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白酒美學:白酒之美,美在東方

2022-03-02     酒食評論

原標題:論中國白酒美學:白酒之美,美在東方

作者:李虓

之前,聽到過一個廣告語,頗具回味,即「讓世界看見東方美」,來自於茅台集團出品的茅源酒·珍品一號。

眾所周知,白酒行業是一個過度競爭的行業,市場競爭早已從產品與品質上升到品牌與文化,那麼,更高一級的競爭支點在哪裡?我想就在於美學。

茅源酒·珍品一號海報(圖片/網絡)。

俄國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題,他認為,任何東西但凡是顯示出生活的,或者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白酒當然是美的。那麼,中國白酒美學美在何處?美在東方。

01

白酒之美,美在東方

酒是世界的語言,也是世界文化中審美的對象。無論東方或是西方,美酒均冠以美好的聯想和藝術的修飾。但中國白酒作為東方神水、中國獨有的酒種,和其他西方美酒有所不同,其迷人之處便在於「東方」二字,擴展而言,在於其所承載的東方哲學、東方藝術以及東方生活三個方面。

東方哲學方面。比如,大家來看,無論是西方的啤酒、葡萄酒、烈酒,當原料確定後,幾乎可以在世界各地複製生產,但中國白酒很難做到,原因在於其開放式的生產方式。白酒的釀造,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互通有無,用莊子的話說,叫做「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追求的是一種「天人共釀」的境界。此外,其工藝操作也在於「順應」而不在於「控制」,這如同大禹治水,像茅台酒這樣堅持按照節令釀酒的方式,正是其典型的表現。

航拍貴州(拍攝/vitalii)。

東方藝術方面。中國白酒是一個格外注重包裝的商品,有很多業外人認為值得詬病,其實不然。因為自古以來,酒就是「融酒器為一體,合藝術於一身」。從商周到漢唐、從宋元到明清,演變了浩如煙海的酒器藝術史,哪一件拿出來都濃縮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掠影。因此,白酒產品在精神層面的藝術與文化價值,與其物質方面的品質和風味價值,同樣重要。

宴樂飲圖卷(圖片/網絡)。

東方生活方面。白酒毫無疑問貫穿了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類似法國的葡萄酒、德國的啤酒也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但與這兩者迥然不同,東方人是因為人和事而喝酒,西方人則是因為酒而喝酒。舉個例子更好理解,在中國文化歷史上,很容易找到各種各樣的酒局,比如蘭亭雅集,但在西方酒文化中卻不常有,所以,東方酒之美,也在於體現了生活。

因此,若論中國白酒美學,其靈魂就在於「東方」二字。

02

白酒之美,應傳世界

「讓世界看見東方美」這句廣告訴求之所以值得品味,除了它提煉了白酒美學的「東方」之魂,而且還闡述了白酒的文化格局。在中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中國白酒作為承載東方哲學、東方藝術與東方生活等種種美的載體,應該肩負起傳遞東方之文化職責。而在此背景下,茅源酒·珍品一號的品牌行為,亦值得鑑賞。

在我觀察下,茅源酒·珍品一號做了三件「美學作品」。

第一,打造了文化集合的產品——茅源酒·珍品一號。這款產品的打造,可以說每一個細節都是一種文化。比如,瓶型來自古代玉佩之造型;瓷出自於清末紅官窯;顏色為青,意在光明,《周禮考工記》記載「東方為之青,為五色之首」;而紋飾則是極具古典底蘊的纏枝牡丹。

茅源酒·珍品一號品鑑(拍攝/李虓)。

第二,打造了文化鑑賞的社群——東方美學薈。與其說這是一個白酒的品鑑會,倒不如說是一個讓美學走進現代生活的鑑賞會,從舞美節目到場景布設,集合了東方眾多古典元素,形成了沉浸式的美學盛宴,與此同時,每一處設計都別具匠心,映襯了現實的生活,讓人切身感受原來古老的東方文化之美妙,和我們的生活其實如此臨近,讓生活有美,在美中生活。

東方美學薈現場(圖片/網絡)。

第三,打造了文化輸出的IP——泛杯洛水圓桌夜話。以一座座歷史文化名城為步伐,以一場場文化大咖之間的哲思對話為標尺,以一杯杯醬酒酒香為媒介,丈量東方文化之古,碰撞東方美文化之新。如果不論市場層面的功用,茅源酒·珍品一號正在做的便是文化自信下的中國文化傳播。

泛杯洛水圓桌夜話畫面(圖片/網絡)。

所以,白酒之美,美在東方,白酒之美,應傳世界。茅源酒·珍品一號為白酒打造了一個美學的範本,也占據了白酒美學競爭的高點,產品承載了東方藝術,社群美化了東方生活,IP傳播者東方哲思。在文化自信的時代,在美學競爭的階段,白酒,應該讓世界看見東方美。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學碩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工程師,《酒食評論》創辦人,李虓酒食策劃創辦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e7fe4b9c71da8311920e010a6b4da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