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文奧運奪冠,永遠別小看女孩的野心

2024-08-04     36氪

北京時間2024年8月4日凌晨,在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金牌賽中,中國網球運動員鄭欽文贏得奧運冠軍,這也是有史以來中國選手獲得的首枚奧運會網球女單金牌。有人說,這塊金牌的含金量不亞於劉翔在雅典奧運會的110米跨欄項目奪冠。

雖然以2:0的比分完勝對手,但這場比賽贏得並不輕鬆,比分一度咬的很緊。但鄭欽文始終保持節奏,冷靜、克制,在比賽的第二輪,甚至一度令丟了球的對手氣得摔掉拍子。

解說用「面如平湖,胸有激雷」來形容她的現場表現。和她過往所有優秀賽績比起來,奧運賽場的鄭欽文明顯心態更穩。此前的幾輪比賽,她更是以3天鏖戰8小時的堅韌戰績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對於中國網球,新的記錄和冠軍誕生了,而對於鄭欽文來說,屬於這個21歲的女孩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01 Queen wen

2023年9月,鄭欽文在美網擊敗三屆大滿貫亞軍賈巴爾(Ons Jabeur),首次晉級美網女單八強。

賽後,主持人調侃式地向她提問,「你覺得今晚過後會有更多人以『Queen Wen』這個名字認識你嗎?」

鄭欽文吐了下舌頭,略帶俏皮地接受了這個綽號,「會吧,我特別喜歡Queen Wen這個名字。畢竟,這是Queen(女王)啊。

一開始,球迷們因為她名字里的「qin(欽)」字發音與「Queen」相似,創造了這個美妙的諧音梗。

一年以後,這個可愛的綽號已經成為了偉大的隱喻。

光芒閃耀,野心勃勃,一如Queen wen這個綽號,鄭欽文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冠軍」加冕——當地時間8月3日,在奧運網球女子單打決賽中,鄭欽文戰勝克羅埃西亞選手奪得金牌,成為中國首位奧運網球單打冠軍,創造了新的歷史,女王稱號實至名歸。

一共6輪比賽,她一度在35度的高溫苦戰超過3個小時,近三天鏖戰8小時。在闖入決賽後甚至表示:「我很累,但如果讓我再為國家隊打三個小時的比賽,我也會全力以赴。

鄭欽文的堅韌和毅力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強度的比賽下發揮最大的耐力,保持冷靜,多次在關鍵時刻逆風翻盤,有著強健沉著的球風。在半決賽時遭遇世界第一斯瓦泰克(Iga Swiatek)也絲毫沒有怯場,在對方最擅長的紅土場地贏得勝利。

要知道,以往6次遭遇斯瓦泰克,她都以失敗告終,而且,在奧運半決賽之前,斯瓦泰克在法網三年保持不敗,加上這屆比賽的前四輪,她已經在這裡取得了25連勝。頂著壓力上場,在次盤0-4落後的情況下,她反擊連追7盤,把逆風局扭轉為順風局。

2022年,鄭欽文曾在微博寫下這樣一句話,「風大時,要表現逆的風骨,風小時,要表現順的悠然。」此後三年,她都將箴言付諸實戰,讓網球世界一次次為她歡呼。

2022年,19歲的鄭欽文第一次征戰法網,就戰勝了兩座大滿貫得主、前任世界第一哈勒普(Simona Halep),並闖入16強,成為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2022年度最佳新人。

2023年,她同時拿下了杭州亞運會和WTA巡迴賽中的冠軍,職業生涯首次躋身大滿貫八強,繼續獲封了女子網壇「年度進步最快球員」。

2024年,鄭欽文在澳網火力全開,晉級決賽並拿下亞軍,一躍躋身世界前十。在這場比賽後,鄭欽文獲得了舉世關注,澳網官方以「女王歸來」作為報道標題,BBC稱她「閃耀澳網全場」,CNN評價說,「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時刻」。

從排名600名以外的無名之輩,到萬眾矚目的世界冠軍,她僅僅用了3年時間。

02 選擇「一項關於選擇的比賽」

雖然有人用橫空出世形容這名天才少女,但鄭欽文的網球之旅其實是一趟穩紮穩打的追夢局。

一次次主動的選擇,稱得上是鄭欽文網球之路上的關鍵詞。2023年9月,在接受《都市快報》記者採訪時,記者問她,對於喜歡打網球的下一代,你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她的回答是,「如果你的夢想就是打網球,就一定要堅持為自己的夢想拼搏。人生只有一次,謹慎地面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和每一個決定。」

