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口流失最嚴重國家!克羅埃西亞人口為何20年內減少20%?

2023-01-10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歐洲人口流失最嚴重國家!克羅埃西亞人口為何20年內減少20%?

2022年和2018年的兩屆世界盃中,克羅埃西亞一路過關斬將殺進四強,分別獲得了亞軍和季軍的好成績。

優異的表現讓克羅埃西亞這個地處巴爾幹半島,面積相當於半個浙江省大小的國家走到了世人面前。

克羅埃西亞地理位置

然而,克羅埃西亞的足球事業發展成功的背後並非沒有隱憂,尤其是該國人口負增長情況較為嚴重。

人口負增長不僅嚴重影響克羅埃西亞足球的選材,更對克羅埃西亞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阻礙。

2022卡達世界盃獲得季軍的克羅埃西亞

1991年,克羅埃西亞剛脫離南斯拉夫時,全國總人口478萬,在南斯拉夫六個成員國中排名第二。

然而,克羅埃西亞獨立後因低生育率、戰爭和人口外流的影響,人口呈現下降趨勢。

2013年,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之後,人口流失速度更呈現加快趨勢。許多克羅埃西亞人前往鄰近的義大利、奧地利、德國去打工。

1990年-2020年中東歐國家的人口增長變化,克羅埃西亞的負增長顯著

2021年,克羅埃西亞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國2021年總人口僅有389.9萬,相比於2011年下降了近10%,相比於1991年獨立時期減少了近20%。

克羅埃西亞是歐盟成員國里人口負增長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克羅埃西亞人口普查數據,2011年-2021年下降更加嚴重

那麼,為什麼克羅埃西亞的人口問題那麼突出呢?

一、克羅埃西亞人口逐步增長

克羅埃西亞所在的巴爾幹半島大約有10個國家,除了希臘、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之外,其餘7個國家的主體民族都是南斯拉夫人。

克羅埃西亞人是南斯拉夫人的一支。

巴爾幹半島各大民族的分布

大約公元4世紀,斯拉夫人南下至巴爾幹半島地區,形成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的部落中,塞爾維亞人是實力最強的民族,克羅埃西亞人是僅次於塞爾維亞人的南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的分布,克羅埃西亞屬於南斯拉夫人

公元11世紀時期,基督教分離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支。

巴爾幹半島是各大宗教交鋒之地

地理位置靠北的克羅埃西亞人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皈依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

地理位置靠東的塞爾維亞受到東羅馬帝國的影響,信仰東正教,使用西里爾字母。

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選擇了不同的宗教

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因為宗教、文字的差異,逐漸走向了分離。

南斯拉夫民族中,人口最多塞爾維亞歷史上曾經建立強大的國家。克羅埃西亞則長期受到匈牙利王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

塞爾維亞曾建立強大國家,克羅埃西亞曾被匈牙利(後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1453年,鄂圖曼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之後一路北上,將塞爾維亞在內的多個巴爾幹國家滅亡。

鄂圖曼帝國的矛頭直指哈布斯堡王朝。克羅埃西亞地區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和鄂圖曼帝國交戰的前沿。

鄂圖曼帝國占領塞爾維亞

鄂圖曼帝國的入侵帶來了巴爾幹人口流動。克羅埃西亞南部因為在戰爭的前沿,部分克羅埃西亞人選擇北上逃亡至奧地利或克羅埃西亞西部。

為填補克羅埃西亞人外逃的空缺,鞏固南部邊界的安全,哈布斯堡王朝鼓勵部分逃亡的塞爾維亞人在克羅埃西亞邊境地區定居。這形成了日後克羅埃西亞境內塞族聚居區。

塞爾維亞人逃往北方,包括今天克羅埃西亞境內

16世紀時期,南斯拉夫人除了黑山人尚保持獨立之外,其餘全部淪為異族統治。

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被異教的鄂圖曼帝國(伊斯蘭教)統治。

克羅埃西亞和宗主國哈布斯堡王朝均為天主教。克羅埃西亞人受壓迫程度略輕於塞爾維亞人。

1683年的鄂圖曼帝國地圖(綠色),黑山依舊保持獨立

中世紀時期,因為醫學技術相對落後,孕產婦以及嬰兒死亡率較高,歐洲各國普遍人口增長相對較慢。

18世紀末,起源於工業革命席捲歐洲,帶來的醫學進步極大降低了孕產婦以及嬰兒的死亡率,歐洲各個民族人口增長幅度較快。

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促成了自由、平等、民族獨立的觀念傳播。克羅埃西亞地區引入了法國法律,諸如取消了貴族特權、納稅平等、促進教育。這段期間裡,克羅埃西亞經濟繁榮。

法國大革命後,克羅埃西亞依然臣服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先進理念使得奧地利廢除農奴制。克羅埃西亞地區成為帝國農業區。克羅埃西亞人口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口普查運用了統計學。1850年。奧地利出於方便徵兵的需要,在全國進行人口普查。

