頭的焦點,直接約好醫生來個整容手術。

這破電影,誰都別想拍。

可隨著有聲片的誕生,她迅速過氣了。

為了重回巔峰,她不得不掩蓋鋒芒。

結果沒過五分鐘,原型畢露。

在名流薈萃的宴會上,講起惡俗笑話不說。

「情」到深處,索性將桌上的食物通通塞進嘴中,毫無形象可言。

下一秒,隨性開吐,轉身優雅退場。

猶記得魚叔當年看這段的時候,足足三天沒吃下去一頓飽飯……

和「花瓶」的那面一樣。

瑪格特·羅比身上的「瘋批」勁兒,也不是那種純粹地為了發瘋而發瘋。

她更像是清楚了解女性「瘋狂」的威力之後,對社會道義和男性主導的挑釁。

身為小丑女,她用亦正亦邪的姿態,挑戰黑白對立。

身為譚雅,她以個體悲劇,拷問社會的階級固化。

身為內莉,她用自己的身體,對抗物慾橫流包裹下的好萊塢。

不愧是好萊塢當之無愧的「瘋批美人」。

眾所周知,好萊塢向來不缺「花瓶」。

金髮美女,是這一標籤的重災區。

女演員一旦以此出道,想要擺脫這個標籤,可謂難上加難。

縱觀好萊塢,打破標籤最直接的途徑,就是自毀形象

「寡姐」斯佳麗·詹森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就無法擺脫「花瓶」的稱號。

性感和冷艷的標籤疊加下,她是很多人的夢中情人。

在《婚姻故事》中,她選擇打破這個形象。

當美人進入婚姻,也會變得憔悴、滄桑、精疲力盡。

眼角上,可能顯出皺紋。

牙齦上,可能粘著「污點」。

憑藉這部影片,她終於讓人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演技,榮獲了第一個奧斯卡影后提名。

南非女神,查理茲·塞隆,同樣如此。

起初,她憑藉驚人的美貌紅遍好萊塢。

相對的是,十年之間,卻得不到演技的認可。

對她而言, 「花瓶」就像是一個詛咒。

直到2003年,她主演的《女魔頭》上映。

為了塑造連環殺手的角色,她一星期不洗澡,在日光下暴曬皮膚。

甚至剃掉眉毛,暴食增重30磅。

褪去華麗的外表,讓她好評如潮。

先後斬獲金球獎影后和柏林影后之後,成功斬獲奧斯卡小金人。

對於羅比來說,也是相似的。

出演《我,花樣女王》時,也是為了打破標籤。

特地為此增重,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顯得虎背熊腰一些。

而在演《瑪麗女王》時,由於伊莉莎白一世得過天花,全臉都是傷疤。

為了儘可能還原角色,羅比每次開拍前,要塗20幾層粉底。

如果說外形和角色的突破,是打破審美傳統的表面。

那麼,女演員還有另一種方式,去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

即,創立製片公司。

2014年,羅比和丈夫創辦了一家名為LuckyChap的電影製作公司。

公司的目標非常明確。

就是要更好地探索女性題材的影視劇為好萊塢女性創作者提供更多機會。

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我,花樣女王》之外,公司還出品了《前程似錦的女孩》《女傭》等一系列女性視角的作品。

與此同時,羅比還將事業的重心拓寬到製片人的領域。

早在2009年就立項的《芭比》,歷經波折終於上映,就和身為製片人的羅比本人脫不開關係。

此外,為了塑造更符合女性審美的小丑女,她向華納申請購買版權。

親自擔任《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製作人,拍攝DC史上第一部由亞裔女導演執導的電影。

片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小丑女換掉了過於暴露的性感短褲。

這很「芭比」,同樣很「小丑女」。

實際上,去除花瓶標籤,本就不該輪到女星自毀形象。

這樣的標籤,歸根結底還是基於一種男凝視角下的審美標準。

美女,就一定是花瓶嗎?

一定要扮丑、去性感,才能讓人看到自己的演技嗎?

如魚叔前文所說,羅比的演技從來都是自然而靈動的。

她出演的許多頂級美人角色,既不呆板,也不尷尬,非常讓人印象深刻。

這次在《芭比》里也一樣。

其實,「經典芭比」這個角色 演繹起來並不簡單

既需要擁有精緻的容貌,完美的身材,自信的氣質。

也需要掌握嫻熟的演技,兼具親切與幽默,和打動人的力量。

就算數遍好萊塢,目前也很難找出一個比她更適合「經典芭比」女演員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經典芭比」是獨特的。

瑪格特·羅比,也是獨特的。

美的定義從來不該被固化。

女性的價值,也不該受到外界束縛。

無論年齡、無論外形,真正能夠確認自我價值的,只有自己。

真心希望所有男性觀眾看完《芭比》之後,不是著急破防。

而是能對每一位女性,都可以由衷地稱讚一句:

你真美!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eff863f901932d3f71e1c7ba673bb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