因為父親是田徑運動員的緣故,這個02年生人的湖北姑娘從小就對運動展露出興趣。起點依舊是奧運會,6歲的鄭欽文跟著父親看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從那時候起,網球就成了她的愛好,「我感覺(網球)有更大的競爭空間,這是一項關於『選擇』的比賽,而不是較量誰身體更強、力量更大、速度更快。場上的每一個決定,都能左右比賽的走勢。」接受媒體採訪時她這麼說。

在家人的支持下,8歲的鄭欽文前往武漢一所網球學校開始了正式學習。再後來,她在各種比賽中證明了自己的天賦和努力。11歲時,鄭欽文前往美國佛羅里達IMG學院參賽受訓,強悍的球風讓IMG這家簽下過李娜的全球頂級體育經紀公司,也相中了她,與IMG的簽約,直接推波助瀾了她的職業網球的道路。

12歲時,鄭欽文就拿下湖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網球女子12歲組單打、雙打兩項冠軍。也是這一年,中國網球傳奇人物李娜在墨爾本以2:0擊敗對手,捧起了自己的第二座大滿貫。12歲的鄭欽文在電視機前親眼見證了這一幕,並且在此後的訓練生活中回看了不下10次。

不知道當年的小姑娘是否也會想像,10年後,自己會和前輩一樣在世界網球賽場上大放光彩呢?

在鄭欽文贏下幾次重要賽事後,就有許多人寄予厚望,稱她為「下一個李娜」。鄭欽文的網球生涯中確實有許多與李娜相似的地方,比如她們同為湖北人,都被頂級國際經紀公司IMG簽約,甚至都師從教練夏溪瑤、卡洛斯。

鄭欽文曾表示,「在李娜之前,網球在中國還不太流行。感謝她,是她在我的心中種下了網球夢。」

事實上,直到年初澳網比賽,鄭欽文才第一次見到李娜,她甚至略帶羞澀的告訴這位偶像前輩,「比在電視上看到的還要漂亮」。

不過,現在的鄭欽文,並不想成為李娜二號,在接受採訪時,她提到「如今,如果有人問我想成為誰,我會說我想成為鄭欽文,因為我希望成為真正的自己。

比起李娜29歲拿下大滿貫的厚積薄發,鄭欽文的勢頭來得更猛。

別忘了,她還只是一個00後女孩。今年,她還不到22歲。

03 渴望和困擾,一樣熊熊燃燒

Queen如其名,鄭欽文本人身上有著超過21歲年齡的氣場與個性。

2021年,在捷克小城斯塔勒斯普拉維舉辦的W60網球巡迴賽,年僅18歲的鄭欽文連勝5場,獲得了那一站冠軍,主持人在採訪中問她知不知道法網冠軍是誰,鄭欽文回答,「 I don't know ,you can tell me(不知道,你告訴我)。」這句霸氣側漏的「tell me」也讓她被冠以了「淘米姐」的綽號。

19歲第一次征戰法網闖入16強,比賽結束後,她走向轉播鏡頭,用筆寫下「鄭欽文,加油」,姿態颯爽,目光堅定。這是一次驚鴻一瞥的亮相,年輕氣盛的她展露野心,「我希望五年後我手中至少擁有一個大滿貫冠軍,想要的第一個就是法網冠軍。」

2022年,職業生涯首場美網比賽,首輪就對戰大滿貫冠軍,面對採訪,鄭欽文說,「打誰都是打,贏誰也都是贏了第一輪而已。

而就在兩個月前,談是否關注今年溫網簽表,她仍然大膽發言,「我完全沒有關注,大家都知道我是什麼樣,就是don't care who I'm playing against(我不在乎對手是誰)。

但這些女王發言也為她招來了許多批評聲。尤其是在今年法網溫網過早出局的狀態下,甚至許多人評價她「死鴨子嘴硬」,「傲氣配不上實力」。

但鄭欽文一直以來從沒有掩藏過自己的鋒芒。

10歲那年,鄭欽文就被美國教練稱作「fire」——這代表著她球風的攻擊性,也是性格利落火熱的概括。

鄭欽文自己也認可fire的稱號,在2022年底《時尚cosmo》的採訪中,她說,「我的性格就像火一般,在球場上面,熊熊燃燒,非常具有競爭精神,非常想要打敗對手。同樣是輸了一場比賽,其他孩子沒人會像我一樣到非常非常傷心的程度。我還反思過,是不是我的競爭意識太強烈了一點。」