奧地利境內的各民族分布

當時,奧地利全國人口有4000多萬,其中,克羅埃西亞人有210萬。

19世紀70年代,塞爾維亞在俄土戰爭後脫離鄂圖曼獨立,成為了獨立的國家。

塞爾維亞的獨立鼓舞了同樣被異族(奧地利)統治的克羅埃西亞人。同為南斯拉夫人、軍事實力強大的塞爾維亞人,被克羅埃西亞人視為的救命稻草。

一戰後,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崩潰。哈布斯堡王朝對於克羅埃西亞近五百年的奴役結束。

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等少數民族獨立,和塞爾維亞組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南斯拉夫聯合王國)。

一戰後的南斯拉夫王國地圖

在王國內部,塞族人口占據60%的絕對優勢,克羅埃西亞人僅占23%。

南斯拉夫王國的國王由塞爾維亞國王擔任,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

1921年時,南斯拉夫王國通過《維多夫丹憲法》,實施中央集權體制,取消克族自治權,這遭到了克族和斯洛維尼亞人的反對。

克羅埃西亞農工黨,反對大塞爾維亞主義,被鎮壓

雖然克羅埃西亞人反對大塞爾維亞主義,但因為實力較弱,克族的反抗都被塞族軍隊鎮壓。

整體上,王國在戰後相對穩定,人口進入增長階段。1931年,克羅埃西亞境內人口有378萬,塞爾維亞人口572萬,超過了一戰前的人口。

二戰時期,南斯拉夫陷入戰爭的泥潭。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為了分裂南斯拉夫,扶持克羅埃西亞人建立烏斯塔沙政權,對抗塞爾維亞人。

烏斯塔沙政權迫害塞爾維亞人,導致塞克民族關係惡化

塞爾維亞人組成志願軍,對抗烏斯塔沙(克羅埃西亞法西斯政權)。

二戰時期,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的戰爭造成了南斯拉夫人口的減少,尤其是克羅埃西亞人口減少到20世紀30年代的水平,人口377萬。塞族是例外,相比於1931年(638萬),塞族人口增至652萬。

戰爭中,南斯拉夫在狄托的帶領下,消滅了烏斯塔沙、切特尼克等分離勢力,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戰後,狄托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共和國內部除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之外,黑山、馬其頓和波赫得到了「升格」,成為加盟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共有6個成員國。

南斯拉夫6個成員國

克羅埃西亞經濟發展相對富庶,人口在戰後進入相對高速發展的階段。從20世紀50-70年代,克羅埃西亞人口率先進入高速階段,連續兩個20年的人口統計,克羅埃西亞人的人口增速都達到5%以上。

隨著克羅埃西亞的逐漸富裕,到20世紀60年代,克羅埃西亞婦女的平均生育人數在1966年達到2.1(世代更替人數的臨界值,1.5為國際警戒值)。

此後,克羅埃西亞人口增長率逐漸走低。整體上,從二戰後到20世紀80年代,克羅埃西亞人口持續增長,到1981年,克羅埃西亞人口410萬,塞爾維亞人口達到650萬。

二、戰爭帶來的影響

狄托時期的南斯拉夫是東南歐數一數二的富國,還建立起強大的海軍。然而,南斯拉夫的民族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尤其是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矛盾。

南斯拉夫民族矛盾,使得球隊能難取得好成績。1990世界盃,南斯拉夫點球不敵阿根廷

1980年,狄托去世後,奉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的米洛舍維奇掌握了南斯拉夫的權利。克羅埃西亞和南斯拉夫中央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南斯拉夫交錯複雜的民族

20世紀80年代末,受東歐劇變的影響,南斯拉夫出現了民族分離運動。與塞爾維亞人關係最差的克羅埃西亞成為了分離的起點。

薩格勒布迪納摩vs貝爾格勒紅星(南斯拉夫德比),博班飛踹警察

1991年蘇聯解體後,南斯拉夫也成為了動盪的中心。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布進行獨立公投的方式宣布獨立。獨立之初,克羅埃西亞總人口有478萬。

南斯拉夫獨立公投願意獨立的比例

南斯拉夫總理宣布克羅埃西亞獨立公投並不合法,並派出部隊占領了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和南斯拉夫人民軍隊爆發了獨立戰爭。

因為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有邊境接壤,僅僅過了1個月,克羅埃西亞境內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南斯拉夫人民軍隊占領。

此後,克羅埃西亞和南斯拉夫軍隊發生了長達半年的戰爭,戰爭總共造成了大約1萬人死亡。

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第一階段

此次戰役中,歐美等西方國家因為意識形態,支持克羅埃西亞獨立運動,以達到肢解南斯拉夫的目的。

1992年1月,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南斯拉夫軍隊撤出克羅埃西亞境內。

但克羅埃西亞境內大約有40多萬名塞族。塞族堅決反對克羅埃西亞獨立。早在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之時,克羅埃西亞的塞族建立了自治區,對抗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境內塞族聚居區

在南斯拉夫背後支持下,克羅埃西亞的塞族成立了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脫離克羅埃西亞獨立。克羅埃西亞剛獨立也面臨著領土丟失的風險。

