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劇終幾天了,但《狂飆》的熱度就是沒有降下來過,每天都能弄幾個熱搜。
不僅收視第一,口碑也一路水漲船高。
劇中張譯飾演的刑警安欣,與張頌文飾演的魚販子高啟強長達20年的正邪較量,每一場戲都精彩絕倫。
《狂飆》不僅掀起了一波追劇熱潮,更是打開了掃黑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優秀的背後離不開主創人員的努力與用心。
同時,劇中精彩的對峙也離不開演員們對角色的塑造與演繹。
在參演過程中,張譯就出了不少力。
他設計的動作甚至成就了全劇高光鏡頭。
劇中,高啟強帶著一群小弟假裝去探病李宏偉,結果被值班警察攔住,雙方發生爭執。
此時安欣趕到,開始拉警戒線。
這時高啟強以為安欣是「自己人」,開始耀武揚威。
誰知下一秒安欣就拉著警戒線步步逼退高啟強等人。
安欣眼神堅定,高啟強搖頭晃腦,兩人一進一退,充滿張力。
警戒線上醒目的「警察」二字,已經勝過所有的言語交鋒。
這一段的鏡頭語言非常帶感,足以封神。
之後,張頌文在社交網絡上透露,原來拉警戒線的這個想法是張譯提出的。
導演聽後表示「絕了」,立刻採用,果然最後拍出來的效果極好。
說明一個用心去琢磨本子的好演員,對於一部劇的助力效果是絕佳的。
在這部劇的拍攝過程中,張譯在片場忙前忙後,設計了很多細節。
對待每一場戲都力求做到最好,貼近角色。
的確,這些年張譯出演的影視作品,無論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總能演得入木三分,讓觀眾嘆服。
所以張譯也成了「名導收割機」。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賈樟柯、陳可辛、許鞍華、曹保平、管虎……
紛紛向他遞來橄欖枝。
張藝謀甚至和張譯展開了長期合作,搭檔數次。
在今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中,張譯再次貢獻神級演技。
此前張譯很少出演反派角色,但這次他依然穩定發揮。
把一個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宰相總管演繹得活靈活現。
張譯演技好,並不是他有表演天賦。
老天爺沒有給這位熱愛表演的男人賞飯吃。
小眼睛、單眼皮,長相併不優越的張譯拿到手的就是一副爛牌。
團里同事都說張譯:「演戲等於找死,即使演只能跑一輩子龍套」。
可想而知,張譯的演藝道路,走得有多艱苦。
那麼,從被嘲「演戲等於找死」,到如今拿獎拿到手軟的影帝、視帝,一手爛牌打出王炸的張譯,經歷了什麼?
01、「演戲就是個死」
接下來,我們就來查一查張譯的發家史。
1978年,張譯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
小時候,張譯經常陪著家人坐船去松花江對面工作。
但7歲的某一天,張譯非要鬧著去動物園看大馬猴,怎麼哄都不聽勸。
沒辦法,家人們只好陪著他去動物園玩。
結果818松花江大沉船事故就在那天發生了。
事故中喪生遊客171人,生還67人。
可能是這一次逆天改命,花光了張譯的好運。
後來的一段時間,張譯一路走低。
他念的託兒所和幼兒園都倒閉了,初中改了名,高中換了地址。
張譯從小的夢想就是當播音員,老師也覺得他有天賦。
所以張譯從高二開始就立志要考「北廣」(北京廣播學院)。
第一次高考,張譯過了專業考試但沒到畢業時間。
第二次,張譯的志願僅填了一個「北廣」。
沒想到名額有限,張譯以一名之差落榜。
如此一波三折,張譯都調侃自己是「衰神」附體。
後來家人把他送進哈爾濱話劇學院學表演,從此張譯迷上了話劇。
有人告訴張譯,北京是一個搞話劇的好地方。
只要買得起票,每天都有戲看。
於是張譯開始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把能考的學校都考了個遍。
但可惜的是,這些學校的大門始終沒有向他敞開。
大城市消費高,張譯最窮的時候三天靠一袋方便麵撐過去,餓了就睡覺。
面對連連落榜的考試,以及支撐不起的消費,張譯已經萌生了退意。
這時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在招生,張譯想著倒霉這麼久該轉運了吧?便去考試了。
沒想到這次居然成功考進留在了北京。
20歲的張譯,穿上軍裝,如願成為「北京話劇界」的一員。
長相併不出彩的張譯,被班裡同學叫「驢臉」。
在學員班,好不容易輪到演小品的機會,也因為緊張搞砸了。
同學們在演主角的時候,張譯一般都在下部隊的晚會中演雙簧,偶爾也兼職主持人。
還負責裝台卸台等一系列「副業」工作。
演員的夢想離這位「長著驢臉的衰神」很遠。
02、「戲瘋子」
畢業的時候,張譯沒有戲演、沒有活干。
不停地往各大劇組投簡歷已經成為了他的「工作」。
面對這座繁華的都市,張譯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但張譯沒有就此放棄。
沒有戲演,張譯就去寫劇本,也能掙點兒。
跑龍套跑了十年,終於等來了《士兵突擊》。
部隊十年生涯,張譯曾在《士兵突擊》的話劇團里做過場記。
他對劇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句台詞都爛熟於心。
《士兵突擊》選角期間,張譯給導演康洪雷寫了3000字的長信。
