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強到來之前,中國幾乎沒有對邊境進行過仔細的劃分,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邊境都是各民族雜居或荒蕪人煙之地,根本沒有清晰的界線。除了一些具有軍事價值的關隘外,中國邊境基本上是敞開的。
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是從歐洲傳入的,被歐洲人用武力和文化兩重手段強行灌輸給東亞各國。鴉片戰爭後,中國周邊各小國都變成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殖民者還進一步蠶食中國領土,這才迫使中國被動地劃界,以確定自己的領土範圍,保護自己的利益。
既然是被迫的,便意味著中國已經在領土問題上吃了虧。圍繞中國陸地邊境一圈,幾乎都發生過傳統中國領土被占的事情。可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一直處於內亂狀態,無暇顧及邊境糾紛,不少領土長期被外國占據,使後來的邊境談判趨向複雜化。
這些領土糾紛的始作俑者都是歐洲列強,他們想在中國周邊埋下隱患,使中國無法與周邊國家友好相處。這樣一來,這些周邊國家便會尋求列強的幫助,成為中國的敵人。
總的說來,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是俄國,接下來就是英國和法國。俄國直接侵占外東北和外西北,還挑動外蒙古獨立,使中國損失了300多萬平方公里。這些領土的喪失都有相應的國際條約,從法理上講已經不屬於中國。
即使是蘇聯成立後,由於中東路事件等等,中國又丟失了黑瞎子島等諸多島嶼。直到21世紀初,中國才通過談判收回了部分黑瞎子島及許多江中沙洲的主權,與俄國徹底完成陸地邊境的劃分。
中亞五國代替蘇聯與中國接壤後,中國從1992年開始與中亞各國積極磋商,推動邊境問題的解決。據統計到1994年,哈薩克歸還中國1200多平方公里爭議土地,塔吉克則歸還了1000多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中國也相應地放棄了部分有爭議的領土,以實現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平等友好。當然,所有這些土地原本都在蘇聯和中亞國家的實際占領下,新中國控制的領土得到了擴展。
俄國還夥同英國瓜分了帕米爾高原,也就是中國古代所稱的蔥嶺。清朝收復新疆後,帕米爾高原隸屬於新疆。可俄國和英國的侵略步伐在阿富汗相撞後,約定把阿富汗作為緩衝區,兩國都不直接占領。
於是,中國的帕米爾高原成了兩個列強妥協的犧牲品,他們以瓦罕走廊為界,瓜分了帕米爾高原,並把這條走廊留給阿富汗。新中國在1963年按照實際控制和管轄情況,確定了中阿兩國的邊境線,證明中國充分尊重歷史與現狀,儘量爭取和平解決邊境問題。
除了阿富汗邊界外,英國人還在巴基斯坦、印度、緬甸留下了邊境糾紛。這三個國家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殖民者在與中國接壤的整條邊境線上進行過蠶食。
如今的拉達克、藏南等地區都是當年殖民者留下的麻煩,中國與巴基斯坦、緬甸都很好地解決了邊境問題,只有印度死抱著當年英國殖民者的侵略政策,這才有了今日的邊境衝突。
中緬邊境原來是雲南土司控制的區域,大部分屬於中國藩屬,也有一些土司向中緬兩國稱臣。英國人在19世紀末入侵片馬、古浪等地區,還私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新中國在1960年與緬甸完成邊境談判,片馬、古浪、崗房約153平方公里歸還中國,中國用勐卯三角地交換班洪、班老地區189平方公里,使當地部落沒有被分割在兩個國家。
最後一個與中國完成陸地邊境劃分的是越南,兩國整整談了19年,終於在2009年簽訂協議,將有爭議的227平方公里平均分為兩半,兩國從此不再有陸地領土爭端。
可以說,只要對方願意談判,中國都會秉承最大的誠意來解決,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從近代史上看,中國無疑是吃虧的一方,很多有爭議土地原本都是中國的,後來被鄰國強占,談判也沒有能夠全部收回。
不過,從更久遠的歷史和更寬廣的角度來看,歷代中原王朝對很多爭議地區並沒有實控過,大部分只是羈縻統治區,更沒有基層政權機構,這才導致了這些土地的喪失。
中國與鄰國劃定陸地邊界後,友好關係都會更上一層樓,為國家爭取到和平發展的空間,這些鄰國也往往會成為中國的重要貿易對象,促進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因此,邊境問題不應該是僵化的,否則只會被某些敵對國家所利用,成為壓制、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