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後,建立的大夏國,為何不被載入史冊?

2023-06-07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元朝滅亡後,建立的大夏國,為何不被載入史冊?

元朝鐵騎曾縱橫亞歐,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這個帝國的疆域之廣闊,也是我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從沒有過的。不過成吉思汗的後代,將這個龐大帝國經營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相信他在九泉之下也是十分痛心的,在元朝被滅後,明朝真的是獨樹一幟嗎?

在查閱大量資料之後,筆者發現並不是這樣的,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是並存的,當然也有很多會被史官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1、元末起義,大夏建國

公元1351年,天下大亂,百姓居無定所,元朝統治者蠻橫剝削。每逢亂世,受苦受難的一直都是農民,他們在古代的階級劃分中是最底層,加上元朝的四等制度,農民在受盡苦難之後,一定是會奮起反抗的。

古代的農民起義比比皆是,自陳勝吳廣起,幾乎在亂世中,都能夠出現農民起義的影子。漢末的黃巾軍,元末的紅巾起義,及等等朝代的起義。屬於大夏的農民起義也是在元順帝至正十一年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

大夏國的建立者叫做明玉珍,他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在至正十三年的某一天,他看著自己漏雨的房子,加上自己的衣不遮體,這一切或許就是激憤他起義最好的原因。雨過之後,就開始做準備,他召集了幾個關係不錯的農民,去招撫苦難者,沒有錢就用精神,給他們畫餅。

的確這些難民,也不會管太多,幾個月後,一直龐大的農民起義軍部隊就拉起來了。這支部隊由於地處南方,在元朝將大部分的軍隊,糾結起來對抗北方紅巾軍的時候,在幾乎沒有受到很多抵抗的情況下,他們就拿下了南方的很多地區,例如湖北、湖南以及四川。

在擁有如此多土地的情況下,明玉珍就開始登基建國,建國之後的土地相比朱元璋與張士誠等梟雄的土地都要大,要知道明玉珍在建國的時候,比起朱元璋稱吳王的土地要大很多!這個朝代可以說是與元朝並列的王朝,只不過是沒有太多人記住罷了!

2、伐元之路,意外離世

朱元璋並沒有任何的看不起明玉珍,甚至在大夏國建立的時候了,朱元璋還派使者請求他一同伐元。二人都是漢族人,因此合作之事,明玉珍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同意了。在勢如破竹的伐元之路即將結束的時候,明玉珍染上了惡疾去世了。

明玉珍死後,自己最大兒子才十歲,皇后也沒有武則天的本事,因此在不久之後,大夏國就陷入了一片混亂,反觀朱元璋在破陳友諒,滅張士誠的路上,也是一帆風順。不少人都知道,戰火馬上就要燒到重慶了。大夏國的覆滅就是在明朝兼并中,逐漸消失了。

3、劍鋒所指,皆是大明

朱元璋滅掉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北元之後,領土面積也是出奇的龐大,大夏國現在也只能是被稱為夏國的。在洪武三年的時候,夏國的土地就已經局限到了重慶以及周邊幾個城市了,不過朱元璋念及大夏國的開國皇帝明玉珍的情義,並沒有直接對大夏國動手。

大夏國皇帝在岌岌可危的政權,風雨飄搖的皇權之間,表現出了自己的幾分傲骨。對待朱元璋的勸降信不理不睬,最後一次居然還把使者說了,大罵朱元璋侵吞了大夏不少的疆土,現在還敢來勸降大夏皇帝,大夏皇帝頭可斷,血可流,就是不能夠投降。

朱元璋這一次是徹底地怒了,派大軍出境直取大夏。敬酒不吃吃罰酒,說的就是這位大夏皇帝,他出兵之後,大夏皇帝親自督戰,其實主要是不督戰也不行,重慶城外已經遍地都是明朝軍隊了。當時明朝的部隊戰鬥力,極其強悍,劍鋒所指之處,皆是大明領土!

大夏皇帝當場就害怕了,直接投降大明。想必朱元璋當時心中想的是:你不是嘴硬嗎?你不是厲害嗎?來試試。

儘管如此,朱元璋還是封了他一個歸義侯的稱號,讓他遷都去高麗生活,也並沒有難為他們。

總結:

筆者認為大夏國,沒有留名史書的原因就是國土並不算太大,其次存在的時間相對而言是比較短的,尤其是在明玉珍死後,大夏國的國土面積已經是大不如前,在各大梟雄兼并土地的同時,朱元璋逐漸地成為了最大土地的領導者,大夏國與元並列與明並列,終究只是歷史上的滄海一粟,沒有留名史冊到底是什麼原因,現如今也是不得而知了。

歡迎關注,講述各朝代歷史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d382683e3c0517b5ffb635d183d6c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