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蘿蔔快跑招聘自動駕駛安全員優先錄用老司機」的消息,引起網友關注和熱議。從蘿蔔快跑的招聘信息來看,具備網約車、計程車、公交車等客運/貨運經營經驗的求職者享有優先錄用的機會。
隨著蘿蔔快跑等無人駕駛企業駛向深水區,關於其可能帶來的就業替代效應以及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討論日益激烈。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無人駕駛行業的興起正在積極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無人駕駛技術被視為推動傳統汽車和交通運輸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老司機有了新身份無人駕駛行業催生新就業機會
支點財經記者在多個招聘平台信息看到,自動駕駛安全員已成為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小米汽車、滴滴等多家企業的熱招崗位。
據了解,自動駕駛安全員的主要職責包括後台數據跟蹤與採集、問題記錄與反饋、緊急情況處理等,這些職責對於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高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全員、測試員、運維工程師、數據處理工程師等,是無人駕駛創造的最直接的工作崗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約車司機、駕校教練、汽修工人等轉戰無人駕駛領域。
王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在成為一名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之前,王娟有著20年整車測試員的工作經歷。基於自身工作經驗以及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興趣,2023年,王娟加入蘿蔔快跑,主要負責採集無人駕駛車輛測試數據。今年43歲的她已升級為小組長,遊刃有餘地帶教新學員測試車輛,開啟了職業發展新篇章。
42歲的盧葦冰,干過汽修,做過網約車司機。2022年,不願意在網約車行業「卷」下去的他,加入蘿蔔快跑,成為一名主駕安全員,後轉為地勤安全員。如今,盧葦冰已成長為地勤組長,獨自帶領十幾人的團隊。
從汽修員、網約車司機到無人車的地勤安全員,可以說盧葦冰的職業經歷見證了城市的產業轉型,「下車」後再一次站上了新的風口。
轉為地勤後,盧葦冰負責多輛車的收發工作。
無人駕駛等新興產業不僅創造了新職業,也為網約車司機等傳統從業者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等19個新職業,為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與此同時,在自動駕駛產業鏈的傳感器製造、算法研發、移動平台運營等環節上,均能提供新的就業崗位。
中國信通院資深專家、人工智慧與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數字經濟與網安生態智庫資深專家何霞表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將為社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催生新的職業需求,如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測試、維護人員,以及車聯網服務、智能交通管理等新興領域的專業崗位,為社會提供更多元化的就業選擇。
無人駕駛行業前景廣闊但亟須立法和政策支持
無人駕駛深度融合了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多項核心技術,具備高度智能化、無人化、數字化的技術特點,是推動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興科技力量之一。
今年下半年,無人駕駛利好政策頻出,包括北上廣深在內多個城市正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加快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打造無人駕駛產業高地。
在業內看來,無人駕駛作為前沿技術,既能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又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傳統汽車和交通運輸領域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新質生產力。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產業政策的支持,推動無人駕駛技術水平快速提升,產業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湧現多種類型發展模式,且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根據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中國將占其中的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駕駛在成本、法規、市場等方面仍面臨挑戰。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運營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持。
在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如何明確責任劃分是十分複雜的問題。傳統汽車交通事故的責任主要由駕駛員承擔,但無人駕駛汽車的責任主體可能涉及汽車製造商、軟體供應商、車主等多個方面。
同時,由於無人駕駛尚未在全國規模化落地,對該項新技術不了解的公眾,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擔憂。這種擔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市場推廣和商業應用。
因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測試和服務,提升公眾對無人駕駛技術的認知和信任度,已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編輯丨何輝 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