他在信中表示自己非常想演許三多,在夢裡都演完了。
不過張譯真正的目標其實是史金班長。
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把目標定高點方便討價還價。
最終張譯如願以償得到了史金這個角色。
他的表演也沒有讓康洪雷失望,讓這個角色成為了觀眾心中的經典。
在演史金退伍那場戲的時候,剛好是張譯拿到文工團轉業證的同一天。
那天張譯哭得格外的壓抑,就連導演都分不清張譯是為了史金還是為了自己。
《士兵突擊》播出後,飾演史金的張譯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否極泰來,天道酬勤。
張譯在《士兵突擊》爆火後,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三十多部電影、四十多部電視劇,張譯片約不斷,人氣也逐漸水漲船高。
從《我的團長我的團》《雞毛飛上天》,到今年的《滿江紅》《狂飆》。
不僅演得出彩,還沒有被任何一種題材所限制,出演的每個角色都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在電影《親愛的》中,張譯出演韓德忠「醉酒唱戲」的那段戲堪稱教科書般的演技。
連韓德忠原型人物孫海洋的大女兒,都直言張譯的表演太像自己父親那時的心酸模樣。
雖然在這部電影里張譯的戲份不多,但散發出的光芒完全不亞於主演黃渤。
而韓德忠這個角色也為張譯帶來了演藝生涯的第一個專業獎項: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在懸疑片《追兇者也》中,張譯吃面被燙嘴自然得完全不像演的。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張譯戴著口罩、幾乎沒有台詞,表達情緒只能靠眼神。
即便如此,張譯仍然把那種堅毅、不舍、掙扎、愧疚、決然幾種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被觀眾稱為「連口罩都擋不住演技的男人」。
從電視劇轉到電影,很多演員都跨不過這個坎。
但張譯卻做到了,並且視帝、影帝兩拿不誤。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張譯在火車上看到分離十幾年的愛人的那段戲,表演得細緻入微。
那種因為太激動又著急卻說不出話的感覺,被張譯詮釋得十分自然。
也是憑藉這個角色,張譯拿下了白玉蘭最佳男演員獎。
近幾年張譯頻繁出現在電影院,他也成為了觀眾衡量電影質量的一把尺子。
他也成為了「演技」的代名詞。
而演技的背後,是張譯對自己「入戲」近乎嚴苛的要求。
拍《我和我的祖國》時,為了演出被輻射傷害後的虛弱憔悴,張譯每天就吃2根黃瓜,10天瘦下去15斤。
拍《一秒鐘》時,為了呈現張九聲營養不良的精神面貌,他每天只吃少量水煮菜充飢,一連瘦了20多斤。
而且吃面的戲拍了十幾場,他就吃了十幾碗。
在《懸崖之上》中,張譯為了更好地呈現出受刑的效果,強烈要求真實地體驗電擊。
為了跟角色達到靈肉合一的境界,張譯可以不斷地鞭策、折磨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人們口中的「戲瘋子」。
陳凱歌給過張譯一句評價:「戲比天大。」
2016年,張譯做客《金星秀》,金星告訴張譯:「你肯定會拿影帝的。」
金星一語成讖。
如今的張譯已經是金雞、百花雙料影帝,各種演技類獎項拿到手軟。
天時地利人和,張譯儼然成為了中生代的頂樑柱。
03、
事實證明,他已走上了男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張譯作為演員最難得的,是他的清醒,這一點足以讓內娛的許多男星臉紅不已。
2016年,主持人曹可凡問張譯:
「你為什麼不接受真人秀?真人秀很賺錢,打賞幾千萬。」
那時張譯剛剛捧回金雞獎最佳男配的獎盃,趁熱打鐵參加綜藝可以幫他提高知名度。
但張譯沒有那麼做。
他表示:
「我堅守底線,不參加真人秀,只做電影和電視。」
參加真人秀綜藝,或者直播賣貨,對於一個本就有知名度的人物來說既簡單又來錢快。
但這也會破壞一個演員的神秘感。
黃磊、鄧超等人這些年來飽受詬病,就是因為過多地參加了真人秀綜藝。
為此他們演戲的時候,總是讓人出戲。
演員被自己真實的一面框住就失去了可塑性。
所以難以再勝任更多不一樣的角色,變成「演誰都一個樣」。
而這麼多年來,張譯確實如他所言,沒有參加任何真人秀綜藝。
不拍戲的時候,他就像消失了一樣。
張譯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演戲。
一個演員能夠長久立住的根本是什麼?正是他在堅持的這件事。
所以張譯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去過度消費自己。
人們挖到他的言論,也都是很久以前他參加訪談時說過的話。
知道他的事,便是張譯在片場做過的事情。
在名與利的世界裡沉浮,張譯始終走的是一條清醒的大路。
在他眼中,只有演戲,讓他感到踏實。
張譯,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好演員,他理所應當被更多人看見。
青石電影|派派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