上一個捧得大滿貫的中國運動員李娜在《獨自上場》中曾經寫道,「只有非常想贏的人,才有希望贏球。沒有堅定的信心和強烈的求勝慾望,是毫無可能脫穎而出的。

想贏的野心,對勝利的渴望,造就了如今的鄭欽文,在《時尚芭莎》的採訪中,她也提到,「當我失去對勝利的渴望的時候,其實我失去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也就沒有辦法去贏球。但我找回那種拼勁跟韌勁的時候,哪怕我當天發揮得不好,也可以靠著一種精神狀態把比賽支撐下去,甚至可以贏下比賽。

你能在很多次比賽中看到鄭欽文靠著一股想贏的勁兒逆風翻盤,最近一次,是在奧運賽場上,她克服次盤落後的局勢,擊敗現世界第一,曾經六戰六敗的五屆大滿貫得主斯瓦泰克。

在球迷眼裡,鄭欽文也是一個不服輸的倔人。

小蘇在2022年澳網期間成為了鄭欽文的粉絲,在他眼裡,鄭欽文喜歡跟自己鬥氣,遇到難打的時候,心態難免失衡,「如果第一球殺不死,第二球還想殺,就會導致自己失誤」。

也有粉絲會直言,鄭欽文會有炸毛的狀態,「一路發瘋到放棄」。小紅書博主@山貓就提到,在這次奧運會中,「能感覺她有意識的知道,不是個人比賽,有國家榮譽的部分在」,所以比平時克制很多。

當然,這個年輕的22歲女孩對自己的情緒問題有過深刻反思,在「界外編輯部」的一篇報道中,她說,「很多時候輸球不只是對手太強大,而是因為我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心理。有奪冠的實力卻不具備奪冠的心態,這才是我的致命傷。小時候輸球我總是會大哭一場,想著自己如果能夠再拚命一點、再努力一點是不是就好了。

在鄭欽文身上,你也能看到00女孩獨有的真性情的一面。

一則她在賽場的視頻在社交網上廣泛傳播,一個沒有素質的觀眾在鄭欽文發球時故意製造聲音,並且罵了髒話,鄭欽文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忍耐,而是直接國罵回懟,場下反而響起了掌聲。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她本人如同賽場上表現的那樣尖銳、彪悍。但另一些時候,她也會展現謙遜、包容的一面。

2023年9月,鄭欽文的教練費塞特在合作三個月後單方面毀約,轉而執教大坂直美,這件事一度讓她很受打擊,「我和我的經紀人哭了很久,我覺得對我對我的家人都是一種傷害」。

但在賽場上直面大阪直美並且擊敗她之後,面對主持人是否還耿耿於懷的問題,鄭欽文給出了釋然的回答:「如果你幾個月前問我這個問題,我會說絕對的,我內心有很多沮喪。但6-7個月後問我,我想她是一個母親,我認為作為一個女性來說很不容易,我很尊重她,我對所有以母親身份付出的女網球運動員都充滿敬意,因為只有女人知道這多難。

事實上,鄭欽文在面向媒體採訪時一向表現得坦誠大方,高情商。

2023年法網期間,她就曾直白談到「月經」對女孩的影響。

在第四輪遺憾出局後,她對媒體表示,「今天最困擾我的是我根本無法打下去,因為太痛了……我真的已經盡力而為了,是的,就是女孩子的事情,你知道的。如果這一刻在球場上能變成男人,就不需要承受了。」

此舉也被視作無懼月經羞恥的壯舉,畢竟在網壇,幾乎鮮有女性選手公開談論這個話題。

前世界第一,贏得過四個大滿貫單打冠軍克里斯特爾斯也讚揚了鄭欽文的勇敢,她表示,「這是應該被聽到的發言,女孩們可以說出來,而不是害怕其他人懷疑這是輸球的藉口。

04 難以預料的天花板

嶄露鋒芒不過三年,鄭欽文的優秀表現已經讓她成為國內外炙手可熱的體育明星。

她身材高挑,178的身高有著不輸超模的氣質,小麥色的健康皮膚、雕塑般的肌肉線條和硬朗陽光的外形使得她輕鬆邁入時尚圈。

這兩年,鄭欽文的時尚資源也迅速起飛,與巴黎世家、Miumiu合作,登上《時尚芭莎》、《時尚COSMO》、《嘉人NOW》等雜誌封面,駕馭不同風格,有著出色的表現力。

