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下水重大意義:將終結美國太平洋霸權

2022-06-22     祖國網

原標題:福建艦下水重大意義:將終結美國太平洋霸權

6月17日上午,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命名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廠舉行。經中央軍委批准,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舷號為「18」。

「福建」艦是一條先進的航母,它的先進首先體現在其噸位上。正如央視介紹的那樣,「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我國官方媒體在介紹軍艦很少發布「滿載排水量」這樣的數據,這次央視專門在解說詞中介紹了「福建」艦的滿載排水量,可能說明這一指標比較具有代表性。

對於軍艦而言,軍艦的標準排水量一般包含艦體、機器、武裝、艦載機、全額人員、彈藥、給養、淡水等一般載荷,而滿載排水量還要加上燃油、滑油、備用鍋爐水等載荷。而對於航母這種特種軍艦來講,其滿載排水量超過標準排水量1萬噸乃至2萬噸是很正常的事情。考慮到「福建」艦一般滿載時會攜帶至少1萬噸的航空燃油以及數千噸的彈藥、柴油,「福建」艦的標準排水量應該會在6萬噸以上,甚至達到7萬噸級水平。

根據我軍軍語中的定義,排水量6萬噸以上的航母為大型航母、排水量3至6萬噸為中型航母、小型航母則是3萬噸以下的航母。從噸位的角度講「福建」艦無疑是對得起自己「大型航母」的名號的。在這樣龐大的噸位下,我們的「福建」艦創造了太多了「第一」——新中國建造過的最大的軍艦;亞洲製造過的最大軍艦;除美國外全世界最大的航母……

「福建」艦將滑躍甲板「剷平」,一個重要的增益就是「甲板艦載機數量增加」。平直通長飛行甲板相比滑躍甲板有更多的空間用於停放艦載機,滑躍甲板因為上翹的構型,只能在艦艏靠後的位置停放數架左右殲-15戰機,由於這些戰機的停放會阻擋滑跑路線,這幾個停機位會導致航母放棄艦載機起飛能力,這隻有在檢驗航母最大回收構型時才用得上它們。在新型航母使用平甲板以後,航母上停放戰機的空間顯著增加,艦載機可以一直排到甲板前端。

此外,由於右側兩台電磁彈射器起飛路線互不干涉,因此航母也可以只放棄一條彈射器的起飛能力,在另一側彈射器所在的甲板繼續停放戰機。如此一來,「福建」艦在航母最大著艦能力狀態下的戰機回收數量就能獲得可觀的增加,在最大回收狀態可以回收20架以上的戰機。

此外,採用滑躍甲板的航母,無法攜帶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這種較大噸位和尺寸的特種飛機,這大大限制了航母戰鬥群的態勢感知能力。「福建艦」採用了平直飛行甲板,這意味著這艘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福建艦」配置了電磁彈射和阻攔系統,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十分前沿的軍事技術,現在只有美國海軍的福特號航母採用了該技術,但是福特號航母的電磁彈射阻攔系統故障頻發,直到現在也沒有形成正常作戰能力,這嚴重影響了福特號航母的成軍進度,雖然服役已經有數年時間,但是福特號依舊沒有形成完整的作戰能力。

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國掌握了蒸汽彈射技術,其餘西方國家的航母但凡是採用蒸汽彈射方式,就必須從美國引進技術。在003型國產航母的研製期間,有消息指出,該航母將採用蒸汽彈射系統。從理論上來看,這符合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是在中國海軍「國寶級」專家馬偉明院士的攻關之下,中國在短時間內跨過了蒸汽彈射,直接實現了電磁彈射技術的突破進展,從而使得003型航母得到了跨越式發展,一步到位採用了電磁彈射技術。

(馬偉明院士)

相比傳統的蒸汽彈射,電磁彈射的優點十分明顯,首先其體積和重量都要小得多,可以節省寶貴的空軍和噸位,更小的空間意味著其操作人員也可以更為精簡,同時作業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同樣的時間內,起飛和降落的艦載機數量更多,這就大大提升了航母的連續作戰能力。雖然優勢明顯,但是電磁彈射的技術密集度相比蒸汽彈射卻要大得多,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都對其十分頭疼,而中國則能夠攻克這一關鍵技術,說明「福建艦」的技術世界領先。

福建艦是西方國家與社會以外的一艘高科技新技術航空母艦,而不是一艘簡單的複製品,也不是依賴西方國家與社會製造的高科技新技術的航空母艦。福建艦配備全球最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同時搭載無人機,隱形艦載機等等新技術武器。面對中國高科技新技術航空母艦,西方國家與社會表現出的還是傲慢與酸澀。中國高科技新技術航空母艦,是中國人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並且,集成了許多的新技術,也融入中國軍事作戰理念,也擁有中國特色的設計。 此外,福建艦的橫空出世的重大意義還在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c50a66e6e6e57a9424473c9caaccbe8.html