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克拉伊納塞族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進行了長達3年。直到1995年通過風暴戰爭,克羅埃西亞肅清了境內的塞族分離勢力。

此後,克羅埃西亞將克洛伊納共和國境內大約25萬塞爾維亞人驅逐出克羅埃西亞。

2022世界盃,克羅埃西亞4-1加拿大。克羅埃西亞橫幅諷刺驅逐境內塞爾維亞人(加拿大門將是塞族)

戰爭給克羅埃西亞的民族結構和人口數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大約25萬塞爾維亞人的離開,使第二大民族塞爾維亞人的數量下降,克羅埃西亞人口比重提升到90.4%,塞爾維亞人從過去的10%下降至4%。

4年的戰爭帶來的人口傷亡,外加塞族被驅逐的影響,1995年,克羅埃西亞人口下降至440萬,比獨立之初少了近40萬。克羅埃西亞人口下降了10%。

三、人口持續流失

1995年,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結束後,卻面臨著戰後重建的問題。直到2003年,克羅埃西亞的經濟才恢復到1990年時期的水平。

克羅埃西亞1990年-2017年經濟走勢圖。1991年動盪到1994年,克羅埃西亞經濟持續下降。1995年逐漸恢復

克羅埃西亞是南斯拉夫地區較早進入低生育率的國家。婦女權利思想在這裡紮根,使得越來越多的克羅埃西亞育齡婦女不願意生育更多的孩子。

1966年,克羅埃西亞婦女生育子女數為2.1(人口世代更替值),到21世紀初,克羅埃西亞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量下降至趨近於1(小於1.5為低生育陷阱),克羅埃西亞進入了低生育階段。

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帶來的一些克羅埃西亞人外逃,進一步加劇了克羅埃西亞人口的情況。

克羅埃西亞球星拉基蒂奇,因為躲避戰亂生後在瑞士

2003年,克羅埃西亞的總人口一直維持在440萬人口的水平,始終未能恢復到剛獨立時期的人口。

克羅埃西亞人口長期負增長

戰後的克羅埃西亞通過對於文明古蹟的修復,發展達爾馬提亞海岸線的旅遊業、服務業發展本國經濟。

依靠旅遊業經濟也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了隱憂——經濟發展結構相對單一,年輕人就業問題依然嚴峻。

克羅埃西亞的旅遊資源

為了獲得優越的生活,不少克羅埃西亞人外出前往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打工。

很多克羅埃西亞的足球運動員,在克羅埃西亞出名之後,往往前往西歐五大聯賽踢球,甚至安家。例如克羅埃西亞頭號球星莫德里奇,已經在西班牙馬德里安家。

克羅埃西亞球星莫德里奇,生後在西班牙

2013年之前,克羅埃西亞沒有加入歐盟,本國國民出國打工條件相對苛刻。從2003年至2011年,克羅埃西亞人口處於低負增長的階段。

2011年,克羅埃西亞全國人口428萬,相比於2003年的440萬,下降幅度3%。

2013年,歐盟通過了克羅埃西亞的申請。克羅埃西亞成為了歐盟第28個成員國。這就意味著克羅埃西亞人自由出入其它歐洲國家變得更加容易。

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

歐盟所有國家中,克羅埃西亞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2021年,克羅埃西亞人均GDP為1.68萬美元,在歐盟排名倒數第三(僅高於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且克羅埃西亞經濟依然面臨著結構單一,經濟增長乏力,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

加入歐盟,意味著克羅埃西亞與歐盟各國的邊境完全打開。這為克羅埃西亞人外出打工提供了便利條件。

義大利是與克羅埃西亞毗鄰的歐盟第三大經濟體。歷史上,克羅埃西亞主要受匈牙利、奧地利(奧匈帝國)控制。受德意志文化影響較深。

因此,有不少克羅埃西亞人外出打工的方向是毗鄰的義大利或者是經濟相對發達、歷史文化淵源較近的的奧地利和德國。

薩格勒布機場的外出人群

克羅埃西亞國家新聞通訊社Hina發布的2021年克羅埃西亞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國總人口為390萬,過去十年下降了40萬,降幅接近10%。

而且,克羅埃西亞的各個大城市人口也出現了負增長。首都薩格勒布人口下降2.5%,成為了克羅埃西亞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城市。

薩格勒布,克羅埃西亞首都,成為最低增長率的城市

人口低迷的情況不僅困擾了克羅埃西亞一國,也困擾了諸多2004年之後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

例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中東歐國家也面臨著類似的困擾——人口外流。

克羅埃西亞受戰爭影響較深,人口流失對其的影響更為顯著。為了緩解這一問題,中東歐國家出台了多項鼓勵生育、鼓勵居住在西歐的其僑民回國創業的措施。

2018年歐洲國家人口增長率地圖,中東歐的負增長明顯

相比於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工業化國家,這些東歐國家工業化程度較低,投資環境較差。因此,中東歐多國出台的鼓勵生育和僑民回國創業的措施短期內很難收到效果。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cc8ffa3e1a66144d1718fd818d8f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