今年六月,鄭欽文受邀參加了巴黎世家的高定發布會,與時尚女魔頭安娜並肩而坐談笑風生,咖位盡顯。在她進入奧運會決賽後,更是有人開起了玩笑,VOUGE China新上任的主編劉沖已經飛到巴黎,迫不及待地要拿下鄭欽文金九銀十的封面。這次,是VOUGE需要鄭欽文來撐場面。

在時尚圈,作為運動員的鄭欽文成為了一種新的審美符號,具有力量感的女性美正在成為主流,淘汰傳統白瘦弱、內斂的刻板印象,鼓勵女孩們堅持張揚的、健康的、具有生命力的美。

巴黎奧運會,鄭欽文敞開雙臂,揮舞球拍,雙腿騰躍飛撲網球的人生照片得到了上萬點贊,網友們用「蓬勃的生命力」「迷人的膚色」這樣的詞語讚美鄭欽文的魅力。

除了時尚資源狂飆,鄭欽文的商業價值也如她「火箭少女」的名號一樣飛升。

在《福布斯》雜誌公布的2023年度體壇收入最高的女運動員榜單中,鄭欽文以170萬美元的比賽獎金收入和550萬美元贊助收入排名第十五位。成為繼李娜之後,第一個登上福布斯收入榜單的中國女網球員。

在奧運會開始之前,她已經代言了包括勞力士、耐克、威爾遜、螞蟻集團、佳得樂、麥當勞、斯維詩、伊利、霸王茶姬等品牌,涵蓋多個領域,全方位展現了她的商業價值。

而憑藉在奧運會的出色表現,鄭欽文的商業價值將會再度飆升。在本就曝光巨大的網球領域,還沒有人能夠預料她的天花板在哪裡,已經有人猜測,她將超過谷愛凌成為當今體壇「最貴」的中國運動員。

今年7月,耐克在為鄭欽文製作的奧運視頻廣告里寫了這樣一段文案,「好勝心是掩飾不了的,看看鄭欽文的表情就懂。她知道贏的第一步,就是相信自己能贏。

在評論區,不乏有耐克「押中了寶」的聲音。也有人感慨,「賽前有那麼多人不看好你,可偏偏你最爭氣」。

在那場漂亮的半決賽勝利之後,鄭欽文在採訪中提到,「因為我知道這場比賽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我一直都很想為中國拿個牌,我今天真的是拼盡了所有。其實在我1:4落後的時候,一直有股精神在支撐我,我看著台上的國旗,其實如果今天是場普通的比賽,可能這場比賽就沒了,但因為這是奧運會,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

現在,鄭欽文做到了。在奧運賽場上,鄭欽文表現出的堅韌和鬥志書寫了歷史。

曾經有記者向鄭欽文拋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你相信命運嗎?」

她的回答是——「當一切進展順利的時候,我就相信命運;當命運不站在我這邊,我就不相信它。

恭喜鄭欽文,這一次,命運、驕傲、榮譽和勇敢都和她站在了同一邊。

參考資料:

時尚芭莎:《鄭欽文:火一樣的天才女孩》

都市快報橙柿互動:《橙柿亞運大特寫|鄭欽文:未來無法預測,過去不可改變,當下正好逐夢》

界外編輯部:《鄭欽文,「甜酷少女」破圈之旅》

網球之家:《外國記者眼裡的鄭欽文:我命由我不由天》

時尚COSMO:《鄭欽文:我人生中99%的時間都愛極了網球》

包小姐MISSBAG:《鄭欽文的彪悍人生:球場秀場雙贏》

InStyle優家:《好Slay!鄭欽文居然有這麼多「女王發言」?》

外灘TheBund:《國外觀眾齊呼「女王」,鄭欽文會成為下一個李娜嗎?》

撰文:yoyumi

編輯:楊柳、薇薇子

設計:曲枚

排版:yoyumi

圖片:微博@鄭欽文Ana、InStyle優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c59966c27507b580febb7978aacbb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