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到來,人類如何與越來越聰明的機器人相處?

2023-11-04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人形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到來,人類如何與越來越聰明的機器人相處?

人形機器人又叫仿生人,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將來它們能代替人類做很多工作,甚至可以像人類一樣生活,目前這一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中,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研製已經接近於具有人類家庭保姆的能力。

但是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具有很多的潛在危險和不確定性,它的發展進步也需要管理協調規劃。11月2日,我國工信部網站公布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這被認為是關於人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對於我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出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到2025年初步建立,屆時「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並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

整機產品方面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市場化批量生產,先進產品在特種、製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並且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

在產業化方面要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區,為該產業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這一意見明確了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目標,有望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但是大家都關注的一個重點是:如何保證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這個問題,其實挺值得深思的,因為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考量應該是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重要因素。

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競爭激烈得很,相關的研究機構和企業都在夜以繼日的開發技術,但要想保證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技術上得過關,還得讓用戶信任。畢竟,這可是關乎我們的生命安全的大事兒,如果機器人不聽從人類指揮,那麻煩可就大了,特別是這種事物會不會具有自主意識,一旦擁有,那麼它們將成為一種生命,不再是一台機器。

所以,安全性能和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密不可分,從機械結構到電子元件,從軟體系統到人工智慧算法,每一個環節都得考慮安全性的問題。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形機器人的設計應該儘量模仿人類的動作和行為,這倒沒必要刻意追求,只要使用起來很方便就行,比如走路,人走路的方式肯定沒有輪子跑得快,那麼以行走為主的機器人,不妨設置為輪式,人站立的穩定性肯定沒有四腳動物更穩定,所以有某些機器人設置為四隻腳或許更為合適,比如以上山爬坡為主或者在多種地形中奔跑的機器人,製作成機器狗或更有優勢。

再者,人形機器人的設計還必須考慮到各種突發情況。比如,當機器人遇到故障時,它應該如何應對?這需要設計者們預先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並為機器人設計出一套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

總的來說,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它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解決,讓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更加健康、穩定和可持續。

那麼對於人形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您有什麼看法呢?您覺得應該如何保證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呢?人類如何與越來越聰明,能力越來越強的機器人相處?不妨在下面聊一聊喲!

消息來源:環球網11月2日報道《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

證券時報11月3日報道《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浪潮已至》

從七隻到過萬隻,近親繁殖的朱䴉為何沒有走向滅絕,反而越來越多

山西一農婦挖出一顆巨型紅薯,重達40斤,世界最大紅薯有多大?

我國開建第五個南極科考站,規模比中山、崑崙、泰山站加起來還大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成功點火,將為ITER探路,聚變發電真的不遠了

木星沖日時刻到來,整晚可見抬頭可視,看看太陽系最大行星有多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d1c66d4fde870b92b067c2cead60a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